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日 星期四

水族箱豢養溪流魚類的經驗談

水族箱豢養溪流魚類的經驗談


最近因為生活實在是太忙碌了,因此一直沒有時間寫部落格,倒也不完全是工作太忙碌的關係,而是最近利用了幾次十月的假期去了幾趟釣魚的遠行,除了時間真的是密集了一點之外,每趟回來都已經累得人仰馬翻,因此也沒體力來整理照片跟撰寫部落格釣魚日記。今天剛好看到Carp老弟在部落格上留言詢問我養溪哥的經驗跟方法,於是先把自己以前養溪哥的經驗整理出來跟大家分享。

坦白說,我以水族箱養溪哥已經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我當時同時以一口四尺半及一口兩尺半的水族箱養了一大群溪流魚類大約四年多的時間,主要的魚種是以宜蘭本地出產的丹氏鱲溪哥為主,也養過坪林釣到的平頜鱲及闊嘴郎,此外像是石斑、苦花、牛屎鯽以及河流裡頭的鯽魚等等都曾經是我水族箱裡的貴客。在那段時間裡頭其實我也曾經失敗過很多次,當年台灣水族館的各種淨水循環裝備也不像今天這樣講究及齊備,因此一開始也失敗過很多次,後來慢慢掌握到訣竅及要領,不過後來又因為要到外地求學工作的緣故因而放棄。雖然現在我在台北的家裡還有兩口小水族缸,不過都是種種水草、養養老婆大人喜歡的Mickey及孔雀魚。儘管如此,應該還是有一些有參考價值的經驗及資訊可以提供出來給想養溪流魚類的朋友參考看看。


水族缸的尺寸

基本上,水族缸的尺寸是越大越好,一方面是溪哥本身就是活動力強的溪流魚類,大的缸子比較有足夠的空間讓魚兒游動,欣賞的美感也會比較理想。另一方面對於水質要求比較嚴苛一點的溪流魚類來說,大的缸子水質比較容易保持穩定,比較不會發生水質腐敗一夜之間魚全死光的問題。不過就溪流魚類的存活率來說,缸子的尺寸倒沒有絕對的關係,小缸子反而有比較容易換水的優點。不過要維護一口大缸子要花費相當驚人時間跟精力,不是家裡有足夠寬間及充裕的時間精力的人,還是不要一開始就豢養大口魚缸比較實在


魚類尺寸的選擇與養殖的密度

以溪哥魚來說,存活率比較高的一般都是8~10公分左右的當年魚,太小的溪哥在釣取的過程中容易受傷,大一點的溪哥則因為野性較強,通常比較不容易適應人工的水族箱環境,因此存活率都不高。如果真的要養大型溪哥的話,則運送過程及養殖的細節都要特別的注意。

至於養殖的密度則看魚體及缸子的大小來決定,以Carp的5尺缸子來說,這樣的大缸子應該養個30尾溪哥不成問題,魚養得越多則水質的清澈度就越不容易維持,換言之要非常注意水質的品質,不管是頻頻更換乾淨的濾心或是常常換水,長期下來都是一個不輕鬆的負擔。此外常常換水也容易造成溪哥產生感染及病變,因此要儘可能減少養殖的密度。我自己最成功的一次是以四尺半缸子養了超過100尾的10公分左右溪哥,不過不到2個月的時間就因為水質突然間腐敗而全部死光光,因此太高的養殖密度並不是一個好的方式。


水族缸的水質

一般來說,水族缸在養任何魚之前都必須要經歷過「養缸」過程,白話一點來說就是要先讓缸裡頭水質完全穩定之後才能放養魚類。養溪流魚類的缸子也是必須要經歷這樣的過程,一般來說,乾淨的新缸要先以循環濾水器循環個大約1週的時間,讓水質完全穩定下來之後才能放養魚類。

開始養魚之後大約一週的時間就要更換部分的水,換水的方式必須注意到盡量不要影響到魚兒,這些從溪流帶回來豢養的魚類通常很容易受到驚嚇,因此換水的方式盡量不要以人工盛瓢的方式進行,我的作法是準備兩條長的塑膠軟管,一條接在水龍頭的乾淨水源上,然後另一端放在缸裡頭一半高度的位置,這是避免水流沖刷底層的沙子的緣故,不然還可以拿一個不要用的玻璃啤酒杯放在缸底,水管就插入杯口內注水,也可以避免沖刷的問題。

