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23-釣魚日記
一大清早天才剛亮我就開車出門釣魚了,今天的目的地是宜蘭市郊的龍潭湖,這是因為昨天Uncle在這裡以手竿釣福壽魚的時候,竟然意外地以福壽魚餌釣上來一尾一斤半重的大口鱸魚,這件事情當然會引起我極大的興趣,因此一早便直接開車到龍潭湖邊來瞧個究竟。
這處龍潭湖裡頭的大口黑爐是去年初承租湖泊經營權的主人為了控制湖裡頭數量驚人的鯁魚(阿麻魚)族群所放養的,當時候放了大約數萬尾不到十公分長度的幼魚,結果沒幾天就引來大批的人爭相競釣這些小魚。這些鱸魚的幼魚極其貪吃,Uncle有一次在湖邊釣福壽魚的時候,親眼看著身邊一個十多歲的小朋友以紅色塑膠繩綁的一個簡單的假餌,就能順利地釣到這些小鱸魚。
當然這樣的小魚我是一點興趣都沒有,因此也從來都沒去龍潭湖跟別人搶釣,後來這些鱸魚慢慢地長大,在大約4尾斤左右的體型的時候又引起一陣搶釣的熱潮,後來大概是湖裡頭容易上鉤的鱸魚都被人給釣得差不多了,這陣熱潮才漸漸地冷卻了下來。不過湖裡頭終究還是會有一些漏網之魚,只是這些剩下來的鱸魚警覺性極高,沒有兩下子還真的不容易弄上岸來。
儘管如此,我一直在等待釣大鱸魚的時機,原本是計畫明年春天趁著鱸魚產卵期會靠岸的機會,才來這裡試釣看看,沒想到才12月中旬這裡的鱸魚就已經來吃Uncle的福壽魚餌,因此無論如何今天我都想來這裡一探個究竟。
來到湖邊的時候大約是早晨的七點鐘,岸邊已經有幾個年輕人在丟Minnow路亞,生性喜歡獨自釣魚的我因此繞到人煙比較稀少的草叢岸邊獨自下竿,同時候拿出Canon八倍望遠鏡遠遠地觀察對岸這組人的釣況。看了一陣子之後並沒有看到任何釣上鱸魚的跡象,我於是沿著湖岸邊邊走邊觀察岸邊的生態,順便找尋鱸魚出沒的蹤跡,大約走了100多公尺的岸邊仍然沒有看到任何的鱸魚蹤跡,於是乾脆拿出釣竿然後掛上軟蟲來試釣看看。
大約試了20多分鐘的時間,並且換了好幾種不同泳型的軟蟲之後依舊沒有任何鱸魚咬餌的跡象,畢竟野釣鱸魚並不像在收費營業池裡頭那般輕鬆容易。這時候天空開始下起雨來,原本以為只是綿綿細雨吧,沒想到雨越下越大,更要命的是今天出門不但連雨衣都沒帶,竟然也將帽子遺忘在家裡的陽台上,因此這下子恐怕得淋雨來釣魚吧。
起初還打算無論如何都得試釣看看,後來雨真的下到有點沒辦法忍受,冬天山區的清晨氣溫還是有點低,因此不能這樣子任性地淋雨釣魚,後來真的沒辦法只好趕快收竿躲到車子裡頭避雨,同時也不要被收費的老伯堵到,免得釣不到魚又被收了錢。
過了一陣子天空的雨還是沒有停止的跡象,因此我決定今天就到此為止,然後開著車子循著環湖公路開回家去。開著開著間我突然想到:「既然下雨的話,不然就找一處雨淋不到的地方繼續釣魚吧」,於是我來到昨天完全釣不到泰國鱧魚的宜蘭河橋下繼續今天的釣魚行程。
坦白說,我就是想弄清楚到底昨天釣不到魚的原因到底在哪哩,於是我在昨天相同的釣點裡頭,使用跟昨天完全一樣的裝備跟假餌來釣魚,看看是不是哪個環節真的出了問題。事實上今天的天氣條件遠遠不如昨天來得理想,陰暗的天空下著時大時小的冬雨,河邊的氣溫大約只有20來度上下,坦白說這絕非一個釣泰國鱧魚理想的天氣。事實上,連我自己對於能不能順利釣到泰國鱧魚都沒有很大的把握。
果然一如預期,釣場底下的泰國鱧魚似乎真的連一點來咬餌的意願都沒有,我在幾個之前釣到魚的標點內不斷地晃餌誘魚,結果大約又試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竟然真的都沒有魚來咬餌,這下子看起來真的是會槓龜槓到底了。
(下圖:這尾小魚竟然也來追咬4英吋Shad軟蟲)
面對這樣的困境,我在河岸邊思考了半响,我暫時放下路亞竿休息片刻,然後蹲踞在岸邊望著標點的水面思考著,岸邊清澈的淺水域空空盪盪地,連一尾小吳郭魚都看不到,看來可能是天氣或水溫的緣故因此都躲到深水域裡頭了吧。於是,我在標點的選擇及晃餌策略上做了一些調整,我開始用力地將軟蟲遠投到超過橋墩距離的河心,然後專心地以橋墩底部的障礙物區域作為設定的標點。同時,我將軟蟲運動的速度減到最低,甚至於讓軟蟲就短暫地靜止躺臥在河底休息,希望能夠因此吸引到障礙物深處的泰國鱧魚出來咬餌。
接下來的時間裡頭,我在橋墩的上游面以這樣的策略跟手法來釣魚,原本以為魚訊會在軟蟲通過障礙物的時候發生,結果出人意料之外地,在一次晃餌收線即將到眼前的淺灘的時候,竟然來了一個強烈而且乾脆的魚訊,原本因為都釣不到魚以至於有點散漫的我當真嚇了一跳,雖然從竿子的抵抗程度來看應該不是多大的泰國鱧魚,但是至少證明修正的釣魚策略是管用的。
這是一尾大約40來公分的小泰國鱧魚,竟然也來追咬長度大約是10公分的4英吋Shad軟蟲,看來底下的泰國鱧魚似乎不是完全沒有吃餌的意願跟心情。在簡單地拍了幾張照片之後,我將這尾勇敢的小泰國鱧魚放回水裡頭去,然後繼續在同樣的標點內以相同的策略來釣魚,大約又過了十餘分鐘之後還是沒有其他的泰國鱧魚前來追咬,因此我換到橋墩下游處的洄流區繼續釣魚。
之前來這邊釣魚的時候,常常因為害怕釣組掛底的緣故,因此大多不敢認真地以橋墩根部的障礙物區作為標點,但是依據今天的情況來猜想,或許真的必須要冒險來試看看或許才會有釣到魚的機會。於是我拿出4英吋的咖啡色的Curly Tail 軟蟲來試看看,這尾Mister Twister 出品的擺尾軟蟲泳型非常地像本土出產的泥鰍,因此之前都能夠吸引泰國鱧魚前來咬餌,因此在這個節骨眼換上這尾軟蟲來試看看運氣。
(下圖:這尾從橋墩底部深場誘釣上來泰國鱧魚相當有拼勁)
這款軟蟲晃餌的技巧相對上比Power Shad要細膩許多,因此我在配鉛的重量上做了一些調整,希望藉著較為輕量的鉛重來營造出輕巧、謹慎的假餌擬態。同樣地我也採用遠投的拋投策略,然後以更緩慢輕巧的晃餌節奏,慢慢地、耐心地吸引橋墩障礙物邊緣的泰國鱧魚前來追咬。在經過幾次的嘗試之後終於來了一個強烈的魚訊,這尾軟蟲在慢慢地通過橋墩與我所站立岸邊之間的流水深場底部的時候,一尾泰國鱧魚果真受不了軟蟲的誘惑而前來追咬。
這尾泰國鱧魚的拼勁相當的驚人,更何況是在較深的水域上鉤的,因此在拉到岸際之前經歷了幾次拼勁十足的鑽潛動作,我所使用的6.62-V2路亞竿竟然也被坳到頻頻出線,還好近岸處的淺灘並沒有太多的障礙物,而且也幸運地沒被拉到下游面的水生植物區底部,因此避免了脫鉤逃逸的意外發生。
這尾50多公分的泰國鱧魚嘴邊掛著這尾擺尾軟蟲,從著鉤的情況來看今天的兩尾泰國鱧魚都是掛鉤在嘴部的邊緣,跟兩週前動不動就是深吞到喉嚨的熱烈咬況相比,看得出來這兩天的泰國鱧魚在吃餌的態度上的確是相對細膩謹慎許多,或許也是釣得這般辛苦的原因之一。
