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14日 星期日

釣魚線結的基本原理(Basic of Knots)-(2)

釣魚線結的基本原理(Basic of Knots)-(2)


前面所提到的三種提供魚鉤線結強度的來源,在不同的線結方式三者所提供的比例基本上是都不相同的,在詳細解釋各種影響魚鉤線結主要的因素之前,因此必須先簡單地將幾種常用的線結手法概略地說明一下。

小物結(或稱小魚結)

這是最基本綁紥魚鉤的方式之一,這種線結方式相當簡單易學,因此大多數的釣魚入門書籍都會介紹這種綁紥方式,相信也是許多人最早學會的綁鉤子的手法。

這種線結基本上是以雙股釣線與鉤身平行排列,然後由鉤柄位置開始同時有規則地環繞雙股釣線與鉤柄,大約纏繞個5~7圈左右之後,將線頭繞入活套線圈內,然後小心地收緊活套之後,再修剪掉多餘的線頭就完成了一個簡單的小物式魚鉤線結。

以三種線結強度來源的觀點來檢視這種線結,基本上線圈與鉤身產生的摩擦力以及線端收縮產生的束制效果,會受到同時纏繞雙股釣線產生多餘空隙的影響,因此會大大地降低這兩種強度的貢獻。至於第一種鉤柄端部提供的錨定效果同樣地也會因為同時纏繞雙股釣線的影響,以至於也無法提供良好的錨定效果,因此一般來說這種小物式線結的強度最差,這也是為何日本人將這種線結稱為小魚結的原因吧。

使用這種線結的時候可以採取幾種方式來提高線結的強度,首先,在鉤炳尾端纏繞第一個線圈的時候,預先多纏繞1~3圈僅僅包裹住子線端線頭及金屬鉤身的線圈,然後再開始同時環繞兩股釣線及鉤柄,這個多出來的幾個起始線圈可以提供更好的線端錨定效果,可以有效地改善產生滑動脫落的情形。

其次,要注意到所使用的釣線線徑與鉤身直徑尺寸之間的比例,基本上使用的釣線直徑越纖細,則越能改善同時纏繞兩股釣線所產生的摩擦空隙,不過也必須因此多纏繞己幾圈才能獲得比較好的效果,同時線圈的規律性也必須特別留意,才不會減低線圈摩擦的傳遞效果。

至於改善線端的束制效果部份,一些有經驗的釣友會將原本要來抽拉的活套部分,刻意地以同向環繞或是八字型交叉環繞的方式在鉤柄上環繞個2~4圈,然後再將線圈的線頭套入活套內收緊。這個簡單的技巧同樣地也可以有效的增加小物結的束制強度,不過對於溪釣常用的小號數鉤子來說,並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在溪釣的場合通常僅需以第一種方式在鉤柄端部多纏繞個幾次,來增加線結錨定的效果就以足夠了。這幾種改善線結強度的技巧同樣地也適用在外掛式及內掛式線結的使用上。

(下圖:小物結與外掛式線結的簡單示意,資料來源:1998年Toray的產品型錄)





外掛式線結

這種線結跟前面提到的小物結基本上幾乎是相同的線結,唯一的差異在於本種線結是從活套這頭往鉤柄尾端的方向纏繞線圈,與小物結纏繞線圈的方向剛好相反。這個唯一的差異造成外掛式線結的線圈僅僅纏繞住一股釣線及金屬鉤身,因此可以得到比小物結還要好的線圈摩擦效果。

此外,外掛式線結在纏繞最後一個線圈的時候,通常會刻意地多纏繞鉤炳尾端一圈,這個僅僅纏繞金屬鉤身的尾套可提供良好的線結錨定效果,減少線結受力滑脫的可能性。同時纏繞的線圈也會比小物結的線圈來得密實緊緻,提供更好的線結強度。

有些釣友還會同時採用纏繞活套的手法來改善活套的束制效果,也可以顯著地改善線結的可靠度。



內掛式線結


內掛式線結基本上是採用搭接線結的Unit Knot的觀念來綁紥釣鉤,在製作Unit Knot的時候搭接的兩股線都必須做一個套結,但是綁紥內掛式套結的時候僅需綁紥單側的套結即可。

這種內掛式線結的線圈一樣是僅僅纏繞單股釣線跟金屬鉤身而已,因此能提供良好的摩擦及束制效果,這種線結實際使用的經驗顯示出相當好的強度跟可靠度,是許多釣魚高手喜歡使用的線結手法。

