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印籠繼
關於Bruce提出這把Driver路亞竿印籠繼接合這個問題,我花了一點時間去查了一些日本釣魚雜誌及各大廠牌的型錄資料,同時也就這個問題去請教了一些釣魚界的前輩達人,目前大致上我已經瞭解了這個問題的原委,簡單地敘述及澄清如下:
在四種常見的釣竿接繼方式(振出、並繼、逆並繼、印籠繼)裡頭,印籠繼這種接繼方式應該是被大家公認最高級的一種,一些日系高檔釣竿都會強調採用這種印籠繼方式來續接。那到底什麼是印籠繼?依照維基百科的解釋(註1),印籠(Inro)是日本人掛在腰帶(Obi)上一種攜帶小物的盒子或罐子,會有印籠這種東西出現是由於一般傳統的日本服裝都沒有口袋的設計,因此印籠可以收納像是銅錢或是印鑑等這類小物品。這種印籠的套合方式就像是我們一般裝茶葉的圓形或方形紙罐一樣,蓋子跟罐子本體是利用內緣的接榫來緊密結合(註2),釣竿所使用的印籠繼其基本的原意也是希望利用這種內部接榫的方式來達到完全緊密接合的目的。
早期的釣竿幾乎都是竹製品,中空的竹節很適合採用這種內部接榫的印籠繼方式來接合,在兩節中通竹製竿節的中間以木製或竹製的接榫來接合,接口的部位再以漆線加以纏繞補強,這就是早期的印籠繼。許多傳統的日本鯽魚手工和竿都是採用這種印籠繼來接合,釣魚漫畫天才小釣手三平的爺爺所製作的高級竹製手竿,也都是採用這類接榫式的印籠繼設計。
照道理說,這種接榫式的印籠繼應該保持完全密接才合理,那為何市面上絕大部分的印籠繼都要預留接頭長度?在四種基本的接續方式裡頭,振出、並繼及逆並繼等都是採用契形接合(Wedge)的原理來接合;公、母接頭的形狀基本上是有些微變化的契形斷面,接合的時候利用嵌入的方式來固定。在原理上,印籠繼則應該採用完全均勻的接榫斷面來密接,然而誠如Bruce等人所言,時間久了之後接榫的表面確實會受到程度不一的磨損,以至於漸漸無法保持緊閉密合的要求。早期的竹製竿或許還可以補漆的方式來修潤,現代的碳纖竿磨損之後大概也只能以快乾膠加以補平。
(下圖:Gamakatsu這款高級石鯛並繼竿有高度密接印籠繼的設計,2007年型錄第028頁)
以快乾膠補平的接口其實很容易造成栓死的情形,打開任何一把振出式碳纖維釣竿的竿節底部仔細觀察,各種接合方式的接頭部位幾乎都是保持無塗裝的狀態,這些接口都是允許磨損的粗胚表面,這是因為磨損之後所產生的碳纖維顆粒在某種程度上其實扮演了類似滑石粉的角色,可以幫助竿節滑脫以及破壞水分子的表面張力效應。倘若以快乾膠補平接口的磨損或是不平順部位,則快乾膠表面分子的效應會顯著地增加竿節栓死的機率,因此在不得已必須使用快乾膠的情況下,應該儘可能以砂紙將多餘的快乾膠整平之後,再適度地以大號數的砂紙稍微將表面磨粗糙一點,以減少水分子效應的影響。
因此,一個簡單的作法就是讓印籠繼的接口預留使用磨耗的長度,就像Bruce所言接頭的預留長度會隨著長時間的使用之後慢慢地磨合而減短,而這個預留長度的部位其實也是採用契形接合的設計精神,讓不斷磨合深入的印籠繼接頭還能在接口處保持密合,避免因為鬆脫而導致接口受力不平均產生開裂,這也是市面上多數印籠繼都會預留接合長度的理由所在。
只是按照印籠繼的原始設計精神,整個接口應該是完全密合才合理,事實上的確是有一些號稱高精度印籠繼的釣竿產品可以達到完全密接的要求。除了高檔的手工竹製和竿之外,Gamakatsu有幾款高級碳纖石鯛並繼竿有這樣高度密接的設計。Daiwa則別出心裁地以外接套筒的方式來克服接榫磨耗及密接的問題。除此之外,大多數的印籠繼的確是如Bruce所言,都會預留一段空隙長度。
