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日 星期五

溪流浮標釣法子線長度的問題

溪流浮標釣法子線長度的問題



基本上,關於溪流浮標釣組的子線長度該如何取捨的這個問題,應該算是已經爭論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老問題,這個問題並不容易從單一的角度來分析與解答,而且也牽扯到包括標點特性、釣餌種類、配鉛量的多寡等等其他細節,因此必須先將這些細節問題仔細思考清楚,才能看到整個問題的原貌。



首先,到底長子線跟短子線有何各自的優點及缺點呢?以長子線來說,會使用長子線的配置最主要的思考觀點,就在於希望以延長的子線長度來營造出釣組自然漂流的狀態,並且在目標魚種啄食餌料的時候,能夠有效地降低因為子線長度不足所產生的異樣感。一般來說,這是採用長子線配置最主要的思考觀點,然而長子線的優缺點其實是一體兩面的,過分延長的子線雖然可以營造出餌料自然漂流的狀態,從而減低魚群吃餌時候的戒心,然而另一方面卻在傳達魚訊的浮標敏銳度上頭產生了顯著的負面影響,因此這樣的問題常常會成為在釣組設計時候的兩難。



那麼到底多長的子線長度才是所謂的長子線,基本上,這沒有一定的標準可以依循,通常跟釣魚人本身的習慣、釣場的環境、針對的對象魚等等有關。一般來說,溪流浮標釣所使用的子線長度大多在15公分上下,這裡所定義的子線長度是從最下方的咬鉛到鉤柄之間的子線長度。不過子線長度的取捨大概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觀點跟標準。舉例來說,竹東內灣那邊的溪釣朋友使用的子線長度短得讓我感到非常的訝異,以前我在新竹唸書的時候常常去內灣看人釣魚,那裡的溪釣客使用的子線長度通常都在10公分以下,甚至於還有短到5公分左右的,他們所抱持的觀點是認為短子線可以有效地提高浮標傳遞魚訊的敏銳度,只要溪哥一來啄餌,浮標立刻透過短子線傳遞鮮明的魚訊。



某些以手竿浮標釣苦花的釣友卻會使用長達30~40公分的子線配置,他們所抱持的理由是長子線的釣餌漂流較為自然,大苦花魚前來啄餌的機率會比較高,不過長子線所產生的纏線及魚訊的死角問題還是難以避免,因此大多會在鉤柄上方適當的位置咬合一個8號或10號的咬鉛。釣魚前輩李嘉亮先生確實曾在其著作中提到在子線上加設一個咬鉛的觀念,也曾經在已經停刊的「釣魚人雜誌」其中一期,提到在阿里山山美村試釣保育的苦花魚的時候,使用長度45公分的子線並加設一顆咬鉛的釣組設計。



我自己平常使用的溪流浮標釣組子線長度大約都在15~20公分之間,有的時候甚至為了降低魚群的戒心而用到25公分左右的長度,不過不管是多長的子線基本上我都不會在子線中間加裝任何的咬鉛,我自己所抱持的觀點與理由也是認為加了咬鉛之後會大大降低釣餌漂流的自然性。



子線長度的決定通常跟你所選定的標點類型有關,一般來說,如果標點裡頭的水流狀態是較為穩定自然的話,通常比較適合採用長子線的調組設計。像是一般水流和緩的平瀨區域、長距離的急流帶以及底層水流穩定的深潭區,都是適合採用長子線配置的標點類型。這些水流型態穩定、層次分明的標點,使用長子線比較不會有打轉及纏線的問題,也比較容易營造出餌食自然漂流的狀態。



相反的,在水流狀態相當混亂,不容易掌握及操控釣組的標點內釣魚,那麼使用短子線就有不易纏線、魚訊傳遞敏銳的優勢。舉例來說,深山溪流裡頭流程很短的棧瀑、水流湍急底下巨石林列的亂瀨區、深潭源頭水流沖刷所形成的水洞,以及流水幾乎停滯的極深潭區等,都是適合使用短子線的標點類型。在這些流水混亂或者完全停滯的標點內釣魚,長子線的設計並不能有效地提升釣魚的效率,反倒是短子線設計比較容易減低魚訊遲滯的影響。