(下圖:今天的兩尾泰國鱧魚都是淺淺地掛鉤在嘴部的邊緣)
之後我又繼續地釣了一個小時左右,結果還是沒有任何咬餌的現象,到了11點左右只得趕緊收拾裝備回家,雖然在大約3個小時的釣魚時間裡頭僅僅釣上來兩尾魚,不過至少我大概知道了釣不到魚的可能原因了。基本上,在這處標點裡頭的泰國鱧魚的確是離開了靠近岸際的區域,雖然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我並不是很清楚,但是顯然地,軟蟲必須要能通過位於橋墩根部的障礙物深處的周邊,才會有釣到泰國鱧魚的機會。
換句話說,這意味著附近的泰國鱧魚應該都已經遷移到比較深場的區域,原先以岸際為標點的策略這兩天的確是不管用,唯有採取以深場為標點的策略,細膩、輕巧、緩慢的晃餌手法,才能吸引蟄伏在底部的泰國鱧魚前來咬餌。
雖然今天並沒有按照原先的計畫釣到大口黑鱸,但是至少稍微弄清楚了泰國鱧魚不太吃餌的現象,並且找到可行的解決對策,也是今天最大的收穫。
2007年12月28日 星期五
2007年12月26日 星期三
20071222-釣魚日記
20071222-釣魚日記
在經過了12/9那天早上出人意料之外的好收獲之後,我又在兩個禮拜之後的今天起了個大早出門去釣泰國鱧魚,我來到兩個禮拜前的這個釣場的時候,也不過是早晨的七點鐘左右,在整個綠草如茵的河岸邊只有一些早起運動的老先生、老太太,除此之外,完全看不到任何早起釣魚的同好朋友。
今天早晨的天空隱隱約約像是會放晴的樣子,清晨的氣溫雖然感覺上有著些微的涼意,但是還稱不上是冬天原本應有的寒冷刺骨,因此,看起來今天似乎會是一個不錯的釣魚天吧。我懷抱著樂觀急切的心情快速地準備著今天的裝備,為了能夠再次跟這處釣場裡頭巨大的泰國鱧魚交手,今天我所使用的裝備及假餌完全比照兩個禮拜前的規格,希望藉此能夠博得一個好采頭。
開始下竿之後,水裡頭的鱧魚並沒有馬上就來咬餌,我心裡想著應該是清晨水溫還偏低的緣故吧,或許等到太陽露出臉之後水裡頭的鱧魚應該就會開始來追咬吧。祇是隨著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我不斷地在每一個可能藏有泰國鱧魚的標點內晃餌誘釣,天空慢慢地清澈開朗了起來,宜蘭冬天裡頭最奢侈的陽光慢慢地露出臉來,水面上開始反射著閃爍的水光,然而水裡頭的鱧魚依舊沒有來追咬假餌。
這個時候距離開始下竿釣魚已經過了大約一個小時的時間了,即使水裡頭的假餌還是筋疲力盡地舞動跳躍著,可是平靜的清晨河面上依舊是靜悄悄地毫無聲響,比起兩個禮拜前那一下竿就追咬的熱烈盛況,今天水底下的平靜似乎詭異地讓人不禁開始擔心起來。
我在釣場地周邊幾乎試遍了所有可能的標點,各種戰果輝煌、最不容易冷場的軟蟲都一一地請出來亮相,結果水裡頭的泰國鱧魚連一個最基本的咬餌動作都沒有發生,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情了?是有人捷足先登操翻了這處釣點裡頭的泰國鱧魚嗎?我仔細地巡視了岸邊泥濘的灘地周邊,果然看到了一些之前不存在的鞋印,可是即便是有人早我一步來釣魚,這河裡頭族群龐大的泰國鱧魚應該也不至於在短短兩週內被人給操翻了吧。
是天候跟氣溫的因素嗎?依照我對這河裡頭泰國鱧魚的了解,即使是寒流來襲的嚴冬時節,只要找得到魚群躲藏蟄伏的理想標點,耐心持久地誘釣下去,還是會有釣到泰國鱧魚的可能性,更何況這幾天宜蘭當地的天氣似乎都是相當溫暖的,今天早晨的陽光也出人意料之外地露出臉來,因此,應該也不會是天氣的因素吧。
這下子果真難倒我了,基本上泰國鱧魚是一種具有定居習性的魚類,標點裡頭的大魚即便是被人給釣了上來,但是過沒多久標點內便會有其他的鱧魚進來定居,因此,水底下不可能沒有任何的鱧魚棲息。我仔細回想著兩個禮拜前的景況,似乎跟今天並沒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那到底原因是什麼呢?
後來,我決定換到對岸的出水口淺灘邊來試看看運氣,這處釣場是由一大片水深在2呎以內的緩流淺灘所構成,水底下的障礙物並不算多,因此是一處很容易釣的泰國鱧魚標準釣場。這個時候陽光變得燦爛刺眼了起來,只見到河心的水面上鯁魚的三角形背鰭不斷地露出水面,偶爾還可以看到幾尾鯉魚拍打水面濺起陣陣水花,可是水裡頭的鱧魚依然沒有前來咬餌。
(下圖:以水底障礙物的底部周邊作為標點,掛底的風險非常的高)
這處淺灘在黃昏的時候可以看到大群的泰國鱧魚在岸邊嬉戲捕食,可是此刻從清澈的淺水灘看去,竟然完全看不到一尾泰國鱧魚的蹤跡,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於是,我決定冒著釣組可能掛底的風險,以水底障礙物的底部周邊作為晃餌釣魚的Hot Zone標點,坦白說發生掛底的風險實在是非常地高,因此在操控釣竿的動作上要更加地細膩一些。
我在幾處水中障礙物的周邊小心謹慎地晃餌誘魚,坦白說在這附近釣泰國鱧魚很少釣得這麼辛苦,誘著誘著間鱧魚還是沒來咬餌,我當時的想法是這些泰國鱧魚應該是在某個不明的原因影響之下,全部跑到比較深的水域裡頭,或者是躲藏在水底障礙物底層的空隙中,畢竟這種原產於馬來西亞的熱帶魚類,應該比較不能夠適應宜蘭冬天濕冷的天候吧。
就在晃餌通過障礙物的時候,突然間晃動的竿先一緊,竟然還是不幸掛底了,看樣子真的是出師不利啊,就在我打算將竿子大力扯動看看能不能扯開障礙物的時候,竿先突然微微地抖動了一下,我下意識地驚覺:「不對!是中魚了」。於是立即大力揚竿作合,結果原本以為掛底的釣組開始往左側狂奔,這尾上鉤的鱧魚還算是相當的有拼勁,在淺淺的灘岸不斷地掙扎狂奔,我還不時得調整出線閥來控制出線的程度,只不過泰國鱧魚的拼勁通常並不持久,因此過了沒多久還是筋疲力盡地讓我給提上岸來。
(下圖:要將軟蟲牽引到障礙物深處才來追咬,實在是釣得非常辛苦)
(下圖:這尾50公分的中型泰國鱧魚體型相當結實)
在釣上來這尾50公分的中型泰國鱧魚之後,水底下的魚還是沒有繼續前來捧場,眼看著時間已經超過十點半了,只得收拾裝備準備打道回府,就在我收拾裝備的同時,我身後不遠處的重型施工機具開始轟轟隆隆地大聲作響起來,突然間我心裡閃過一個念頭:「會不會是附近在施工的緣故?」我再仔細地回想兩個禮拜前的情形,的確當時候並沒有重型機具施工的情況,會不會是這幾天有大型機具施工所產生的振動跟噪音,讓附近的泰國鱧魚驚嚇得完全消失無蹤?