另外一條水管則以虹吸管的原理放在水族箱的另一端,負責將廢水吸出缸外,為避免將沙子吸出缸外,也可以用另外一個玻璃杯來套住杯口。然後,此時要特別注意到進水及出水的速率的控制,進水太快的話很快地水會滿出水族缸,造成客廳大淹水的窘境,太慢的話則水族缸的水位會很快地下降,容易造成魚群的驚嚇及騷動。換水的動作越輕巧對於敏感的溪流魚類越好,因此,出水的虹吸管可以用打氣用的小口徑透明軟管來減低出水的速率。

除了定期的換水之外,要特別留意水族箱是不是有異味溢出,通常水質在敗壞之前都會有腐敗的異味發生,稍微靠近水面以鼻子嗅聞便不難發覺。


水族箱環境佈置的方式

在缸子的環境佈置方面,有一些人喜歡將水族缸佈置得跟溪流裡頭完全一樣,因此還大老遠地從產地的溪流裡頭偷帶了一些沙礫及石塊回來佈置水族箱,這種模擬溪流環境的佈置方式的確可以讓豢養的魚類適應的更好,不過這種由大小不一的沙礫及小石塊所構成的缸底會有很多顯著的空隙存在,造成魚兒的排泄物及吃不完的食物殘渣很容易堆積在底層,以至於水質很快腐敗的不良後果,因此如果要採用這種佈置方式的話,要在底層先鋪設一至兩層的塑膠過濾板,讓食物殘渣及排泄物能夠透過過濾板被濾水頭吸出過濾,才不會造成整缸魚群暴斃的情形。

若是缸底鋪設的是一般水族缸用的珊瑚砂或是白色石英質沙礫,則底部還是必須鋪設過濾板,否則一段時間後就必須整個缸子清洗一次,洗大口徑的缸子是很累人的事情,除了會把家裡弄得濕答答的,通常還要忙上個大半天,沒弄過的人不會知道其中的辛苦。

豢養溪流魚類的缸子通常會以大石塊來經營出模擬溪流環境的造景,除了提供魚類穿梭躲藏的空間之外,也有安定魚兒習性的作用。至於是不是要種植水草則看個人的喜好及養殖的魚種來決定,如果有養殖鯽魚、吳郭魚或是鯉魚的話,則養殖的水草要不是被啃食殆盡,再不就是根部被淘空或是糟蹋得一蹋糊塗,因此我並不建議同時種植水草。



溪流魚類的採集及運送方式

在溪流裡頭將魚兒帶回來養殖的過程是決定是否能夠成功最為關鍵的因素,首先,如果是要以釣取的方式來捕捉魚兒的話,那麼建議使用沒有倒鉤的順鉤來減少魚兒承受的傷害,釣到的魚必須養在水中的魚網裡頭讓魚兒恢復體力。運送的時候應避免使用硬質的塑膠冰箱,這是因為在運送的過程中,善於跳躍的溪流魚類很容易受到驚嚇而在冰箱內到處碰撞及跳躍造成不必要的損傷,建議採用軟質地的塑膠製活餌袋來運送,除了必須全程使用打氣幫浦外,同時可以在袋內水面上放置一張透明塑膠袋,可以防止魚兒跳躍出水面以及緩衝跳躍的力道。

還有一次帶回家的魚不要太多,避免在運送過程因為碰撞而受傷,此外若是一次同時把太多釣回來的飽受驚嚇的魚兒放入魚缸,會對原來好不容易已經穩定下來的魚群造成負面的影響,受傷的魚體也容易引起缸內水質腐敗及霉菌感染,反而使得原先已經適應水族箱生活的魚群因此受到影響。

運送的時間也要特別注意,我自己的經驗是越是氣溫寒冷的天氣,溪哥魚帶回來養殖的成功機率就越大,這是因為氣溫越低則氧氣溶入水中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運送過程中魚群有比較好的氧氣供應量,不過更為關鍵的因素是低水溫會降低魚兒的活動力,並且減低水質提早腐敗的程度,若是真的要在盛夏時節運送溪魚的話則必須加一點冰塊來減低水溫,並且長途運送的話還必須更換幾次水,避免因為魚群在運送途中反芻出來的胃道消化物污染了水質,造成溪魚缺氧而死亡。總之,採集及運送的方式會決定魚兒在水族箱中的存活機率,必須要特別地注意。



