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16-Lure Test
我目前手頭上擁有的路亞恐怕已經超過500隻以上,其中Rapala的應該有高達七、八成吧,其餘的則包括了Bomber、Heddon以及少量日系擬餌。雖然自己的路亞裝備堪稱得上是大戶級玩家,不過其中絕大多數的擬餌卻都還沒有真正地下水過,而真正有釣到魚過的竟然也是屈指可數。
儘管如此,我對各種早期擬餌的狂熱似乎是有野火燎原、一發不可收拾的趨勢,這兩個月來又在e-bay上頭標購了近百隻擬餌,依照這樣的速度發展下去,大概不用到幾年的光景就可能會有破萬的可能性吧。
然而,除了收集與賞玩各式各樣擬餌的樂趣之外,真正拿到水邊實際拋投與操作,甚至於吸引魚兒來追咬,恐怕才是真正樂趣的所在。而更重要的是,除了要成為台灣本地頂尖的擬餌收藏家之外,也應該致力成為頂尖的擬餌釣魚行家。因此,在不斷擴充擬餌收藏品的深度與廣度的同時,也必須深切地了解與掌握到各式各樣擬餌真正的設計特色與性能表現。
(今天所帶去的擬餌及裝備)
因此在基於這樣的目的與考量下,我決定開始要讓這些價格不菲、年代久遠的擬餌真正地下水去試驗與操作,於是今天早上利用了一個小時的時間,來到家裡附近的雷公埤水池,實際試驗了手頭上多款的擬餌路亞,朝向專業擬餌玩家的第一步邁進。
今天第一個下水的是Arbogast Jitterbug,這款歷史悠久的水面系擬餌是非常經典的蛙型路亞,是我最近非常著迷的收集對象,這一個月下來已經收集了將近20隻同系列的Jitterbug,也因此今天真的就迫不急待地立刻讓它下水小試身手一番了。
從實際的操作中可以明顯地感受到這款擬餌獨特的泳型與手感,誇張的鋁合金舌版不斷地激起波浪與水花,果然是經典的水面系類型擬餌。我當下非常地好奇這款與雷蛙非常類似的擬餌,是不是也會引起泰國鱧魚追咬的興趣,這的確是非常值得期待與試驗的問題。
(Arbogast Jitterbug是非常經典的蛙型擬餌)
第二款下水試驗的是Bagley的Bang-O系列擬餌,這款Minnow Type擬餌是美系Minnow的經典代表作品之一,其原型是摹仿自60年代大舉入侵北美市場的Rapala Original Floating Lure,因此在外觀上的確是與Rapala有不少雷同之處。
然而實際下水操作之後的感覺,竟然與Rapala的F系列有著截然不同的泳型表現與手感,Bagley這款Minnow擬餌其泳型表現偏向於以身體軸心為軸的搖擺(Wobble)動作,Rapala F系列的泳型Wobble的程度則相當輕微,比較接近真實的魚類動態,相較之下Bagley則比較傾向於Minnow受傷掙扎的擬態,也因此在平衡感及操作性能上,Rapala占有明顯的優勢,反倒是游動中的Bagley
乍看之下有點像是一片超大的柳葉型(Willow leaf)湯匙亮片,從這個角度來看,或許也能夠有效吸引到喜歡追逐Spoon的何氏棘魞前來追咬也說不一定。
大體上來說,Bagley的Bang-O系列的確有其獨到之處,難怪能夠成為美系Minnow的代表之作,與Rapala經典的F系列分庭抗禮了數十年。
後來又拿出最近買到的幾隻早年的Rapala Original Floating Lure出來下水試驗,其中一隻銀白色的F18可能是1960年代的早年製品,因此下水試驗的時候還真的讓我提心吊膽了一陣子,生怕一不小心掛底或斷線,那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修練道場一景)
同時,為了比較不同年代Rapala擬餌的泳型表現與性能,我也拿了一隻全新的F11當作對照組來試驗,從實際的試驗當中可以清楚地發現,早年的Rapala擬餌其實泳型的活潑度,以及擬餌本身的平衡性與操作性,都跟現在的Rapala擬餌有著相當程度的差異,這也應該是理所當然的結果,畢竟經過多年來實際的市場洗禮之後,理當要不斷地修正即改進擬餌的性能表現。
現代的Rapala擬餌在操作性上頭其實已經達到了相當成熟的地步了,實際在牽引與操作時候所展現的輕巧與細膩度,絕非其他塑膠製擬餌所能比擬的,Rapala擬餌能夠縱橫各國釣魚界數十年,當真實至名歸,真的不得不讓人佩服之至。
最後也試驗了幾款其他擬餌,不過並沒有值得檢討說明之處,然後在一個小時內結束了今天這堂Lure Test – Lesson On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