(下圖:Daiwa則別出心裁地以外接套筒的方式來克服接榫磨耗及密接的問題,2006年型錄第137頁)
因此,這款Pokee Driver路亞竿的接頭的確不是製作精度不良的問題,而是誠如Bruce所言的預留接合磨耗的長度。附帶一提的是,這把竿子巖格說起來並不是真正的印籠繼,從竿柄接頭的設計來看,接頭與竿身其實是一體成形,並不是在竿身內部再套接一段接榫元件,接頭下方的補強部位只不過是同時扮演著接口的角色而已,應該只能算是一種逆並繼的接續方式。
我花了一點時間來研究及了解這個問題,也同時感謝Bruce及其他前輩不吝指導與賜教。
註1: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English_words_of_Japanese_origin
註2:http://ja.wikipedia.org/wiki/%E5%8D%B0%E7%B1%A0
http://blog.roodo.com/fishing_tackle/ec1e458a.jpg
回覆刪除我有一支第一代的 Berkley 小紅竿, Made in Taiwan
用的接繼方法就是和 Daiwa 的 Super Flex Joint 一樣
^^
Eric,
回覆刪除我最近買了第一支並繼竿,用來釣鯽魚用的,手感真的和最常用的振出竿差很多。還在仔細的品味
中!
Danny
基河YY
回覆刪除喔 ...很久沒有你的消息了,最近在忙些什麼呢?
有去花蓮釣捲仔嗎?
最近基隆河的釣況恢復了嗎?
順便問一下哪一段的泰國鱧魚跟海鰱比較多?
最近想找地方試新的裝備
Eric
Danny,
回覆刪除剛剛不好意思沒能跟你聊多一點,因為得陪老孫去魚拓灑錢,
這傢伙大概是股票賠了一屁股心情不好吧
竟然眼皮都沒抖一下就連刷了一組Gamakatsu釣魚手套跟一套Shimano
Gore Tex透氣雨衣
看得我都傻眼了
最近大家好像心情越不好就想花錢
我剛剛也跟釣魚人釣具訂了第三把Driver路亞竿
而你也買了鯽魚竿
嗯嗯....要促進內需,拼經濟,拼經濟, ~.~
哈哈
Eric
想不到Eric為印籠繼寫出一篇專論
回覆刪除真令我又驚又喜
我對 "印籠繼" 的概念僅停留在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的階段
藉由Eric有條不紊的敘述下, 讓我知道的更多!
這種專研的精神是我必須學習的
不僅皮毛,更要滲入其骨肉!!!
佩服!
Hi, Bruce,
回覆刪除我還得謝謝你糾正我對印籠繼的觀念,
我就是因為總覺得哪裡是不太對勁,
所以才花了一整個晚上的時間到處翻資料及上網問人
剛剛下班後還趁著陪朋友逛釣具店的機會又去還去問了幾位老闆及店裏的客人
大家的說法跟觀念其實都跟你說的一模一樣,
這大概也是無可救葯的工程師性格吧,
遇到問題總是想要弄清楚個究竟,
沒救了,呵呵
這些資料其實是不是完全正確我也沒把握
只是把找到的資料跟大家提供的說法加以消化吸收
然後慢慢地寫成一點稍微有系統的文字而已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大家彼此交流及切磋
如此而已
Eric
自從兩個颱風後就比較少釣
回覆刪除甚至連基隆河都沒去
別的地方都沒下雨, 南港汐止永遠都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