換個角度來看釣場標點與子線長度之間的關係,若是針對的是溪流地貌某個特定的「點」的狙擊,則使用短子線的效率會好一些,以前面提到的深潭源頭水流沖刷所形成的水洞來說,為了釣取躲藏在這種集中標點裏頭的大石斑魚,浮標釣組下沉到水洞底部的速度是越快越好,因此在浮標釣組的設計上除了調整鉛粒往下方集中之外,也同時可以考慮縮短子線的長度,從而得到比較鮮明的魚訊表現。



反之,若是針對大範圍的均勻流帶來釣石斑魚,則長子線的優勢明顯超過短子線的設計,在這種地形中釣石斑魚,長子線能夠讓釣餌在底層貼著地形自然漂流,並且可以降低鉛粒意外掛底的風險,像是在某些底下石塊林列的緩流區域,這種地形以長子線釣組釣到大石斑的效果通常會比較好一些。事實上,溪流沉底釣的兩大釣法「直感敲底釣」與「流鉛底釣」,也是遵循著相同的思維方向設計的,採用短子線的直感敲底釣通常應付流程較短、水流混亂的標點,像是小支流溪的棧瀑、水洞,攔砂壩下方的深潭源頭等等,這一類都是所謂「點」的標點。流鉛底釣則是針對主流溪大範圍的急流及深場,利用水流的帶動讓單股散尾式釣組能夠掃過整個流帶的底層區域,這正是所謂「線」的攻略。



一般而言,釣石斑的釣餌不外乎像是練餌、溪虫、吐司麵包、麥片、魚蟲或者是糊餌。若是使用魚蟲跟溪蟲來釣石斑魚,通常為了營造自然漂流的狀態大多不會在子線上頭增加咬鉛。比重較大的練餌或是吸飽水份的麥片則會自然下沉到底層,因此也沒有增加鉛粒的必要。反倒是組織空隙充滿空氣,比重很輕的吐司麵包會受到水流嚴重的翻滾與沖刷,因此在使用長子線釣吐司麵包的時候,很自然地都會在子線上頭多加一個咬鉛。不過這種作法並不是一個理想的解決方案,理由是苦花魚的確喜歡追食在飄流狀態下的吐司麵包,很多時候都是在釣組漂流到盡頭的時候,底下的吐司麵包受到水流沖刷及釣線牽引的共同作用而向上飄揚的時候,後頭的苦花魚就會意外的吃餌上鉤,因此保持吐司麵包適當的漂流自然性,是以浮標釣法釣苦花魚的基本原則之一。通常的改善方式是先將吐司麵包沾水濕潤,藉此改善吐司麵包的比重特性。至於釣糊餌的釣組本身已經都是鉛粒極少的短子線設計,因此也沒有增加鉛粒的必要性。



以長子線來釣魚的時候在子線中段增加咬鉛的真正作用,通常不是為了讓釣餌能夠拖底弋行,更主要的考量應該是要緩和長子線所產生的死角問題。一般而言在急流以浮標釣組釣石斑魚,咬鉛的配置上大多會以6號甚至於4號為主,在釣餌與最下方咬鉛之間的子線通常是處於完全自然漂流的狀態,因此在適當的位置上增加一顆8號或是10號的咬鉛的確可以緩和自然漂流所產生的弧度折角問題,這會讓表現在浮標上頭的魚訊得到相當明顯的改善。事實上也可以將最底下的幾顆鉛粒改成小號數的反向配置,同樣可以有效地改善子線死角的問題。



我自己釣溪釣都使用自己手工做的Balsa輕木浮標,這些浮標的配重都是非常驚人的25~40號左右,這跟一般人釣石斑魚使用10~15號溪釣浮標相比,我的浮標簡直是笨重得不可思議。我會採用這種笨重浮標最主要的理由,其實是在於我都是以相當笨重的溪流竿釣浮標釣,溪流竿硬挺的調性基本上是很難使用20號以下的浮標來拋竿,而我釣魚的基本觀念始終認為準確的標點是能夠釣到魚的先決條件,因此我所使用的浮標就必須滿足能夠順利拋投的配重要求。