後來認真地想想應該會有這種可能性吧,像泰國鱧魚這種生活在河川濁水流域的底棲性掠食魚類,既沒有像何氏棘魞及鯉魚具有可以偵測到微弱生物電場的大型觸鬚,雖然偶爾會浮出水面以視力來捕食蛙類及落水昆蟲,但是又不是以視力敏銳見長。因此,從魚類構造來看,泰國鱧魚捕食餌料生物最有可能的方式應該是以察覺周邊的振動及水波的擾動來進行的。許多底棲性的魚類對於周邊的振動極其敏感,最有名的例子就是能夠預先察覺地震發生的鯰魚(Cat Fish)。泰國鱧魚在習性與構造上跟鯰魚其實還是相當的類似,更何況鱧魚成天以腹部貼底的方式臥在池底休息,任何岸邊附近的震動與聲響應該都會很快地察覺到,更別說是激烈吵雜的施工振動吧,因此,我倒是認為這會是相當可能的因素。
Anyway,今天一早的河邊釣魚就在這樣的情況下結束了。
在經過了12/9那天早上出人意料之外的好收獲之後,我又在兩個禮拜之後的今天起了個大早出門去釣泰國鱧魚,我來到兩個禮拜前的這個釣場的時候,也不過是早晨的七點鐘左右,在整個綠草如茵的河岸邊只有一些早起運動的老先生、老太太,除此之外,完全看不到任何早起釣魚的同好朋友。
今天早晨的天空隱隱約約像是會放晴的樣子,清晨的氣溫雖然感覺上有著些微的涼意,但是還稱不上是冬天原本應有的寒冷刺骨,因此,看起來今天似乎會是一個不錯的釣魚天吧。我懷抱著樂觀急切的心情快速地準備著今天的裝備,為了能夠再次跟這處釣場裡頭巨大的泰國鱧魚交手,今天我所使用的裝備及假餌完全比照兩個禮拜前的規格,希望藉此能夠博得一個好采頭。
開始下竿之後,水裡頭的鱧魚並沒有馬上就來咬餌,我心裡想著應該是清晨水溫還偏低的緣故吧,或許等到太陽露出臉之後水裡頭的鱧魚應該就會開始來追咬吧。祇是隨著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我不斷地在每一個可能藏有泰國鱧魚的標點內晃餌誘釣,天空慢慢地清澈開朗了起來,宜蘭冬天裡頭最奢侈的陽光慢慢地露出臉來,水面上開始反射著閃爍的水光,然而水裡頭的鱧魚依舊沒有來追咬假餌。
這個時候距離開始下竿釣魚已經過了大約一個小時的時間了,即使水裡頭的假餌還是筋疲力盡地舞動跳躍著,可是平靜的清晨河面上依舊是靜悄悄地毫無聲響,比起兩個禮拜前那一下竿就追咬的熱烈盛況,今天水底下的平靜似乎詭異地讓人不禁開始擔心起來。
我在釣場地周邊幾乎試遍了所有可能的標點,各種戰果輝煌、最不容易冷場的軟蟲都一一地請出來亮相,結果水裡頭的泰國鱧魚連一個最基本的咬餌動作都沒有發生,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情了?是有人捷足先登操翻了這處釣點裡頭的泰國鱧魚嗎?我仔細地巡視了岸邊泥濘的灘地周邊,果然看到了一些之前不存在的鞋印,可是即便是有人早我一步來釣魚,這河裡頭族群龐大的泰國鱧魚應該也不至於在短短兩週內被人給操翻了吧。
是天候跟氣溫的因素嗎?依照我對這河裡頭泰國鱧魚的了解,即使是寒流來襲的嚴冬時節,只要找得到魚群躲藏蟄伏的理想標點,耐心持久地誘釣下去,還是會有釣到泰國鱧魚的可能性,更何況這幾天宜蘭當地的天氣似乎都是相當溫暖的,今天早晨的陽光也出人意料之外地露出臉來,因此,應該也不會是天氣的因素吧。
這下子果真難倒我了,基本上泰國鱧魚是一種具有定居習性的魚類,標點裡頭的大魚即便是被人給釣了上來,但是過沒多久標點內便會有其他的鱧魚進來定居,因此,水底下不可能沒有任何的鱧魚棲息。我仔細回想著兩個禮拜前的景況,似乎跟今天並沒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那到底原因是什麼呢?
後來,我決定換到對岸的出水口淺灘邊來試看看運氣,這處釣場是由一大片水深在2呎以內的緩流淺灘所構成,水底下的障礙物並不算多,因此是一處很容易釣的泰國鱧魚標準釣場。這個時候陽光變得燦爛刺眼了起來,只見到河心的水面上鯁魚的三角形背鰭不斷地露出水面,偶爾還可以看到幾尾鯉魚拍打水面濺起陣陣水花,可是水裡頭的鱧魚依然沒有前來咬餌。
(下圖:以水底障礙物的底部周邊作為標點,掛底的風險非常的高)
這處淺灘在黃昏的時候可以看到大群的泰國鱧魚在岸邊嬉戲捕食,可是此刻從清澈的淺水灘看去,竟然完全看不到一尾泰國鱧魚的蹤跡,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於是,我決定冒著釣組可能掛底的風險,以水底障礙物的底部周邊作為晃餌釣魚的Hot Zone標點,坦白說發生掛底的風險實在是非常地高,因此在操控釣竿的動作上要更加地細膩一些。
我在幾處水中障礙物的周邊小心謹慎地晃餌誘魚,坦白說在這附近釣泰國鱧魚很少釣得這麼辛苦,誘著誘著間鱧魚還是沒來咬餌,我當時的想法是這些泰國鱧魚應該是在某個不明的原因影響之下,全部跑到比較深的水域裡頭,或者是躲藏在水底障礙物底層的空隙中,畢竟這種原產於馬來西亞的熱帶魚類,應該比較不能夠適應宜蘭冬天濕冷的天候吧。
就在晃餌通過障礙物的時候,突然間晃動的竿先一緊,竟然還是不幸掛底了,看樣子真的是出師不利啊,就在我打算將竿子大力扯動看看能不能扯開障礙物的時候,竿先突然微微地抖動了一下,我下意識地驚覺:「不對!是中魚了」。於是立即大力揚竿作合,結果原本以為掛底的釣組開始往左側狂奔,這尾上鉤的鱧魚還算是相當的有拼勁,在淺淺的灘岸不斷地掙扎狂奔,我還不時得調整出線閥來控制出線的程度,只不過泰國鱧魚的拼勁通常並不持久,因此過了沒多久還是筋疲力盡地讓我給提上岸來。
(下圖:要將軟蟲牽引到障礙物深處才來追咬,實在是釣得非常辛苦)
(下圖:這尾50公分的中型泰國鱧魚體型相當結實)
在釣上來這尾50公分的中型泰國鱧魚之後,水底下的魚還是沒有繼續前來捧場,眼看著時間已經超過十點半了,只得收拾裝備準備打道回府,就在我收拾裝備的同時,我身後不遠處的重型施工機具開始轟轟隆隆地大聲作響起來,突然間我心裡閃過一個念頭:「會不會是附近在施工的緣故?」我再仔細地回想兩個禮拜前的情形,的確當時候並沒有重型機具施工的情況,會不會是這幾天有大型機具施工所產生的振動跟噪音,讓附近的泰國鱧魚驚嚇得完全消失無蹤?
後來認真地想想應該會有這種可能性吧,像泰國鱧魚這種生活在河川濁水流域的底棲性掠食魚類,既沒有像何氏棘魞及鯉魚具有可以偵測到微弱生物電場的大型觸鬚,雖然偶爾會浮出水面以視力來捕食蛙類及落水昆蟲,但是又不是以視力敏銳見長。因此,從魚類構造來看,泰國鱧魚捕食餌料生物最有可能的方式應該是以察覺周邊的振動及水波的擾動來進行的。許多底棲性的魚類對於周邊的振動極其敏感,最有名的例子就是能夠預先察覺地震發生的鯰魚(Cat Fish)。泰國鱧魚在習性與構造上跟鯰魚其實還是相當的類似,更何況鱧魚成天以腹部貼底的方式臥在池底休息,任何岸邊附近的震動與聲響應該都會很快地察覺到,更別說是激烈吵雜的施工振動吧,因此,我倒是認為這會是相當可能的因素。
Anyway,今天一早的河邊釣魚就在這樣的情況下結束了。
2007年12月21日 星期五
20071209-釣魚日記
20071209-釣魚日記
經過昨天傍晚兩個多小時的釣泰國鱧魚的短暫體驗之後,Uncle一早還是回去台北了,因此只剩下我一個人出門繼續去試驗一些新的觀念與技巧。只不過今天實在是睡了有點晚了,醒過來的時候已經是八點多了,雖然說冬天早晨的太陽出來的是晚了一些,不過外頭的陽光卻已經微微地從雲層中灑漏了出來,在簡單地梳洗完之後我還是懶洋洋地出了家門,昨天的釣具裝備還扔在車上,因此也無須特別打理些什麼東西。
