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8日 星期二

溪流釣浮標淺談(1)


溪流釣法中所用的浮標種類包羅萬象,面對這樣多種的溪流用浮標,釣手究竟該如何針對對象魚及選擇的釣點加以選擇確實是不容易的事。台灣溪流釣運動發展大約是在民國70年前期,隨著當時台灣經濟起飛民眾收入所得大幅增加,許多休閒活動因此蓬勃發展,溪釣運動也是在當時從鄰近的日本傳入,因此目前台灣主流溪釣所用的浮標釣法基本上算是一種日式釣法,隨著日式溪流釣法的傳入,當時候日本溪流釣界廣泛使用的桐木溪流浮標,俗稱「一寸法師」短胖式溪流浮標也轉轉漂洋過海來到台灣。

這種桐木浮標以今日主流溪釣的觀點來看,是一種非常笨重不敏感的浮標,當時候可以買到的浮標荷鉛重量大約都在20顆8號鉛粒以上,以這種大號數浮標來對付當時候台灣各地溪流還算是數量豐富、體型較大的溪流魚種,其實還算是遊刃有餘,後來一些老字號釣具店又進口更佳輕敏精巧的硬質發泡材質浮標,不過隨著溪釣人口在70年代晚期爆炸性成長,北部各主要溪流裡頭的魚種已經被技術日益精進的眾多釣手修理的差不多了,這些從日本進口的桐木及合成發泡浮標已經不能應付日易刁嘴的溪流對象魚,大約在同期開始出現巴爾莎輕木材質以及後來更輕敏的蓪草新材質溪釣浮標。

隨著新店溪流域附近眾多溪流釣魚團體的成立,當時候每年舉辦溪仙杯溪釣比賽吸引許多釣手使用更輕巧的釣組提高釣獲率,來增加在比賽中獲勝的機會,當時候的溪流釣友中有許多人原本就是池釣日本鯽魚的高手,日本鯽魚是日本公認最纖細細膩的釣法,為了克服日本鯽魚吸食餌食的敏感習性,釣手大多採用手工孔雀翎製作之超長池釣浮標來獲取纖細的魚訊,這些原本就是池釣日本鯽魚高手的釣手很自然地將這套釣法的精神引用到溪釣溪哥的釣法之中,於是以通草心手工研製的長標桿浮標,已儼然就是池釣日本鯽魚釣法溪釣版的姿態快速流傳在各地釣友之間,整個80年代台灣各地溪流充斥著手持13呎溪流競技八工竿,0.1號碳纖子線搭配1號秋田狐順鉤,以荷鉛量4顆8號鉛的超小型浮標配合糊餌槍作釣的溪仙級殺手釣客。

到了這個時候,坦白說台灣的溪流釣已經進入了一種竭澤而漁,資源枯竭的悲慘境地,各地溪流的魚類數目及體型大幅萎縮,在大眾化釣場溪哥魚的平均體型也都在5~7公分上下,這已經是溪哥當年魚的最大體型,儘管如此,溪釣客們還是永不歇手,為了讓浮標在落水之後能夠立即站立,並配合大量揮灑誘餌製造快速上鉤的流帶,鋼製浮標腳的溪流釣浮標很快地成為目前的溪流浮標主流。

現在你到釣具店去看看,到處都是充斥著這種尺寸的超小型浮標,特別是在北部溪釣發源聖地的新店地區,各種輕巧得難以置信的超小浮標成為今日溪流浮標釣主流。其他所謂的非主流溪釣浮標,除了少數釣石斑溪哥的短胖式浮標之外,大概就看不到什麼東西啦。更令人沮喪的是即便是用來釣取急流裡頭的大石斑苦花的專用浮標,一般的號數也很少超過8號鉛粒15號左右的大小,這就是台灣溪流浮標釣的現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