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22-釣魚日記
在經過了12/9那天早上出人意料之外的好收獲之後,我又在兩個禮拜之後的今天起了個大早出門去釣泰國鱧魚,我來到兩個禮拜前的這個釣場的時候,也不過是早晨的七點鐘左右,在整個綠草如茵的河岸邊只有一些早起運動的老先生、老太太,除此之外,完全看不到任何早起釣魚的同好朋友。
今天早晨的天空隱隱約約像是會放晴的樣子,清晨的氣溫雖然感覺上有著些微的涼意,但是還稱不上是冬天原本應有的寒冷刺骨,因此,看起來今天似乎會是一個不錯的釣魚天吧。我懷抱著樂觀急切的心情快速地準備著今天的裝備,為了能夠再次跟這處釣場裡頭巨大的泰國鱧魚交手,今天我所使用的裝備及假餌完全比照兩個禮拜前的規格,希望藉此能夠博得一個好采頭。
開始下竿之後,水裡頭的鱧魚並沒有馬上就來咬餌,我心裡想著應該是清晨水溫還偏低的緣故吧,或許等到太陽露出臉之後水裡頭的鱧魚應該就會開始來追咬吧。祇是隨著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我不斷地在每一個可能藏有泰國鱧魚的標點內晃餌誘釣,天空慢慢地清澈開朗了起來,宜蘭冬天裡頭最奢侈的陽光慢慢地露出臉來,水面上開始反射著閃爍的水光,然而水裡頭的鱧魚依舊沒有來追咬假餌。
這個時候距離開始下竿釣魚已經過了大約一個小時的時間了,即使水裡頭的假餌還是筋疲力盡地舞動跳躍著,可是平靜的清晨河面上依舊是靜悄悄地毫無聲響,比起兩個禮拜前那一下竿就追咬的熱烈盛況,今天水底下的平靜似乎詭異地讓人不禁開始擔心起來。
我在釣場地周邊幾乎試遍了所有可能的標點,各種戰果輝煌、最不容易冷場的軟蟲都一一地請出來亮相,結果水裡頭的泰國鱧魚連一個最基本的咬餌動作都沒有發生,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情了?是有人捷足先登操翻了這處釣點裡頭的泰國鱧魚嗎?我仔細地巡視了岸邊泥濘的灘地周邊,果然看到了一些之前不存在的鞋印,可是即便是有人早我一步來釣魚,這河裡頭族群龐大的泰國鱧魚應該也不至於在短短兩週內被人給操翻了吧。
是天候跟氣溫的因素嗎?依照我對這河裡頭泰國鱧魚的了解,即使是寒流來襲的嚴冬時節,只要找得到魚群躲藏蟄伏的理想標點,耐心持久地誘釣下去,還是會有釣到泰國鱧魚的可能性,更何況這幾天宜蘭當地的天氣似乎都是相當溫暖的,今天早晨的陽光也出人意料之外地露出臉來,因此,應該也不會是天氣的因素吧。
這下子果真難倒我了,基本上泰國鱧魚是一種具有定居習性的魚類,標點裡頭的大魚即便是被人給釣了上來,但是過沒多久標點內便會有其他的鱧魚進來定居,因此,水底下不可能沒有任何的鱧魚棲息。我仔細回想著兩個禮拜前的景況,似乎跟今天並沒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那到底原因是什麼呢?