出門的時候,其實連要去哪個釣場釣魚都還沒個清楚的概念,心裡想著反正這宜蘭河邊幾乎處處都是絕佳的泰國鱧魚釣點,選擇釣場最主要的考量反倒是要有好的釣座位置跟腳路,避免造成意外掛底或是起魚困難的問題。我開著車繞到宜蘭大橋附近的堤防道路上,然後隨處找了一個好的停車位置後,便越過堤防往橋的下方走去,然後來到了橋梁正下方的釣場來釣魚。
這處水域在近岸的橋墩周邊有一處水深較深的洄流,站立在河中央的橋墩周邊堆積了滿滿的樹枝雜物,我初步的直覺認為這些水中雜物底下必定藏匿了不少的大物。釣座附近上下游岸邊的淺灘長滿了濃密的水生植物,淺淺的水灘在延伸出去不到兩公尺左右,就是陡然向下延伸的深水洄流,迴流深場水域的深度大約在3~4呎左右,這種水底地形突然變化的區域也是泰國鱧魚喜歡棲息的標點。
橋墩的上游面是一段緩流,河心跟岸際之間有一大片原本是水芙蓉跟布袋蓮叢生的止水區域,不過在經過之前的幾次颱風大水之後,這些原本很容易造成掛底危機的水生植物如今完全消失無蹤,因此這一大片水深在3呎左右的止水域就成了另一處絕佳的標點。儘管如此,水底下卻還是隱隱約約可以看到一些雜物堆積的現象,靠近岸邊不到3公尺的地方就有一處看起來像是麻竹根部的大塊障礙物隱約露出水面,不過這塊障礙物跟近岸的水生植物之間形成一處寬約1公尺左右的乾淨通道,這種通道的邊緣是泰國鱧魚最愛出沒躲藏的地點,也是今天無論如何都不應該放過的狙擊標點。
(下圖:今天的釣場示意圖)
我在簡單地觀察過釣場周邊的地形環境之後,就開始準備今天的釣組跟裝備,然後拿出昨天使用的7.6”的Drive路亞竿,捲線器還是使用昨天的LB手煞車捲線器,只不過重新換上一條全新的4號碳纖導線,然後以1/0號的軟蟲鉤撘配昨天一開始就中魚的EcoGear Power Shad軟蟲來試釣。畢竟要先以最拿手的裝備先確定標點裡頭有沒有泰國鱧魚棲息,以及到底會不會來吃餌,然後再換上其他新型軟蟲來試驗效果。
一開始下竿的標點選定橋墩下游面的洄流區域,因此第一竿就將軟蟲準確地拋向標點內,然後等待個幾秒確定軟蟲已經下沉到水底之後,再小心的晃餌通過橋墩跟釣座之間的一段流水區域。當軟蟲在橋墩後方的緩流區域內以及通過流水段的河底時,並沒有我預期中的咬況發生,因此在軟蟲通過了流水段即將進入我面前的淺水區域時,我的注意力大概是因為有點想放棄這次拋投的緣故而稍微鬆懈了一下,沒想到就在此時路亞竿的竿先重重地被往下拉扯了下去,我因為一時之間來不及反應過來,竿先差一點就被水裡頭的魚給拉得插入水中。
這個標點內的泰國鱧魚體型跟抵抗力都超過我原來的預期,在水深3呎左右的水域竟然被拉得頻頻鬆開LB煞車讓線,水裡頭的鱧魚還不斷以向下鑽潛的方式試圖拉斷釣線逃逸。我花了不小的功夫才將這尾看起來只有50公分長度的泰國鱧魚給請上岸來,拿出手秤秤了一下竟然超過3台斤,從這樣壯碩的體型來看難怪拉力跟拼勁如此猛烈。
(下圖:這尾體長50公分左右的泰國鱧魚體型相當的壯碩)
(下圖:可憐的Power Shad軟蟲的前半截露出在巨大的嘴巴外側)
仔細一看,這尾Power Shad軟蟲的前半截露出巨大的嘴巴外側,顯然這尾泰國鱧魚是在軟蟲通過水底地形變化區域的時候,從後方猛烈追咬而被我釣上來的。我仔細地將這尾泰國鱧魚前前後後地看了幾遍,看起來這尾泰國鱧魚的體型相當的均勻壯碩,顯然這個水域裡頭的食物應該相當的豐富無虞,才能成長的如此粗壯健康。
我在拍完照之後將魚放生,然後換上昨天釣得不錯的Grub軟蟲繼續試看看在這裡的效果,卻沒想到在試了大半個小時之後竟然都得不到水裡頭泰國鱧魚的青睞,這下子我的信心似乎有點動搖了。於是我換到橋墩上游面的障礙物邊緣來試看看運氣,確認一下是不是因為剛剛那尾魚掙扎拼鬥的緣故,以至於同一個釣點內的泰國鱧魚產生了戒心而不吃餌。
換了釣點之後情形依然沒有改善,我當然是非常確信這幾個標點內是一定會有泰國鱧魚棲息的,因此只好又換上來剛剛那尾Power Shad軟蟲來試看看。我將軟蟲丟到橋墩跟右側水中障礙物之間的乾淨通道裡頭,然後儘可能地將軟蟲牽引到靠近障礙物的邊緣來晃餌,希望能夠吸引躲藏在障礙物深處的泰國鱧魚會衝出來追咬。我一連耐心地試了幾竿之後,終於來了一個非常猛烈乾脆的魚訊,上鉤之後掙扎的力道與拼勁明顯不在剛才的第一尾魚獲之下,我小心地牽引水裡頭的大物遠離右側的水中障礙物,避免發生不必要的掛底意外,終於在一陣子的拉拔之後順利地將這尾60公分的壯碩大物給請上岸來。
此刻眼前的這尾泰國鱧魚的確是尾大傢伙,雖然從體長來看是不如昨天Uncle的那尾65公分大物,不過體型的壯碩程度卻明顯遠遠超過前者,我拿出手秤小心地秤了一下,2.6公斤的體重相當於4斤5兩,只比自己紀錄的四斤半少了三兩重,果真是一尾非常壯碩的泰國鱧魚,還好今天因為事先考慮到水底障礙物的緣故,因此選用了相當於16磅線的4號碳纖線,因此避免了意外拉斷線的窘境。
(下圖:4斤5兩重的體型壯碩泰國鱧魚)
(下圖:這尾掛在嘴邊的Power Shad軟蟲看起來非常的渺小)
就在我仔細觀察這尾泰國鱧魚以及拍照的時候,我竟然犯了一個相當致命的錯誤,我在有點心急的情況竟然忘記將捲線器的線閥打開,因此在拍照的時候突然聽到一陣清脆的聲音,仔細一看才發現這尾壯碩的泰國鱧魚在一個翻身掙扎之後,竟然意外扭斷了路亞竿的竿先,這下子當真損失慘重了。
我趕緊將魚鉤卸下之後將魚放生回水中,然後看到了自己最常用的這把路亞竿的竿先已經在第2跟3個線環之間硬生生地折斷了,這下子情況變得是既尷尬又棘手。原來是今天只有帶這麼一把路亞竿出門,除非是開車回家拿備用的竿子,再不然就是就此收手回家休息吧。祇是今天的咬況如此熱烈,而且此刻距離開始下竿才40多分鐘的時間,實在是不甘心就此收手不釣了。
(下圖:這把Drive路亞竿的竿先硬生生地被折斷了)
我在現場呆立了半响,突然間心血來潮,不如就這樣繼續釣下去吧,反正只斷了30公分左右的竿先,長度還是有超過可以順利操作的6呎,於是我將釣組拆下來重新組裝,然後嘗試性地拋投了幾竿試看看釣竿的彈性。沒想到竟然還能相當順利而且準確地拋投,雖然少了一段竿先之後釣竿整體的調性變成了有點誇張的極硬調,不過這種切斷竿先來修改釣竿調性的例子也不是沒有發生過,因此決定就這樣來繼續試看看吧。
此時我換到一開始釣魚的下游面來釣魚,讓剛剛中魚的標點能夠稍微安靜下來一陣子,然後我將釣組拋向更下游的河心區域,在軟蟲下沉到河底之後便收線牽引軟蟲通過障礙物散佈的地帶,雖然釣竿的調性跟原本的竿子相差甚大,不過在拋投晃餌幾次之後自己也逐漸能夠掌握到了訣竅跟要領。我在這個區域內試投了十多竿之後都沒有任何的魚訊,於是我試著將軟蟲往靠近岸邊淺水區域來牽引,果然在軟蟲通過淺灘邊的水草叢時,又來了一個相當猛烈的魚訊。
不過,這尾魚並沒有掙扎多久便被它給鑽入障礙物深處掛底了,由於竿子長度不足的緣故,因此即便是知道水裡頭的魚有鑽入障礙物的企圖,但是還是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它趁著釣線掛底而脫鉤逃逸。雖然感覺上是有點失落感,不過至少還能順利釣到魚也是蠻意外的事情,在整理好因掛底而受損的釣組之後,我又回到上游的標點內繼續釣魚。