不過內掛式線結最引人詬病的地方在於綁紥線圈的動作相當耗時費力,不像外掛式或是小物結可以快速而且熟練地上足線圈數目,對於不熟練的釣友來說,像是綁紥小號數的鉤子或是在下雨或刮大風的惡劣天候之下綁紥一組內掛式鉤組,真的是一件挺麻煩瑣碎的苦差事。

(下圖:內掛式線結與Unit Knot的方式完全相同,資料來源:1998年Toray的產品型錄及www.netknots.com)





宜蘭當地有幾家老字號的釣具店每年灘釣沙梭或是春子的旺季,都會提供大量綁紥好的現成釣組給釣友購買,這些釣具店的老闆娘大多練就一身快速綁鉤子的絕技,要不是當場親眼看到老闆娘可以一邊跟客人聊天,還一邊以幾乎是快到目不暇給的速度綁鉤子,還真的無法相信綁鉤子的速度可以這樣地快速熟練,我大概估計了一下老闆娘大約不到5秒鐘就可以綁好一個鉤子。剛開始的時候,為了偷學這種技巧還刻意地睜大眼睛在旁邊仔細觀察,不過實在是太快了以致於很難看清楚手法的細節,後來老闆娘還好心地放慢速度,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地示範給我看,我才搞懂原來是怎麼一會事。

這種快速綁鉤子的技巧剛開始的動作跟標準的內掛式線結一樣,都是以釣線預先圈好一個較大的圓圈,不過這些釣具店老闆娘綁紥線圈的技巧並不是拿起線頭一圈一圈地圈上,反之則是先將線頭預先擺在收線頭的位置,然後直接以原來的釣線圓圈一圈一圈地纏繞在鉤身上,然後同時收緊子線端的線頭一下子就綁好一個線結。這種方式其實應該是外掛式線結的改良版,其強度跟可靠度在宜蘭當地的釣友間評價很高。



魚夫結及三原結


這兩種線結與前面介紹的三種線結基本的手法與觀念完全不同,前面提到的三種基本強度來源模式在這裡的兩種線結身上並沒有很清楚的分界。事實上,漁夫結的構造真的是極其簡單,說穿了就是幾個線圈套環的組合而已,基本上每個線圈套環都同時具備了錨定、摩擦以及收縮束制等三大功能。各個線圈套環之間彼此似乎都是獨立的功能單元,因此在其他線結常常必須特別留意的相互之間牽制干擾的問題,對於漁夫結跟三原結來說幾乎是不存在的。

此外,這兩種線結採用的活套式線結完全不會有摩擦空隙的存在,受力時產生的收縮束制也不會受到其他線股的干擾跟牽制,線結之間也不會因為牽制干擾而產生受力不平均或是局部集中的不利情形,因此無怪乎這兩種線結可以得到極高的釣力值強度。

(下圖:漁夫式與三原式線結簡單示意圖,資料來源:1998年Toray的產品型錄)





我自己釣鯉魚的時候最常使用三原式線結,這種線結的強度實在是強悍得讓人訝異,我自己釣鯉魚的時候難免會遭遇大魚突擊而拉斷釣線,但是只要是用三原結的釣組幾乎都是斷在母線與子線搭接處,或是因為咬鉛裝置不當以致於傷了釣線的部位,再不然就是拉斷魚鉤留下一根空蕩蕩的釣線,也難怪日本釣線大廠Toray的測試報告指出三原結具有最高的殘留釣力值。

此外,三原結的綁紥如果夠熟練的話,綁好一組釣鉤的時間可能是這五種線結之中最快的,以我自己為例,我綁好一個三原式線結(三個內圈跟一個外圈)的時間大多不到10秒鐘,連自己都覺得是既簡單快速又可靠的線結。

不過漁夫結跟三原結有一個先天的問題,那就是釣線跟鉤子之間會產生一個多餘的角度,換句話說,通常一個好的魚鉤線結完成之後,子線要能夠與鉤身保持順暢平行的方向,這一點對於前面三種線結來說只要綁紥的過程小心一點基本上都不難達成,但是漁夫結跟三原結則會難以避免地形成不平行的情形。

千萬不要小看了這個不平行的小問題,這會顯著地影響到魚鉤鉤中魚嘴的角度跟機率,特別是以吸食模式來覓食的鯉科魚類,魚兒吸食餌團的時候會同時產生水流與壓力改變,這會使得角度良好的魚鉤很自然地就進入良好的著鉤位置,事實上魚鉤在設計製造的時候也已經嚴謹地考慮過這個問題,因此,我自己實際釣鯉魚的經驗顯示採用漁夫式或是三原式線結的釣組,意外「巴」到魚的機率會顯著地降低,這是這種線結最不利的缺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