移植到水族箱之前的準備動作

從野外帶回來的溪流魚類在移植到水族箱之前要先經過幾個標準程序,首先,要先篩選出看起來健康以及存活機率比較高的魚體,以溪哥魚為例,從活餌袋的正上方看下去,不斷地擺動尾部游動並且背部體色恢復到正常的淺灰白色,或是側面的體色保持耀眼的銀白色通常是比較健康正常的溪哥,反之背部體色是灰黑色,或是魚鰭的端部有白色潰爛的情形,有氣無力地漂浮著的都是受傷比較嚴重的溪哥,通常存活率都不會很高。

第二個動作要檢查身上有沒有魚蝨一類的寄生蟲,透過透明的活餌袋觀察溪哥身上有沒有紅色淤血的斑點,如果有的話通常都是已經從野地感染到魚蝨,透明的魚蝨若不是很有經驗的人通常都不會發覺,這種寄生蟲在野生的鯉魚及鯽魚身上相當普遍,會不斷地吸取寄主身上的鮮血,是養殖魚類的一大禍害。

最後一個動作稱作「對水」,那是為了讓魚兒適應水族箱的水溫及水質,這在水族箱養殖魚類是非常重要的程序,通常剛釣回家的魚先不用急著放入水族缸中,先取一瓢的水族缸內部的水緩緩地倒入裝活魚的活餌袋內,然後靜置個十來分鐘,然後再同樣地取一瓢缸水倒入活餌袋內,同樣靜置個十來分鐘,然後是袋內的水量決定是否舀去多餘的水,經過幾次的對水之後確定活餌袋內水溫已經與家裡水族缸的水相當,然後再將活餌袋裡頭的魚連魚帶水輕輕倒入缸內。


保護措施及光照問題

剛倒入缸內的溪流魚類會因為受到驚嚇及對陌生環境的恐懼感,因此大多會成群擠在底部有隱密物的角落,這個時候一定要讓這些魚有休養生息的時間,在白天的話請關掉水族缸的照明燈,讓室內的自然光保持缸內光線的昏暗與柔和,避免驚嚇到敏感的溪流魚類。但是夜間的話則必須保持適當的光照,這是因為夜間若是沒有光照的話,狹隘陌生的黑暗水族箱空間會讓新來的魚兒頻頻撞壁而受到不必要的驚嚇,導致魚兒因此受傷夭折。

此外,水族箱的頂部要加適當的遮蓋,避免善於跳躍的溪流魚兒不慎跳出缸外兒乾涸致死,可以到五金行購買製作窗條的木片及白色紗網,自己動手釘製一個簡單的防躍紗網,可以防止不必要的傷亡。


溪流魚種的選擇與搭配

溪流裡頭的魚種一般來說以石斑魚最容易飼養,而且石斑魚在運送過程中的死亡率最低,只要適當地添加降低水溫的冰塊,通常都能夠順利地運送到家,不過石斑魚與其他魚類混養的時候要特別注意體型之間的搭配,通常大型石斑魚的習性相當地凶悍,會攻擊及驅趕其他體型較小的魚類。

溪哥魚的飼養難度以丹式鱲最容易,嬌弱的平頷鱲在運送過程容易受傷及感染,因此飼育成功機率最低,宜蘭縣及台中縣原產的溪哥都是屬於丹式鱲,飼養起來的難度通常並不算高。不過大型丹式鱲捕食小魚的能力不下於兇猛的闊嘴郎,我自己之前曾經以丹氏鱲跟成群的牛屎鯽混養,結果體長不到15公分的丹式鱲溪哥竟然會捕食體長達到5公分的成年牛屎鯽,若不是自己親眼見過幾次,還真的無法相信溪哥會將牛屎鯽從頭部開始整尾活活吞下去,而且更厲害的是幾天之後完全被消化完畢的牛屎鯽整尾骨骸被溪哥魚從肛門排出,真的是一大奇觀,因此飼養溪哥的時候千萬要注意到其他小魚的搭配。