後來,我決定換到對岸的出水口淺灘邊來試看看運氣,這處釣場是由一大片水深在2呎以內的緩流淺灘所構成,水底下的障礙物並不算多,因此是一處很容易釣的泰國鱧魚標準釣場。這個時候陽光變得燦爛刺眼了起來,只見到河心的水面上鯁魚的三角形背鰭不斷地露出水面,偶爾還可以看到幾尾鯉魚拍打水面濺起陣陣水花,可是水裡頭的鱧魚依然沒有前來咬餌。
(下圖:以水底障礙物的底部周邊作為標點,掛底的風險非常的高)
這處淺灘在黃昏的時候可以看到大群的泰國鱧魚在岸邊嬉戲捕食,可是此刻從清澈的淺水灘看去,竟然完全看不到一尾泰國鱧魚的蹤跡,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於是,我決定冒著釣組可能掛底的風險,以水底障礙物的底部周邊作為晃餌釣魚的Hot Zone標點,坦白說發生掛底的風險實在是非常地高,因此在操控釣竿的動作上要更加地細膩一些。
我在幾處水中障礙物的周邊小心謹慎地晃餌誘魚,坦白說在這附近釣泰國鱧魚很少釣得這麼辛苦,誘著誘著間鱧魚還是沒來咬餌,我當時的想法是這些泰國鱧魚應該是在某個不明的原因影響之下,全部跑到比較深的水域裡頭,或者是躲藏在水底障礙物底層的空隙中,畢竟這種原產於馬來西亞的熱帶魚類,應該比較不能夠適應宜蘭冬天濕冷的天候吧。
就在晃餌通過障礙物的時候,突然間晃動的竿先一緊,竟然還是不幸掛底了,看樣子真的是出師不利啊,就在我打算將竿子大力扯動看看能不能扯開障礙物的時候,竿先突然微微地抖動了一下,我下意識地驚覺:「不對!是中魚了」。於是立即大力揚竿作合,結果原本以為掛底的釣組開始往左側狂奔,這尾上鉤的鱧魚還算是相當的有拼勁,在淺淺的灘岸不斷地掙扎狂奔,我還不時得調整出線閥來控制出線的程度,只不過泰國鱧魚的拼勁通常並不持久,因此過了沒多久還是筋疲力盡地讓我給提上岸來。
(下圖:要將軟蟲牽引到障礙物深處才來追咬,實在是釣得非常辛苦)
(下圖:這尾50公分的中型泰國鱧魚體型相當結實)
在釣上來這尾50公分的中型泰國鱧魚之後,水底下的魚還是沒有繼續前來捧場,眼看著時間已經超過十點半了,只得收拾裝備準備打道回府,就在我收拾裝備的同時,我身後不遠處的重型施工機具開始轟轟隆隆地大聲作響起來,突然間我心裡閃過一個念頭:「會不會是附近在施工的緣故?」我再仔細地回想兩個禮拜前的情形,的確當時候並沒有重型機具施工的情況,會不會是這幾天有大型機具施工所產生的振動跟噪音,讓附近的泰國鱧魚驚嚇得完全消失無蹤?
後來認真地想想應該會有這種可能性吧,像泰國鱧魚這種生活在河川濁水流域的底棲性掠食魚類,既沒有像何氏棘魞及鯉魚具有可以偵測到微弱生物電場的大型觸鬚,雖然偶爾會浮出水面以視力來捕食蛙類及落水昆蟲,但是又不是以視力敏銳見長。因此,從魚類構造來看,泰國鱧魚捕食餌料生物最有可能的方式應該是以察覺周邊的振動及水波的擾動來進行的。許多底棲性的魚類對於周邊的振動極其敏感,最有名的例子就是能夠預先察覺地震發生的鯰魚(Cat Fish)。泰國鱧魚在習性與構造上跟鯰魚其實還是相當的類似,更何況鱧魚成天以腹部貼底的方式臥在池底休息,任何岸邊附近的震動與聲響應該都會很快地察覺到,更別說是激烈吵雜的施工振動吧,因此,我倒是認為這會是相當可能的因素。
Anyway,今天一早的河邊釣魚就在這樣的情況下結束了。
很用心!
回覆刪除一一分析各種因素,並加以比對,此精神值得學習!
其實有時候不咬餌的因素是無法套入之前的經驗比較的
這就是野場的不可預測的因素~~~也是大自然最富挑戰性的一點
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斷地釣,不斷的累積體驗與修正觀念
最後會找出一套自己應對大自然的理論與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