隔沒多久,我又在剛剛釣獲4斤多的大物標點附近又來了一個同樣猛烈乾脆的魚訊,這一次水裡頭的大魚還是到處逃竄,我這把已經斷了一截的路亞竿竟然也彎得完全不像話,突然間這尾大魚硬是鑽入右側的水生植物區底部,力道猛烈到我不得已只好一邊讓線一邊硬是將魚逃竄的方向給扭轉過來,還好4號碳纖線的強度跟耐磨耗性夠好,才能將這尾大魚硬是從水草的底層給拉了出來。
最後終於還是把這尾大魚給拉上岸來,雖然體型沒有之前那尾那般地壯碩,但是體長似乎明顯地超出許多,我拿出捲尺仔細地丈量了一下,竟然是超過昨天Uncle紀錄的67公分,這尾魚應該是我今年泰國鱧魚體長的紀錄吧。不過由於體型相對瘦長的緣故,因此只有3斤出頭的體重。
(下圖:體長67公分的泰國鱧魚)
之後我繼續在上游側這邊釣魚,不過由於近岸處的標點內就沒有任何的魚訊發生,因此我將釣組遠遠地拋向上游流心邊緣的止水區域,然後以跳躍式晃餌的手法舞動著這尾Power Shad假餌。果然才一下竿晃沒幾下就來追咬,不過大概是釣竿調性太硬的緣故一下子就脫鉤逃逸了,這也是很沒辦法的事情,如果不要發生斷竿這種悲慘的事情的話,以Drive的竿先調性應該可以順利地作合著鉤吧。
我於是繼續在這個止水域裡頭拋投釣魚,先是採用跳躍式晃餌的手法吸引淺水域的泰國鱧魚來追咬,然後半途改成在河底穿梭的手法來誘魚,並且不斷地通過位在水中障礙物跟岸際水生植物中間這條大約一公尺寬度的乾淨通道,希望能夠引起藏匿於底下的泰國鱧魚來追咬。果不其然,在幾次的晃餌誘魚之後果然來了一個強烈的魚訊,只是這尾魚的咬餌區域剛好就在障礙物的邊緣,我稍微慢手了一點就被它給鑽入障礙物深處而掛底,最後終究還是磨斷了釣線後逃逸無蹤。
這個時候時間是上午的十點半,天空的陽光已經完全地露出臉來,我也差不多該收竿回家了,從八點半開始的兩個小時內總共來了六尾泰國鱧魚,只能順利地拉上來其中的三尾,雖然結果差強人意,不過能夠拉上來體重4斤多以及體長67公分的大魚,也是讓人驚艷的好收穫。今天幾個心得與感想簡單敘述如下:
1.今天使用了昨天咬得不錯的Grub軟蟲,結果並沒有能夠釣出好成績,反倒是EcoGear Power Shad軟蟲又是頻頻中魚,我初步的看法認為是水域深度的問題,因為今天中魚的標點深度大都在3呎以上,紫紅色跟西瓜綠色的Grub在這種深度的色彩表現並不顯眼,反倒是我所使用的藍-銀系列Shad具有反光的材質效果,能夠吸引躲在黑暗深處的大型泰國鱧魚的青睞。
2.這個深水域標點裡頭的泰國鱧魚無論在體型跟拼勁上都令人印象深刻,在許多晃餌誘魚的技巧上跟淺水域釣法還是有所差異的。
3.在這種底下障礙物極多的釣場釣體型巨大的泰國鱧魚,如何能在第一時間防止大魚鑽入障礙物深處,可能是最為關鍵的成敗因素,或許下次應該拿9呎長的硬調路亞竿來試看看,看看能不能以長竿子的操控性跟反發彈性降低大魚逃逸的機率。
4.今天使用了搭配2.5號磯釣用浮水線的2500型LB捲線器,我的感想是這種捲線器在力拼大魚的時候的確是比傳統出線型捲線器有比較大的操控彈性空間,如果操控技術夠純熟的話,或許能夠更為有效的來搏魚。事實上,我從雜誌上看到一些日本的路亞高手的確也有使用類似的LB捲線器來釣魚,我開始認真地思考這種捲線器在路亞及軟蟲釣法上頭的實用性。
5.此外,2.5號的磯釣用單絲尼龍浮水線耐衝擊的能力相當的令人印象深刻,在拋投性能上似乎也沒有多大的遲滯效應,因此我最近開始又將手頭上的幾個備用線杯改成尼龍材質釣線,詳細的使用心得再找機會說明跟介紹。
以上是今天在宜蘭河釣兩個小時軟蟲的釣魚心得筆記。
經過昨天傍晚兩個多小時的釣泰國鱧魚的短暫體驗之後,Uncle一早還是回去台北了,因此只剩下我一個人出門繼續去試驗一些新的觀念與技巧。只不過今天實在是睡了有點晚了,醒過來的時候已經是八點多了,雖然說冬天早晨的太陽出來的是晚了一些,不過外頭的陽光卻已經微微地從雲層中灑漏了出來,在簡單地梳洗完之後我還是懶洋洋地出了家門,昨天的釣具裝備還扔在車上,因此也無須特別打理些什麼東西。
出門的時候,其實連要去哪個釣場釣魚都還沒個清楚的概念,心裡想著反正這宜蘭河邊幾乎處處都是絕佳的泰國鱧魚釣點,選擇釣場最主要的考量反倒是要有好的釣座位置跟腳路,避免造成意外掛底或是起魚困難的問題。我開著車繞到宜蘭大橋附近的堤防道路上,然後隨處找了一個好的停車位置後,便越過堤防往橋的下方走去,然後來到了橋梁正下方的釣場來釣魚。
這處水域在近岸的橋墩周邊有一處水深較深的洄流,站立在河中央的橋墩周邊堆積了滿滿的樹枝雜物,我初步的直覺認為這些水中雜物底下必定藏匿了不少的大物。釣座附近上下游岸邊的淺灘長滿了濃密的水生植物,淺淺的水灘在延伸出去不到兩公尺左右,就是陡然向下延伸的深水洄流,迴流深場水域的深度大約在3~4呎左右,這種水底地形突然變化的區域也是泰國鱧魚喜歡棲息的標點。
橋墩的上游面是一段緩流,河心跟岸際之間有一大片原本是水芙蓉跟布袋蓮叢生的止水區域,不過在經過之前的幾次颱風大水之後,這些原本很容易造成掛底危機的水生植物如今完全消失無蹤,因此這一大片水深在3呎左右的止水域就成了另一處絕佳的標點。儘管如此,水底下卻還是隱隱約約可以看到一些雜物堆積的現象,靠近岸邊不到3公尺的地方就有一處看起來像是麻竹根部的大塊障礙物隱約露出水面,不過這塊障礙物跟近岸的水生植物之間形成一處寬約1公尺左右的乾淨通道,這種通道的邊緣是泰國鱧魚最愛出沒躲藏的地點,也是今天無論如何都不應該放過的狙擊標點。
(下圖:今天的釣場示意圖)
我在簡單地觀察過釣場周邊的地形環境之後,就開始準備今天的釣組跟裝備,然後拿出昨天使用的7.6”的Drive路亞竿,捲線器還是使用昨天的LB手煞車捲線器,只不過重新換上一條全新的4號碳纖導線,然後以1/0號的軟蟲鉤撘配昨天一開始就中魚的EcoGear Power Shad軟蟲來試釣。畢竟要先以最拿手的裝備先確定標點裡頭有沒有泰國鱧魚棲息,以及到底會不會來吃餌,然後再換上其他新型軟蟲來試驗效果。
一開始下竿的標點選定橋墩下游面的洄流區域,因此第一竿就將軟蟲準確地拋向標點內,然後等待個幾秒確定軟蟲已經下沉到水底之後,再小心的晃餌通過橋墩跟釣座之間的一段流水區域。當軟蟲在橋墩後方的緩流區域內以及通過流水段的河底時,並沒有我預期中的咬況發生,因此在軟蟲通過了流水段即將進入我面前的淺水區域時,我的注意力大概是因為有點想放棄這次拋投的緣故而稍微鬆懈了一下,沒想到就在此時路亞竿的竿先重重地被往下拉扯了下去,我因為一時之間來不及反應過來,竿先差一點就被水裡頭的魚給拉得插入水中。
這個標點內的泰國鱧魚體型跟抵抗力都超過我原來的預期,在水深3呎左右的水域竟然被拉得頻頻鬆開LB煞車讓線,水裡頭的鱧魚還不斷以向下鑽潛的方式試圖拉斷釣線逃逸。我花了不小的功夫才將這尾看起來只有50公分長度的泰國鱧魚給請上岸來,拿出手秤秤了一下竟然超過3台斤,從這樣壯碩的體型來看難怪拉力跟拼勁如此猛烈。
(下圖:這尾體長50公分左右的泰國鱧魚體型相當的壯碩)
(下圖:可憐的Power Shad軟蟲的前半截露出在巨大的嘴巴外側)
仔細一看,這尾Power Shad軟蟲的前半截露出巨大的嘴巴外側,顯然這尾泰國鱧魚是在軟蟲通過水底地形變化區域的時候,從後方猛烈追咬而被我釣上來的。我仔細地將這尾泰國鱧魚前前後後地看了幾遍,看起來這尾泰國鱧魚的體型相當的均勻壯碩,顯然這個水域裡頭的食物應該相當的豐富無虞,才能成長的如此粗壯健康。