冷水性的苦花魚雖然在運送途中的生命力很強,不過養在水族箱沒幾天常常會因為全身感染白點病而死亡,通常一次僅帶回來幾尾飼養的成功機率會較高,體型在10~15公分左右的苦花魚適應力比較好,若是小心控制水質的話通常可以養上好一陣子,不過白點病的感染一直是不容易解決的問題。

至於馬口魚的部分跟苦花魚相當類似,也是要多注意到水質的清澈度及水溫。以台中來說,夏季的室內溫度可能會使水族箱的水溫維持在25度左右的水準,這種溫度對於溪哥及石斑還算可以忍受,但是對於苦花的話則是稍嫌過高了一點,因此要不就是盡量維持室內溫度的涼爽,要不就是常得盡力維持水族缸水質的乾淨度,這意味著必須勤於換水或是花大錢增購功能強大的淨水濾水設備。

此外,為了保持缸內的清潔通常會同時放養幾尾清垃圾的清道夫琵琶鼠,琵琶鼠唯一的功能倒是清除玻璃內璧及石塊上頭的青苔及水垢,其實琵琶鼠清除水底食物殘渣及淨化水缸的功能還比不上兩三尾原產的小土鯽魚,土鯽魚在自然環境裡頭原本就是成天在河底翻食過濾底層的碎屑及昆蟲,因此養幾尾土鯽魚在水族缸裡頭,每天都會將底部的細沙翻食過幾十次,會大大減低食物殘渣及腐敗的沉澱物污染水質的機率。不過小土鯽的缺點是本身貪吃的習性也會製造出相當的排泄量,因此功能強大的濾水設備還是不能少。


溪流魚類的飼料

養殖溪流魚類的飼料與食物其實倒是不用特別費心,通常以養殖金魚或是錦鯉的浮水性顆粒餌即可,正常的方式是一天早晚各餵一次,餵食的量要盡量以少量多次的方式餵食,避免造成過多的食物殘渣沉澱到缸底。剛釣回來的魚兒前三天先不要餵食,因為就算是餵食了通常也不會來吃,越是老成的魚禁食的時間越要長久一點,否則不會習慣吃人工的飼料。

有些人喜歡餵食活的生物餌料,像是黑殼蝦或是蚯蚓一類的食物,我不否認這些天然食物確實是溪流魚類喜歡的食物,不過準備起來還是費時費力而且所費不貲,此外溪哥捕食黑殼蝦所製造的排泄物很容易污染水質,因此建議還是以不易污染水質的浮水性顆粒餌為主,若是嫌廉價的金魚飼料營養成分不夠的話,也可以多花一點錢買昂貴的熱帶魚專門飼料來飼養。

千萬不要拿釣魚的餌料來當餵魚的飼料,這些釣魚的餌料通常容易污染水質,況且作為食物的營養價值也不高,長期下來魚兒非常容易生病,


人工水流的安排與循環

天然的溪流環境的流水是鎮日不斷地在流動當中,因此如何在人工的水族箱環境裡頭營造出擬自然的流水狀態,也是養殖溪流魚類必須考慮的問題之一。雖然緩慢循環的水族缸也可以成功地豢養溪哥魚,但是少了溪流魚類逆流游動的活潑動態,整缸的生機趣味就完全少了一大半,因此通常還是必須製造適當的人工水流比較恰當。

通常會同時配備一組循環的水質過濾器,以及一台沉水式的噴流氧氣幫浦,利用兩者的搭配來製造出天然溪流裡頭的流水效果跟高溶氧水質環境,至於機種及與水族箱尺寸搭配的細節,可以到當地的水族館直接詢問店家比較妥當一些。


魚類病變的處理跟再放生

水族缸養溪流魚類對於白點病以及黴菌感染等等問題都是不容易避免的,處理這些魚類病變的詳細方式也可以請教當地的水族館業者,通常會得到滿意的答案。不過從野外帶回來的溪流魚類在養殖一段時間之後,經常會失去原來的光澤及色度,特別是大家很喜歡帶回家飼養色彩鮮豔的美麗紅貓,通常在養殖一段時間之後就會完全失去美麗鮮豔的光澤,雖然說以營養價值高的飼料或是動物性活餌似乎可以延長一點觀賞時間,不過通常終究還是會失去應有的光澤。因此,可以考慮將這些失去觀賞美感的魚類放回原來釣捕的水域,再重新釣取其他的魚類來飼養,或許是一個可以考慮的方向。

以上是一些我自己養殖溪流魚類的經驗,藉著回答Carp的問題也同時提供給大家參考看看。







5 則留言:

  1. ERIC大哥:

     

    我也是特定去訂做五呎缸養溪魚 但是是做成3連缸 只有上下2公分開通

    當初是方便隔離大小體型的魚

    看了文章之後 我突然覺得魚缸似乎要打通比較好...

