2008年4月7日 星期一

20080322-釣魚日記-(1/2)

20080322-釣魚日記-(1/2)



最近不知怎麼回事,心裡頭一直很想再去花蓮溪釣何氏棘魞,從一月初就開始持續醞釀中的這個念頭讓我好幾次幾乎真的成行了,只不過後來都是在出發前臨時有事耽擱而取消。這次剛好趁著總統大選的機會,刻意選擇離開這煩人的選舉世界,一個人撘著清晨的火車從宜蘭來到花蓮釣魚。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刻意逃離選舉的激情戰場,畢竟對於家中長輩藍綠壁壘分明這件事一直感到相當困擾的我來說,在這天出門釣魚似乎是唯一的逃避方式。2000年總統大選那天,我一個人在大里橋下的海蝕平台釣黑毛到天黑之後,算準了選舉結果應該是大勢底定之後才開車回家,結果因為藍營大敗而心情不佳的老媽那一晚連一句話都不想跟我說。



2004年總統大選前夕,我乾脆就事先買好了直飛美國的機票,在投票的前兩晚從CKS直飛洛杉磯,然後又花了七八個小時從LA轉機到Dallas,去探視當時候還在UTD唸書的Ally。只是沒想到在美國的那幾天台灣的兩顆子彈還是吵得天翻地覆的,然而我呢,還是在釣魚,就是釣魚,每天都出門去運河邊釣那一大群動輒七、八斤體型的美國野鲤。



(下圖:花蓮溪清澈的溪水跟溪底碧綠色的水草)









這次選舉原本就已經打定主意不想去投票的,因此這兩天老早就將該帶的裝備整理妥當,事實上今天去花蓮的目的並不單單只是想逃離選舉的紛紛擾擾而已,另外一個目的其實是要去測試一些裝備及新的技術觀念,為月底出門去台東旅行釣魚預作準備,在出發前找個地方試驗看看這些裝備的適用性,免得帶了一大堆不適用的東西出門釣魚。



來到花蓮溪畔之後,按照慣例先到花蓮溪大橋上頭去看看橋底下的水色,今天的溪水看起來相當的乾淨清澈,不過水位卻比之前來的時候要低上很多。接著我繞過頭回來繼續往米棧大橋的方向前進,米棧大橋附近的狀況也差不了多少,同樣也是溪水清澈、溪水流量大幅減少,許多之前來釣魚的時候的特大急流、平瀨區域,現在都已經變成了水淺、和緩的緩流型態溪流地貌。此外,整片溪裡頭長滿了綠油油的水草,這是花蓮溪夏季枯水期典型的溪況。



(下圖:在米棧大橋釣上來的何氏棘魞,在陽光下展現非常美麗的光澤)













接下來的三個小時的時間裡頭,我在米棧大橋上方的溪段逐一試釣每一處可能藏有何氏棘魞的釣點,結果一直到中午為止只來了一記鮮明的魚訊,在一處水深大約4尺的瀨尾回流處釣上來一尾32公分左右的中型捲仔,除此之外就再也沒有任何其他追咬的跡象。我從壽豐溪匯流口一路釣到米棧大橋下方這大約一公里多的溪段,真的就只有這麼一次何氏棘魞的魚訊,看來我真的低估了在溪水流量大減的枯水期,非法捕魚對於何氏棘魞族群所造成的殺傷力。



到了中午左右,我決定收竿更換到下游的木瓜溪匯流口處繼續試釣看看,在這之前要先設法解決飢腸轆轆的民生問題,於是半途先繞到東華大學正門的志學村找地方吃午餐。上個月來這裡出差的時候,曾經跟當地的朋友到這裡享用過一頓便宜又大碗的鐵板麵大餐,因此今天還是刻意找到了這家專門為當地學生開的鐵板麵店,點了一份好大盤的去骨雞腿排鐵板麵,這麼一大盤豐盛的美味午餐價錢實在便宜得難以想像,只花了我85元而已,這是生活在物價高昂、寸土寸金都市裡的台北人難以想像的價錢。



(下圖:這麼一大盤豐盛的美味鐵板麵,定價85元新台幣,真的是太便宜了)





享用過這頓豐盛的鐵板麵之後,我繼續往木瓜溪匯流口的花蓮溪畔前進,早上經過這裡的時候還有看到一位開著吉普車來釣魚的當地釣友,可是到了下午這個時候整個溪畔卻只有我一位釣魚的人。這段溪床的水位並沒有明顯的消退情形,可能是溪流的流域跟坡度都比較穩定的緣故。此外,這裡的水草生長的情形也沒有上游溪段那般的豐富茂盛,雖然偶爾還是會掛鉤到一些溪底水草,不過比起早上在米棧大橋附近的情況就要好上很多。