我在拍完照之後將魚放生,然後換上昨天釣得不錯的Grub軟蟲繼續試看看在這裡的效果,卻沒想到在試了大半個小時之後竟然都得不到水裡頭泰國鱧魚的青睞,這下子我的信心似乎有點動搖了。於是我換到橋墩上游面的障礙物邊緣來試看看運氣,確認一下是不是因為剛剛那尾魚掙扎拼鬥的緣故,以至於同一個釣點內的泰國鱧魚產生了戒心而不吃餌。
換了釣點之後情形依然沒有改善,我當然是非常確信這幾個標點內是一定會有泰國鱧魚棲息的,因此只好又換上來剛剛那尾Power Shad軟蟲來試看看。我將軟蟲丟到橋墩跟右側水中障礙物之間的乾淨通道裡頭,然後儘可能地將軟蟲牽引到靠近障礙物的邊緣來晃餌,希望能夠吸引躲藏在障礙物深處的泰國鱧魚會衝出來追咬。我一連耐心地試了幾竿之後,終於來了一個非常猛烈乾脆的魚訊,上鉤之後掙扎的力道與拼勁明顯不在剛才的第一尾魚獲之下,我小心地牽引水裡頭的大物遠離右側的水中障礙物,避免發生不必要的掛底意外,終於在一陣子的拉拔之後順利地將這尾60公分的壯碩大物給請上岸來。
此刻眼前的這尾泰國鱧魚的確是尾大傢伙,雖然從體長來看是不如昨天Uncle的那尾65公分大物,不過體型的壯碩程度卻明顯遠遠超過前者,我拿出手秤小心地秤了一下,2.6公斤的體重相當於4斤5兩,只比自己紀錄的四斤半少了三兩重,果真是一尾非常壯碩的泰國鱧魚,還好今天因為事先考慮到水底障礙物的緣故,因此選用了相當於16磅線的4號碳纖線,因此避免了意外拉斷線的窘境。
(下圖:4斤5兩重的體型壯碩泰國鱧魚)
(下圖:這尾掛在嘴邊的Power Shad軟蟲看起來非常的渺小)
就在我仔細觀察這尾泰國鱧魚以及拍照的時候,我竟然犯了一個相當致命的錯誤,我在有點心急的情況竟然忘記將捲線器的線閥打開,因此在拍照的時候突然聽到一陣清脆的聲音,仔細一看才發現這尾壯碩的泰國鱧魚在一個翻身掙扎之後,竟然意外扭斷了路亞竿的竿先,這下子當真損失慘重了。
我趕緊將魚鉤卸下之後將魚放生回水中,然後看到了自己最常用的這把路亞竿的竿先已經在第2跟3個線環之間硬生生地折斷了,這下子情況變得是既尷尬又棘手。原來是今天只有帶這麼一把路亞竿出門,除非是開車回家拿備用的竿子,再不然就是就此收手回家休息吧。祇是今天的咬況如此熱烈,而且此刻距離開始下竿才40多分鐘的時間,實在是不甘心就此收手不釣了。
(下圖:這把Drive路亞竿的竿先硬生生地被折斷了)
我在現場呆立了半响,突然間心血來潮,不如就這樣繼續釣下去吧,反正只斷了30公分左右的竿先,長度還是有超過可以順利操作的6呎,於是我將釣組拆下來重新組裝,然後嘗試性地拋投了幾竿試看看釣竿的彈性。沒想到竟然還能相當順利而且準確地拋投,雖然少了一段竿先之後釣竿整體的調性變成了有點誇張的極硬調,不過這種切斷竿先來修改釣竿調性的例子也不是沒有發生過,因此決定就這樣來繼續試看看吧。
此時我換到一開始釣魚的下游面來釣魚,讓剛剛中魚的標點能夠稍微安靜下來一陣子,然後我將釣組拋向更下游的河心區域,在軟蟲下沉到河底之後便收線牽引軟蟲通過障礙物散佈的地帶,雖然釣竿的調性跟原本的竿子相差甚大,不過在拋投晃餌幾次之後自己也逐漸能夠掌握到了訣竅跟要領。我在這個區域內試投了十多竿之後都沒有任何的魚訊,於是我試著將軟蟲往靠近岸邊淺水區域來牽引,果然在軟蟲通過淺灘邊的水草叢時,又來了一個相當猛烈的魚訊。
不過,這尾魚並沒有掙扎多久便被它給鑽入障礙物深處掛底了,由於竿子長度不足的緣故,因此即便是知道水裡頭的魚有鑽入障礙物的企圖,但是還是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它趁著釣線掛底而脫鉤逃逸。雖然感覺上是有點失落感,不過至少還能順利釣到魚也是蠻意外的事情,在整理好因掛底而受損的釣組之後,我又回到上游的標點內繼續釣魚。
隔沒多久,我又在剛剛釣獲4斤多的大物標點附近又來了一個同樣猛烈乾脆的魚訊,這一次水裡頭的大魚還是到處逃竄,我這把已經斷了一截的路亞竿竟然也彎得完全不像話,突然間這尾大魚硬是鑽入右側的水生植物區底部,力道猛烈到我不得已只好一邊讓線一邊硬是將魚逃竄的方向給扭轉過來,還好4號碳纖線的強度跟耐磨耗性夠好,才能將這尾大魚硬是從水草的底層給拉了出來。
最後終於還是把這尾大魚給拉上岸來,雖然體型沒有之前那尾那般地壯碩,但是體長似乎明顯地超出許多,我拿出捲尺仔細地丈量了一下,竟然是超過昨天Uncle紀錄的67公分,這尾魚應該是我今年泰國鱧魚體長的紀錄吧。不過由於體型相對瘦長的緣故,因此只有3斤出頭的體重。
(下圖:體長67公分的泰國鱧魚)
之後我繼續在上游側這邊釣魚,不過由於近岸處的標點內就沒有任何的魚訊發生,因此我將釣組遠遠地拋向上游流心邊緣的止水區域,然後以跳躍式晃餌的手法舞動著這尾Power Shad假餌。果然才一下竿晃沒幾下就來追咬,不過大概是釣竿調性太硬的緣故一下子就脫鉤逃逸了,這也是很沒辦法的事情,如果不要發生斷竿這種悲慘的事情的話,以Drive的竿先調性應該可以順利地作合著鉤吧。
我於是繼續在這個止水域裡頭拋投釣魚,先是採用跳躍式晃餌的手法吸引淺水域的泰國鱧魚來追咬,然後半途改成在河底穿梭的手法來誘魚,並且不斷地通過位在水中障礙物跟岸際水生植物中間這條大約一公尺寬度的乾淨通道,希望能夠引起藏匿於底下的泰國鱧魚來追咬。果不其然,在幾次的晃餌誘魚之後果然來了一個強烈的魚訊,只是這尾魚的咬餌區域剛好就在障礙物的邊緣,我稍微慢手了一點就被它給鑽入障礙物深處而掛底,最後終究還是磨斷了釣線後逃逸無蹤。
這個時候時間是上午的十點半,天空的陽光已經完全地露出臉來,我也差不多該收竿回家了,從八點半開始的兩個小時內總共來了六尾泰國鱧魚,只能順利地拉上來其中的三尾,雖然結果差強人意,不過能夠拉上來體重4斤多以及體長67公分的大魚,也是讓人驚艷的好收穫。今天幾個心得與感想簡單敘述如下:
1.今天使用了昨天咬得不錯的Grub軟蟲,結果並沒有能夠釣出好成績,反倒是EcoGear Power Shad軟蟲又是頻頻中魚,我初步的看法認為是水域深度的問題,因為今天中魚的標點深度大都在3呎以上,紫紅色跟西瓜綠色的Grub在這種深度的色彩表現並不顯眼,反倒是我所使用的藍-銀系列Shad具有反光的材質效果,能夠吸引躲在黑暗深處的大型泰國鱧魚的青睞。
2.這個深水域標點裡頭的泰國鱧魚無論在體型跟拼勁上都令人印象深刻,在許多晃餌誘魚的技巧上跟淺水域釣法還是有所差異的。
3.在這種底下障礙物極多的釣場釣體型巨大的泰國鱧魚,如何能在第一時間防止大魚鑽入障礙物深處,可能是最為關鍵的成敗因素,或許下次應該拿9呎長的硬調路亞竿來試看看,看看能不能以長竿子的操控性跟反發彈性降低大魚逃逸的機率。
4.今天使用了搭配2.5號磯釣用浮水線的2500型LB捲線器,我的感想是這種捲線器在力拼大魚的時候的確是比傳統出線型捲線器有比較大的操控彈性空間,如果操控技術夠純熟的話,或許能夠更為有效的來搏魚。事實上,我從雜誌上看到一些日本的路亞高手的確也有使用類似的LB捲線器來釣魚,我開始認真地思考這種捲線器在路亞及軟蟲釣法上頭的實用性。
