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石斑的手竿攻略
最近一年來我常常在宜蘭河邊釣鱧魚的時候意外地釣到體型不錯的珍珠石斑魚,這種生性兇猛的外來魚種目前已經是宜蘭河裡頭強勢的生物族群,在永金二號橋附近的河段已經可以看到非常多的年輕魚群,意外追咬軟蟲而上鉤的成魚皆都有接近上斤的體型。
目前我對這種魚的標點與生態已經有初步的了解,這種魚喜歡棲息在水生植物茂盛的淺水區,特別是水芙蓉或是布袋蓮的下方,釣獲的標點也都是在這些水生植物區的邊緣。
這種魚日常的食物應該是淺水區的各種小魚,依據我觀察到的現象這種魚大多是在淺水區尾隨著小魚群活動,是以張口吸入的方式來捕食小魚,跟Bass的方式非常的類似。吃餌的時間大多還是集中在晨昏時段,吃餌的意願還算是踴躍乾脆。
目前釣獲這種魚都是以Grub軟蟲為主,另外就是泳型活潑的Tube軟蟲,上斤級的珍珠石斑魚可以輕而易舉地吞下4英吋的ZBC Grub,因此也成為釣鱧魚的時候最常見到的外道魚種。此外,Spoon也是各地釣友喜歡拿來釣這種魚的擬餌之一,我曾經在淺岸邊試過3克的Spoon,珍珠石斑的確會前來試探追咬,因此也可能是可以拿來探釣的擬餌之一。
(珍珠石斑也是軟蟲擬餌的極佳對象魚種, 各種軟蟲都可以拿來使用)
釣這種魚的關鍵訣竅就在於針對水生植物區的邊緣來狙擊,這種魚不會像鱧魚一樣激烈地攻擊水生植物區上方的擬餌,通常都是棲身在漂浮植物邊緣的下方,伺機等待捕食的時機,除了各種小魚之外,咸信水邊各種昆蟲也極可能是本種魚的食物來源之一,因此也很有可能能夠以Fly毛鉤來釣獲。
這種魚通常都是獨來獨往,少數時候可以看到兩尾魚成雙出現,應該是為了交配繁殖後代的緣故。一個標點內如果沒有魚訊的話,繼續等候下去通常也不會有任何魚訊,因此釣這種魚的關鍵在於不斷地移動及探釣,沿著河岸邊尋找水生植物區的邊緣來試探。
以標準的路亞竿來釣這種魚的時候,會面臨到垂釣角度的問題,因此大多是要沿著平行水生植物區邊緣的方向收線晃餌,再不然就是直接利用水生植物當支點,讓擬餌懸掛在邊緣的水面上上下晃餌。
這種做法在技巧上難度不低,而且很容易因此驚嚇到底下的珍珠石斑,同時也只能以軟蟲或Fly當釣餌,Spoon則有極易掛底的風險。因此若是真的要採取這種方式來釣珍珠石斑,在釣組設計上就要比傳統釣鱧魚的釣組要纖細許多。依照珍珠石斑的力道表現來看,6磅的前導線已經綽綽有餘了。配重的部分則以一顆6B鉛應該以足夠,搭配著1~3英吋的Grub或是Tube軟蟲,應該就可以了。
(大型珍珠石斑所棲息的區域都是非常不起眼的淺水區)
為了解決路亞竿長度不足所導致的垂釣角度問題,或許可以思考類似黑鯛的前打釣法,以長手竿甚至於正統黑鯛前打竿來彌補長度不足的問題。釣組的設計可以有兩種方式,第一種就是採用標準的前打釣組,前端以一段4~5呎的前導線搭配著汲頭鉤或是小號的軟蟲鉤,上方大約10公分處則以B~2B的咬鉛來提供拋投及晃餌必要的配重。然後將釣黑鯛常用的螃蟹及活蝦改成Grub或是Tube軟蟲,甚至於是Spoon或是Fly,找到珍珠石斑可能躲藏的水草區域邊緣,然後以類似前打的方式上下晃餌誘釣。
第二種方式則是以搭配浮標的方式來誘釣,其基本概念類似於北美的釣友釣Crappie的釣組,浮標的下方就是搭配汲頭鉤或是軟蟲的小號數軟蟲,浮標在這裡的作用主要是當作固定釣棚深度及晃餌的支撐點,偵測魚訊的功能反而是其次的。浮標的基座要採用遊動式設計,方便上下晃動軟蟲,因此可以使用我自己製作的磯釣浮標,不過必須採用自立式的配重設計,因此要在浮標的下方以類似磯釣的方式安裝自重鉛,才能形成自立的效果
不過這種設計要考慮到水深的問題,若以目前宜蘭河邊不到一呎的深度來看,似乎是以前打的方式較為合適,浮標的存在會不會因此增加了魚而的戒心,或者根本上魚兒就直接來咬浮標,這倒是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
另外磯釣用的阿波浮標也是很好的支撐浮標,這幾年磯釣活動大幅式微,很多國產阿波浮標的價格大跌,甚至於30元就可以買到一個不錯的產品,因此可以去找這種阿波浮標,採用磯釣黑鯛使用的1B~2B,甚至於0B的都是不錯的選擇。阿波浮標在構型及自重性能上比我製作的外掛式浮標好,特別是圓滑的外表具備著優越穿越障礙物的能力,從這樣的思維來看,甚至可以衍生出以搭配浮標的方式來操作軟蟲,來攻略極淺場以及障礙物極多的區域,並且還能夠以放流的方式達到遠距離攻略的目的,將另闢專文來討論這種概念。
(兩種手竿釣珍珠石般的釣組設計概念圖)
(我自己製作的磯釣浮標可以拿來釣珍珠石斑)
手竿的部分應該還是以21呎的最能兼顧長度跟操控性能,太長或太短都不理想,原則上還是以粗勇的鲤竿較為合適,溪流竿可能沒辦法應付極有可能同時來吃餌的大型鱧魚,母線則以8~10磅的尼龍線來設計,底下接一段大約4呎長的透明前導線,前導線材質使用尼龍線或碳纖線都可以,以前打方式來誘釣的話釣組長度要比竿長要來得短上幾呎,這是為了方便以垂直角度來探釣的設計,浮標釣則比較不用考慮到這點,不過由於竿長的緣故,還是要適度減少釣線的長度,方便搏魚跟起魚,反正使用擬餌不用經常收餌換餌,因此短釣組的設計並不會有太難施展的問題
除此之外,我認為這種採用長手竿的竿長優勢所發展的釣法,在目前水生植物過分茂盛的釣場條件下,應該有極大的發展空間及潛力,特別是針對這些已經被人釣怕了的鱧魚,這種小尺寸軟蟲,極輕量釣組,生動細膩地上下晃餌的動作,很可能會製造出令人吃驚的釣果,且讓自己拭目以待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