基本上,這裡的何氏棘魞的族群數量還算穩定,不過上鉤體型都沒有超過30公分,從溪流的狀況來研判應該還是有一些大傢伙生存其中,只不過生活在這裡的何氏棘魞或許因為釣客常常造訪的緣故,因此對於Spoon及軟蟲幾乎是全然視而不見,即便是20公分左右的小魚,對於金黃色的Spoon還是相當有戒心,常常看到幾尾小魚尾隨著旋轉游動中的Spoon來到近岸的水面上,可是就是不會大膽地來追咬。在兩個多小時的試釣裡頭,最後只釣上來5尾不到25公分的小魚,連同早上那尾體型稍大的傢伙,今天只釣上來6尾的何氏棘魞,成績真的很不理想。



(下圖:木瓜溪口附近的花蓮溪主流景色)





(下圖:在木瓜溪口附近釣上來的小型何氏棘魞)





雖然今天在花蓮溪試釣了一天的結果並不理想,不過對於一些新裝備及觀念技巧的試驗倒是有了一些初步的感想與體驗,幾個值得記錄與討論的心得簡單敘述如下:



1. 枯水期的影響



這次去花蓮溪發現在米棧大橋以上的溪段溪水水位大幅降低,去年底來這裡幾處釣得都還不錯的洄流及平瀨區域,如今都變成深度在2尺以內的淺瀨區域,那些原本藏匿在這裡的何氏棘魞在非法捕魚者的壓力之下,應該都已經凶多吉少吧,坦白說,我似乎低估了非法捕魚在枯水期的殺傷力。整個大約一公里的溪段幾乎看不到任何何氏棘魞的蹤跡,從頭到尾都沒有看到何氏棘魞在水面上追食小魚的跡象,也看不到淺水區有魚鰭露出水面的景象。唯一的一尾魚獲是在水深4尺左右的洄流區域釣獲的,不過這處洄流區應該很快地也會被灑網的非法捕魚客給收拾殆盡。嚴格說起來,米棧大橋以上一直到壽豐溪口的這一公里左右的溪段,恐怕得等到下個颱風過後才會有新的魚群出現。



(下圖:花蓮溪的水位大幅消退,去年來的時候的一些大急流已經變成淺瀨了)





2. 水草的問題



原本就知道枯水期的花蓮溪會有水草大量孳生的現象,只是沒想到這些滋生的水草竟然會對擬餌的施展產生這樣顯著的干擾與影響,這些茂盛的水草對於軟蟲的施展影響更遠超過Spoon,特別是幾乎沒辦法採取底層穿梭晃餌的晃餌手法,這或許也是今天帶去的軟蟲都沒能釣到任何何氏棘魞的原因吧。



我發現到水草滋生的情形在米棧大橋以上的溪段遠比下游的木瓜溪口來得嚴重許多,這似乎是有點奇怪的事情,因為花蓮溪在月眉段附近匯集了一條從鯉魚潭方向下來的荖溪,這條溪流的兩側有許多家畜、家禽飼養場,每天流下來的肥沃排泄物應該會讓溪流裡頭的水草大量孳生。可是從匯流口以下的溪段溪水的確是肥沃了一些,然而卻沒有溪底水草大量孳生的現象,這倒是令我感到不解的地方。



我今天採取的解決水草問題對策有兩個,第一種解決方式是選擇水深較大的標點來釣魚,避免在日照直射充足、水草生長情況良好的淺水區域來釣魚。依據我今天在花蓮溪畔的觀察,水草生長良好的區域大多是日照充足、水深在2尺以內的淺水溪段,深度大一些的潭區或是急流深處其水草生長的情形反而不是那樣的理想,這跟發生在熱帶海洋珊瑚礁的情形相當類似,因此,選擇深度大一些的溪段來釣魚也是解決水草問題的對策之一。



(下圖:花蓮溪底大量孳生的水草對於假餌的操控增加了不少的難度)





第二種解決方式則是加快捲線器收線的速度,來減少Spoon或軟蟲巡弋的泳層深度,避免因為過度下沉而勾掛到溪底的水草。加快收線速度的方式除了以手捲的速度來控制之外,也可以改用高轉速比設計的捲線器來改善。這次我使用了捲速比達6.2:1的Okuma AQ2000MS Spinning Reel來操控Spoon及軟蟲,果然可以有效地加快收線走餌的速度,大幅減少擬餌因為自重的影響下沉而造成纏住水草的情形。



-------- To be continue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