5.此外,2.5號的磯釣用單絲尼龍浮水線耐衝擊的能力相當的令人印象深刻,在拋投性能上似乎也沒有多大的遲滯效應,因此我最近開始又將手頭上的幾個備用線杯改成尼龍材質釣線,詳細的使用心得再找機會說明跟介紹。
以上是今天在宜蘭河釣兩個小時軟蟲的釣魚心得筆記。
2007年12月19日 星期三
20071208-釣魚日記
20071208-釣魚日記
結束花蓮釣何氏棘魞的行程之後,原本是應該開始一年一度的浮游磯釣,只是最近我們家小Baby的預產期接近了,因此實在是不能跑得太遠去釣魚,因此,離家只有不到10分鐘車程的宜蘭河畔就成了我唯一可以解解釣魚癮的場所。
已經很久的一段時間沒有跟Uncle去釣魚了,最近一年來Uncle跟鄉下的親戚借了一塊小田地來開墾,扮演起半個城市鄉巴佬式的農夫來了,從此釣魚的機會跟時間就比以前少了很多。因此,今天特別找了他一起去宜蘭河邊玩玩假餌釣泰國鱧魚,讓這位傳統手竿的釣魚高手也能體驗一下擬餌拋投釣魚的特別之處。
為了讓從來沒玩過軟蟲假餌的Uncle也能夠順利地拉到泰國鱧魚,因此我特別到自己練習軟蟲的私家釣場來試看看手氣,雖然這段水淺流急的河段並不能算是相當容易入門的釣場,不過,裡頭的泰國鱧魚數量極多,因此槓龜的機率應該相對較低吧,畢竟總不能帶人來容易槓龜的釣點釣魚吧。
一開始我拿出入門的6.02呎短竿給Uncle使用,搭配著4000型捲線器跟8磅的火線,2.5號的碳纖子線及1/0號的軟蟲鉤,然後掛上最不容易槓龜的EcoGear Power Shad軟蟲開始來釣泰國鱧魚。一開始我花了一點時間解釋晃餌的基本技巧與收線節奏,並且簡單地把標點內的狀況跟水流的影響解釋了一遍,對於像Uncle這種釣魚經驗超過30年的老手來說,這些技巧幾乎是一點就通,絲毫不用花上太多的唇舌來解釋跟示範。
因此,我就讓Uncle直接上場自己練習基本的技巧,同時我也在旁邊開始準備自己的釣組,我今天用的是自己標準的釣泰國鱧魚的裝備:7.6呎路亞竿,搭配2.5號的碳纖導線,使用跟Uncle完全相同的軟蟲假餌,唯一不同的拿出自己多年前使用的Shimano 3000型LB捲線器,搭配Shimano 2.5號的白色浮水線當做今天的母線配備。
(下圖:第一尾泰國鱧魚是用EcoGear Power Shad軟蟲釣上來的)
我選擇在Uncle右手邊的釣點來釣魚,這是一處障礙物極多的近岸淺水域,一開始下竿沒多久就來了一個極為強烈的魚訊,這把路亞竿彎得讓我只得頻頻鬆手讓線,不過從拉力的程度來判斷應該只是中型的泰國鱧魚吧,果不其然在短暫的掙扎之後,一尾體長約45公分、體重不到2斤的泰國鱧魚被我拉上河畔泥濘的淺灘上。
這處釣場果然有相當豐碩的泰國鱧魚族群棲息在其中,讓我對於Uncle今天能夠順利釣到泰國鱧魚的期待就更有信心了,只是截至目前為止看起來,Uncle似乎還是沒能掌握到晃餌的基本技巧與節奏,因此在我強力推薦的極佳釣點裡頭依然沒能釣上任何的魚。
我原本今天要來試驗一款新型的Grub軟蟲,因此在確定標點內的泰國鱧魚有咬軟蟲的食慾之後,趕緊換上一尾紫紅色的新型軟蟲,這款4寸長的新型軟蟲在水裡頭的泳形像極了穿梭游動的泥鰍,這對於泰國鱧魚應該會有極為致命的吸引力。果然在幾次的拋投晃餌之後又來了一個強烈的魚訊,短暫幾次的放開煞車讓線之後,順利地將一尾大約相同大小的泰國鱧魚給拉上岸來,在取下鉤子的時候才發現這尾可憐的紫紅色軟蟲的尾巴已經被泰國鱧魚銳利的牙齒給咬斷了。
(下圖:第二尾泰國鱧魚是用來咬紫紅色的Grub軟蟲)
(下圖:被泰國鱧魚咬斷尾巴的Grub軟蟲)
直到這個時候Uncle都還沒有開張,我猜想可能是因為標點內有比較明顯的水流影響,因此晃餌誘魚的動作無法做得相當逼真的緣故,因此我建議Uncle到下游的筊白筍田附近是看看運氣,這一帶的水流似乎較為和緩,應該比較容易練習晃餌的基本技巧。
就在Uncle開始在新釣點釣魚的時候,我的軟蟲又再次被水裡頭的泰國鱧魚給猛力吞下,這次的掙扎力道明顯大於之前的兩尾魚,不過由於我所處在的位置是逆流拉魚的狀態,因此力道感覺上相對地猛烈許多,經過一番的掙扎抵抗之後水裡頭的泰國鱧魚終於被我拉到近岸的水邊,看起來體型應該有超過50公分,不過這尾魚的抵抗力道還是相當的頑強,即便是已經快要浮頭了竟然又猛力地往草叢堆裡頭鑽去,我一個措手不及竟然讓子線掛住岸邊的障礙物,結果這尾泰國鱧魚在幾次的猛烈掙扎後終究脫鉤而去。
既然今天這尾新型的軟蟲如此受到水裡頭泰國鱧魚的青睞,因此我拿出一尾全新墨綠色軟蟲給Uncle試用看看,並且讓他自己練習看看如何正確地鉤掛軟蟲,在此同時我的釣組因為掛底的緣故只得重新綁製一套,結果就在我鉤子才剛綁好的時候,就看到Uncle那把6.02呎的短竿已經彎得很不像話了。
(下圖:Uncle跟這尾65公分的泰國鱧魚合照)
這尾新軟蟲竟然一下竿就中魚了,而且看起來還是不小的傢伙,雖然依照Uncle的經驗跟技術這尾泰國鱧魚逃脫的可能性並不高,不過為了保險起見我還是趕緊跑過去幫忙起魚。等到走近仔細一看,還真的是一尾不小的傢伙,應該有超過60公分以上的體型,巨大的身軀在淺灘處不斷地翻滾拍打,為了避免因此斷線脫鉤逃逸,我只得用手指抄入這尾泰國鱧魚巨大的腮部,直接以徒手起魚的方式將這尾魚拉上岸邊的高處。
拿出皮尺一量,體長剛好65公分,這尾泰國鱧魚應該是今年這個區域被我們拉上來最大的一尾,後來再用手秤來秤一下重量,只有剛好3斤左右的重量,以體重來說的話就稱不上是今年最大的泰國鱧魚魚獲記錄了。
儘管如此,Uncle還是笑得合不攏嘴,畢竟第一尾路亞軟蟲釣的漁獲竟然就是擠得上年度排行的大物,果然薑還是老的辣啊,於是趕緊拍下幾張紀錄照片作紀念。
後來在放掉這尾大的泰國鱧魚之後,兩個人就都沒有再釣上來任何的魚了,後來天空慢慢地飄下小雨,天色也逐漸昏暗了下來,因此就收拾裝備回家吃晚餐了。從3:00到5:20大約兩個半小時的時間裡頭一共拉上來3尾泰國鱧魚,除了跑掉的那尾魚之外,Uncle的軟蟲還被追咬了幾次,不過都沒能順利作合上鉤。
(下圖:今天釣場環境與釣魚策略的簡單圖示)
後來我問Uncle釣到這尾大物的經過,他說是在很靠近岸邊的雜草邊緣附近上鉤的,這種雜草蔓生的淺水岸際一直都是泰國鱧魚標準的標點之一,因此能夠順利拉到這尾魚我倒是不覺得特別的意外。此外,這款新式的Grub軟蟲果然還是一如我原先預期地相當的Powerful,應該多拿幾種不同的色系跟尺寸來比較看看效果的差異。
Anyway,今天短暫的河邊釣魚還算是有不錯的收穫跟心得,明天再找時間來試試看在其他不同類型釣點裡頭的效果。
結束花蓮釣何氏棘魞的行程之後,原本是應該開始一年一度的浮游磯釣,只是最近我們家小Baby的預產期接近了,因此實在是不能跑得太遠去釣魚,因此,離家只有不到10分鐘車程的宜蘭河畔就成了我唯一可以解解釣魚癮的場所。
已經很久的一段時間沒有跟Uncle去釣魚了,最近一年來Uncle跟鄉下的親戚借了一塊小田地來開墾,扮演起半個城市鄉巴佬式的農夫來了,從此釣魚的機會跟時間就比以前少了很多。因此,今天特別找了他一起去宜蘭河邊玩玩假餌釣泰國鱧魚,讓這位傳統手竿的釣魚高手也能體驗一下擬餌拋投釣魚的特別之處。
為了讓從來沒玩過軟蟲假餌的Uncle也能夠順利地拉到泰國鱧魚,因此我特別到自己練習軟蟲的私家釣場來試看看手氣,雖然這段水淺流急的河段並不能算是相當容易入門的釣場,不過,裡頭的泰國鱧魚數量極多,因此槓龜的機率應該相對較低吧,畢竟總不能帶人來容易槓龜的釣點釣魚吧。