       水似乎比較容易流動

    我從台中採集 再送回臺南家裡養

    包括了平頜鱲、丹氏鱲、粗首鱲、台灣石賓、台灣石鮒、高體鰟鮍、

                             脂鮠、沙鰍、不知名的蝦虎和粗糙沼蝦

    結果到現在僅存剩3尾溪哥,而牛屎鯽類和蝦子全陣亡

       脂鮠和沙鰍是完全無陣亡的

    但少了溪哥就沒了原有目的 也少了生氣

    這樣的情況真是讓熱情大減

    也很對不起那些本來要當賓客的魚兒們



    不過看完文章 又有點信心了

    要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

    感謝前輩賜教了^^



      

    回覆刪除
  2. Carp,



    你所訂做的水族缸基本上深度及寬度可能不夠,因為這樣的比例大約只等於標準3尺缸左右的水準,

    不過你原來的想法倒是非常的有創意,而且還真的不知道你還養了這麼多種類的魚,建議你先不要急

    著將水族箱打通,先試著試養牛屎鯽看看,不過像高身牛屎鯽這種魚飼養的難度非常高,雖然顏色真

    的很美麗,先試著養一般的牛屎鯽看看,牛屎鯽的環境必須有大小卵石及細沙粒,缸子的角落要種一

    些水草以及找一些枯幹樹枝來創造躲藏的空間,這一點非常重要,牛屎鯽可以跟沙鰍一起飼養,肉食

    性的三角姑則必須單獨飼養



    照你配置的概念來看應該還是有循環水流的概念,你可以試看看比較強的濾水器,創造出類似溪流棧

    瀑的效果,第一層飼養活潑的溪哥及石斑,第二層飼養牛屎鯽,第三層則飼養三角姑跟其他魚類,



    不過我初步的感覺是你一次放養太多的魚,能還是要慢慢的循序漸進比較保險,參考看看吧,



    Eric

    回覆刪除
  3. ERIC大哥:



    關於水的方面我有些小疑問

    換水是否可以用一般自來水加入

    畢竟南部的水質有些令我擔心

    RO逆滲透過的自來水會不會好一些 或是無太多差別?

    現在缸子裡的魚寥寥無幾

    雖然倒缸的原因還不明 繼續放著水會有好轉的可能嗎?



    問了好多問題 先謝謝你的回應囉^^

    回覆刪除
  4. Carp,



    南部的水質我不清楚,不過應該不是很好吧,問一下當地的水族館業者看

    看,我在宜蘭跟台北養魚都用自來水,可能是北部水質比較好的緣故,不過

    還是要看當地的情形,像以前我太太在德州養了一缸小魚,當地的自來水消

    毒水放很多,第一次沒注意魚就全死光了,你可能還是要問一下台南那邊的

    水族館業者比較保險



    RO逆滲透的水我沒用過,所以不知道如何回答這個問題,不過水中的微量礦

    物質對於水質的酸鹼度及水草的生長很重要,逆透的水基本上是中性的純

    水,可能不是太好吧,參考看看



    倒缸過的水還是要換掉,裡頭會有很多魚類受傷及發炎產生的組織黏液,也

    會有很多病菌及寄生蟲,建議還是完全換掉並且在重新養魚之前添加消毒

    藥品,才能保證下次養魚的時候不會有相同的病菌發生



    昨天忙著釣魚,所以沒有在第一時間回覆你的問題,sorry



    ERIC

    回覆刪除


  5. 溪魚真的不好養, 真的要花時間維護和照顧許多細節



    我以前養過, 剛養時很熱衷很開心, 也很認真照顧



    養到後來, 掛光光, 只剩那種 3~5 cm 的小石斑狗甘仔



    小石斑都不會出怪問題, 也什麼都吃, 除了紅蟲和飼料, 豬牛雞肉都吃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