然而,使用這樣笨重的浮標來釣魚,釣線上的咬鉛不就密密麻麻的一大堆,原本分段式配鉛的優點不就因此蕩然無存了?事實上我釣溪流浮標的配鉛方式與磯釣使用的阿波釣組相當雷同。舉例來說,我若是使用38號的浮標來設計釣組,通常會從釣鉤上方大概20公分左右的位置開始每5~7公分設置一顆8號鉛粒,然後視釣場的深度控制8號鉛粒的使用量,通常大概都是配到釣棚深度的一半左右,然後改為6號鉛粒配置,最後到了浮標基座附近就以密集的4號或是3號鉛粒收掉剩下來的浮標殘存浮力。如此一來,鉛粒的配置完全是跟一般的作法完全逆向而行,雖然使用的是重達38號的浮標,但是水面下釣組的實際荷鉛量通常只有不到20號左右,這樣的設計同時可以兼顧到浮標的拋投配重以及釣線的纖細程度。此外集中配置在浮標基座下方的大號數鉛粒可以形成類似磯釣浮標自立的效果,浮標一入水立刻就站立就位,完全不必等到釣組下沉到底部浮標才站立就位,更不用採用什麼拖襬的牽引手法,這對在急流區域釣魚影響很大。



其實子線長短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通常都是依照各人的釣魚觀念、所使用的手法技巧、釣組裝備、針對的標點類型等等因素來決定,很難去嚴格地劃分出一個遵循的標準,我花了一點篇幅將我的觀念跟看法說明清楚,希望有回答到Pan你所提到的問題。

4 則留言:

  1. 真謝謝您詳細的解說...我可以多試試長短子線的效果...謝謝哩

    回覆刪除
  2. Eric:

    我想請教您...

    若以手竿沉底的釣法來說

    <子線>的顏色、粗細、軟硬是否有關係呢?

    譬如我要釣野鯉



    透明的釣線與有色彩的釣線<我指的是子線>

    在魚類的眼中

    是否會有不同呢

    是否很明顯的影響到吃餌的狀況呢



    譬如...

    黃色與綠色的釣線做比較

    黃色的子線是否比較明顯呢



    ps.因為編織線幾乎都是有顏色的



    謝謝您的解答喔



    Nicola

    回覆刪除
  3. 子線粗細、顏色、材質等對於魚類的影響基本上跟魚類本身的經驗與學習能力有關。基本上魚類根

    本完全不知道釣線是什麼東西,會對釣線產生戒心主要有兩種情況,第一,過去的經驗讓魚類將釣

    線跟「危險」聯想在一起,在受到比較大釣捕壓力的水域,魚類通常都會有這種情況。第二,釣線

    的存在所產生的異物感讓魚兒產生戒心,這包括在吞餌時候的異物感以及作合動作導致釣線割水產

    生的聲響。



    魚類對於顏色的反應並不是像人類所看到的那種色彩繽紛的狀態,許多魚類眼球虹膜可以感官的色

    譜(Spectrum)範圍很少,嚴格說起來幾乎都是單色的世界,因此才會有魚類很多都是色盲的說

    法。因此顏色是不是會影響到魚類吃餌,這應該還是跟魚類對於顏色的認知有關。有溪魚類會偏好

    某些顏色的餌料,但是對於釣線顏色的好惡就沒看過類似的資料。



    編織線會有顏色主要是給人看的,讓釣魚人可以察覺釣線所在的位置及狀態,如果擔心魚類看到鮮

    豔的螢光色的話,可以改用墨綠色(Moss Green)的編織線,應該會讓你的顧慮少一點。



    基本上釣線對於魚類的意義及認知是跟魚兒所經歷過的經驗有關,在釣魚人常常造訪的釣場裡的魚

    兒,很自然地會將釣線或是釣組的存在與危險的因子聯想在一起,自然而然產生趨吉避凶的反應。

    回覆刪除
  4. Eric,



    我通常是用一種可以變通的方法,就是我的咬鉛是可以滑動的,咬鉛上子線時別太大力就可以讓

    咬鉛滑動,作釣時便可以隨流況及魚的釣況來調整咬鉛的位罝,和釣浮標釣要調深一樣的方法。

    不過這要練習一下,因為剛開始常常會傷了子線而中大魚斷線收場。



    因為每個人的拋竿特性,及晃餌手法的不同往往還是要靠自已找尋出最佳的配鉛方法。



    Danny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