一開始我拿出入門的6.02呎短竿給Uncle使用,搭配著4000型捲線器跟8磅的火線,2.5號的碳纖子線及1/0號的軟蟲鉤,然後掛上最不容易槓龜的EcoGear Power Shad軟蟲開始來釣泰國鱧魚。一開始我花了一點時間解釋晃餌的基本技巧與收線節奏,並且簡單地把標點內的狀況跟水流的影響解釋了一遍,對於像Uncle這種釣魚經驗超過30年的老手來說,這些技巧幾乎是一點就通,絲毫不用花上太多的唇舌來解釋跟示範。
因此,我就讓Uncle直接上場自己練習基本的技巧,同時我也在旁邊開始準備自己的釣組,我今天用的是自己標準的釣泰國鱧魚的裝備:7.6呎路亞竿,搭配2.5號的碳纖導線,使用跟Uncle完全相同的軟蟲假餌,唯一不同的拿出自己多年前使用的Shimano 3000型LB捲線器,搭配Shimano 2.5號的白色浮水線當做今天的母線配備。
(下圖:第一尾泰國鱧魚是用EcoGear Power Shad軟蟲釣上來的)
我選擇在Uncle右手邊的釣點來釣魚,這是一處障礙物極多的近岸淺水域,一開始下竿沒多久就來了一個極為強烈的魚訊,這把路亞竿彎得讓我只得頻頻鬆手讓線,不過從拉力的程度來判斷應該只是中型的泰國鱧魚吧,果不其然在短暫的掙扎之後,一尾體長約45公分、體重不到2斤的泰國鱧魚被我拉上河畔泥濘的淺灘上。
這處釣場果然有相當豐碩的泰國鱧魚族群棲息在其中,讓我對於Uncle今天能夠順利釣到泰國鱧魚的期待就更有信心了,只是截至目前為止看起來,Uncle似乎還是沒能掌握到晃餌的基本技巧與節奏,因此在我強力推薦的極佳釣點裡頭依然沒能釣上任何的魚。
我原本今天要來試驗一款新型的Grub軟蟲,因此在確定標點內的泰國鱧魚有咬軟蟲的食慾之後,趕緊換上一尾紫紅色的新型軟蟲,這款4寸長的新型軟蟲在水裡頭的泳形像極了穿梭游動的泥鰍,這對於泰國鱧魚應該會有極為致命的吸引力。果然在幾次的拋投晃餌之後又來了一個強烈的魚訊,短暫幾次的放開煞車讓線之後,順利地將一尾大約相同大小的泰國鱧魚給拉上岸來,在取下鉤子的時候才發現這尾可憐的紫紅色軟蟲的尾巴已經被泰國鱧魚銳利的牙齒給咬斷了。
(下圖:第二尾泰國鱧魚是用來咬紫紅色的Grub軟蟲)
(下圖:被泰國鱧魚咬斷尾巴的Grub軟蟲)
直到這個時候Uncle都還沒有開張,我猜想可能是因為標點內有比較明顯的水流影響,因此晃餌誘魚的動作無法做得相當逼真的緣故,因此我建議Uncle到下游的筊白筍田附近是看看運氣,這一帶的水流似乎較為和緩,應該比較容易練習晃餌的基本技巧。
就在Uncle開始在新釣點釣魚的時候,我的軟蟲又再次被水裡頭的泰國鱧魚給猛力吞下,這次的掙扎力道明顯大於之前的兩尾魚,不過由於我所處在的位置是逆流拉魚的狀態,因此力道感覺上相對地猛烈許多,經過一番的掙扎抵抗之後水裡頭的泰國鱧魚終於被我拉到近岸的水邊,看起來體型應該有超過50公分,不過這尾魚的抵抗力道還是相當的頑強,即便是已經快要浮頭了竟然又猛力地往草叢堆裡頭鑽去,我一個措手不及竟然讓子線掛住岸邊的障礙物,結果這尾泰國鱧魚在幾次的猛烈掙扎後終究脫鉤而去。
既然今天這尾新型的軟蟲如此受到水裡頭泰國鱧魚的青睞,因此我拿出一尾全新墨綠色軟蟲給Uncle試用看看,並且讓他自己練習看看如何正確地鉤掛軟蟲,在此同時我的釣組因為掛底的緣故只得重新綁製一套,結果就在我鉤子才剛綁好的時候,就看到Uncle那把6.02呎的短竿已經彎得很不像話了。
(下圖:Uncle跟這尾65公分的泰國鱧魚合照)
這尾新軟蟲竟然一下竿就中魚了,而且看起來還是不小的傢伙,雖然依照Uncle的經驗跟技術這尾泰國鱧魚逃脫的可能性並不高,不過為了保險起見我還是趕緊跑過去幫忙起魚。等到走近仔細一看,還真的是一尾不小的傢伙,應該有超過60公分以上的體型,巨大的身軀在淺灘處不斷地翻滾拍打,為了避免因此斷線脫鉤逃逸,我只得用手指抄入這尾泰國鱧魚巨大的腮部,直接以徒手起魚的方式將這尾魚拉上岸邊的高處。
拿出皮尺一量,體長剛好65公分,這尾泰國鱧魚應該是今年這個區域被我們拉上來最大的一尾,後來再用手秤來秤一下重量,只有剛好3斤左右的重量,以體重來說的話就稱不上是今年最大的泰國鱧魚魚獲記錄了。
儘管如此,Uncle還是笑得合不攏嘴,畢竟第一尾路亞軟蟲釣的漁獲竟然就是擠得上年度排行的大物,果然薑還是老的辣啊,於是趕緊拍下幾張紀錄照片作紀念。
後來在放掉這尾大的泰國鱧魚之後,兩個人就都沒有再釣上來任何的魚了,後來天空慢慢地飄下小雨,天色也逐漸昏暗了下來,因此就收拾裝備回家吃晚餐了。從3:00到5:20大約兩個半小時的時間裡頭一共拉上來3尾泰國鱧魚,除了跑掉的那尾魚之外,Uncle的軟蟲還被追咬了幾次,不過都沒能順利作合上鉤。
(下圖:今天釣場環境與釣魚策略的簡單圖示)
後來我問Uncle釣到這尾大物的經過,他說是在很靠近岸邊的雜草邊緣附近上鉤的,這種雜草蔓生的淺水岸際一直都是泰國鱧魚標準的標點之一,因此能夠順利拉到這尾魚我倒是不覺得特別的意外。此外,這款新式的Grub軟蟲果然還是一如我原先預期地相當的Powerful,應該多拿幾種不同的色系跟尺寸來比較看看效果的差異。
Anyway,今天短暫的河邊釣魚還算是有不錯的收穫跟心得,明天再找時間來試試看在其他不同類型釣點裡頭的效果。
2007年12月13日 星期四
20071117-釣魚日記-(2/2)
20071117-釣魚日記-(2/2)
這個時候下游緩流區原本捷足先登的那位先生終於收拾起裝備打道回府,於是我走到這段緩流區開始嘗試以Spoon來釣魚。一開始下竿沒多久就來了一尾20多公分的小魚,然後從此以後就又完全沒有任何的魚訊發生。於是,我又改用了軟蟲釣組繼續來嘗試,緩流裡頭的魚還是完全沒有任何來咬餌的跡象,又過了大約十多分鐘之後,我只好拿出幾款早上嘗試失敗的Combo Spoon釣組來嘗試看看,抱持著或許這個標點內的何氏棘魞會有前來追咬的希望,於是又繼續不斷地在這個緩流區的每一個標點內晃餌試釣。在這段期間裡頭,除了幾次可能是小型何氏棘魞前來試探性啄餌的細微魚訊之外,完全沒有任何可以揚竿作合的明顯魚訊發生。眼看著距離收竿的時間只剩下一個小時不到的時間,我只得又換回幾種比較有可能中魚的小型Spoon及軟蟲釣組來試釣看看,結果依舊還是完全沒有任何的魚前來追咬。
這個時候下游緩流區原本捷足先登的那位先生終於收拾起裝備打道回府,於是我走到這段緩流區開始嘗試以Spoon來釣魚。一開始下竿沒多久就來了一尾20多公分的小魚,然後從此以後就又完全沒有任何的魚訊發生。於是,我又改用了軟蟲釣組繼續來嘗試,緩流裡頭的魚還是完全沒有任何來咬餌的跡象,又過了大約十多分鐘之後,我只好拿出幾款早上嘗試失敗的Combo Spoon釣組來嘗試看看,抱持著或許這個標點內的何氏棘魞會有前來追咬的希望,於是又繼續不斷地在這個緩流區的每一個標點內晃餌試釣。在這段期間裡頭,除了幾次可能是小型何氏棘魞前來試探性啄餌的細微魚訊之外,完全沒有任何可以揚竿作合的明顯魚訊發生。眼看著距離收竿的時間只剩下一個小時不到的時間,我只得又換回幾種比較有可能中魚的小型Spoon及軟蟲釣組來試釣看看,結果依舊還是完全沒有任何的魚前來追咬。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