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線結的基本原理(Basic of Knots)-(1)
在釣魚活動中所使用到的各種釣組線結,一直讓很多喜愛釣魚的朋友感覺到既好奇又迷惑,不過通常大家都不是很重視如何選擇適當的線結來綁釣組,對於各種專門的釣魚線結綁紥的方式、殘留的強度以及適合的應用場合等等細節,也在缺乏適當的資訊管道以及專門的中文解說書籍的情況之下,瞭解的程度相當有限。
長久以來,台灣本地的釣魚活動受到日本釣魚觀念極深的影響,很多的釣友在一開始學習各種釣魚線結的入門管道,都是透過日本方面的釣魚書籍及雜誌來學習的。這些日文或是翻譯的釣魚資訊所介紹的大多是一些最基本的釣魚線結,比方說是綁魚鉤最平常的外掛式線結、內掛式線結、漁夫結等,或者是製作釣組搭接的電車結、乳輪結等等。
除此之外,本地一些Pro級的前輩釣友大都會有幾手自己獨門的綁線結手法,不過這些號稱獨步江湖的線結綁紥秘技,通常僅會在某些釣魚族群及像是釣友隊之類的團體之中流通與傳承。平常外界的釣魚朋友除了使用上述的一些最平常的線結之外,或者是自己苦心鑽研出自己獨門的綁線結功夫,否則似乎並沒有其他資訊管道可以來學習與交流各種釣魚線結的資訊。
我個人認為造成這種情形最主要的原因主要有三點,第一個原因是前面提到長期缺乏釣魚線節相關的資訊管道,第二個因素則是跟台灣本地的釣魚文化及出產的對象魚種有關。基本上台灣的釣魚活動可以說幾乎是百分之百沿襲自日本的釣魚技巧與觀念,就連釣魚的對象魚種在種類及體型上也相當的類似。
就日本本地的釣魚活動來說,日本傳統的釣魚活動大部分的對象魚種體型大都是在三、五斤以內,特別是在以細膩與優雅著稱的傳統日式淡水釣魚活動裡頭,採用2號以下的纖細釣線的比例很高。對付這樣體型的對象魚種基本上一些傳統的簡單線結基本上已然足夠,因此並沒有極為迫切的需要必須去學習更為複雜的強力線結,這跟台灣大部分釣魚活動的情形相當地類似,因此本地的釣友大多數學會的還是那幾招從日本方面流傳過來的綁紥線結技巧。
反觀歐美各國釣魚活動中的對象魚種在體型與拉力,都遠遠日本及台灣本地的釣遊對象魚種之上,因此長久以來歐美釣魚人士所採用的釣組裝備也是以力拼大魚為主要著眼點,各種強力線結的綁紥方式、殘留強度、耐衝擊與拉扯的能力等等,在在關係著釣魚活動的效率及成敗,也因此歐美當地的釣魚人很早開始就已經從無數次的實戰經驗之中,發展出各種強力可靠的釣魚線結。
最後一個因素則是跟本地釣魚族群長久以來的封閉觀念與排他性格有關,或許是因為傳統文化觀念上的差異使然,東方社會似乎很習慣凡事都得抱持著敝帚自珍、藏私於己的心態,因此本地釣友很少有人願意慷慨地將自己的線結手法分享給他人,更有甚者還會時時刻刻提防著自己的苦心造詣會被人平白偷學而去。舉例來說,幾年前我曾經在國內的釣魚雜誌上讀過一篇某位釣魚前輩發表的文章,文章中指稱許多對於線結有獨到手法的Pro級釣友,往往會在拋棄線組之前仔細地用剪刀將自己的獨門線結完全支解殆盡,以防止自己獨門的線結手法會被有心人士偷學而去。當時候我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當真打從心底佩服得不得了,有段不短的時間裡頭還會刻意留意身邊的釣友是不是也有這樣的高人,後來自己慢慢地才了解其實真的是大可不必如此。
坦白說一般人要以所謂的「逆向工程」來解構一種獨特的線結綁紥手法,基本上並不能說是一件簡單容易的事情。況且真正的釣魚高手恐怕也不屑於偷偷摸摸地偷學別人的獨門伎倆。事實上歐美當地關於介紹各種釣魚線結的專門書籍早已不勝其數,各式各樣釣魚線結的基本原理、綁紥的各種手法與技巧、搭配的釣線材質與口徑以及適用的釣魚場合等等細節,人家早就已經研究得非常徹底透徹,並且還特別花費許多心力寫成淺顯易懂的專門書籍,不吝於教導別人如何正確使用。有心學習各種專門釣魚線結的釣魚人,只需花個幾百元上網訂購,就能輕易地買到許多介紹高達上百種各式釣魚線節的專門書籍,實在是沒有必要成天鬼鬼祟祟地跟在別人的身後來偷學別人的獨門伎倆。更何況即便是能夠順利偷學到幾招號稱天下無敵的獨門線結綁紥手法,也不代表著從此都能順利釣到更多的大魚,畢竟還有許多的細節與觀念也會關鍵性地影響到釣魚的成敗。
(下圖:歐美各種介紹釣魚線結的書籍多到難以想像,資料來源: 網路書店Amazon網頁)
此外,西方人傳統上務實、開明的性格與文化,使得歐美的釣魚人不但樂於將自己苦心鑽研的技巧與手法分享給其他同好,更以能夠以發明特殊強力線結名傳千里而感到與有榮焉,因此這些專門的釣魚線結很容易在當地釣友之間廣為流傳,並且透過各地釣友實際使用的驗證及改良,不斷地激盪及發展出許多更具創意的強力線結。舉例來說, 以我常用的Albright線結為例,這種線結是發明人Albright先生在60年代的一場釣魚展覽會上公開發表的,後來廣泛地成為許多釣魚人士喜愛的線結方式之一,而Albright先生也因此以這種獨特的釣魚線結名傳於世。
我自己也是因此吃盡了不少這類苦頭,自己一開始學釣魚的時候也是先從早年的釣魚書籍上頭學到幾個最基本的釣魚線結,然後就這一招半式跌跌撞撞地用了好些年,反正當時候釣魚的對象魚種都是溪流及河川裡頭的一些鯉科小魚,體型通常都是在1、2斤以下,這些基本的線結強度大多已足堪應付。後來在接觸到磯釣與野鯉之後,這些不堪大魚拉扯的線結以及自己不夠細膩的綁紥技巧,常常造成釣組在線結的地方斷裂失敗。自己當然也知道問題出在線結的綁紥技巧上,只不過台灣本地釣魚方面的書籍及資訊管道極少,硬著頭皮跟人家請教別人還不一定願意傾囊相授。也是因為這樣的緣故,自已一方面不斷地自己摸索與改良綁紥線結的技巧,一方面則透過國外釣魚的資訊管道學習一些前所未見的觀念及手法,然後才逐漸地能夠掌握到一些線結的基本原理及關鍵技巧。
現在的我釣完魚之後也會仔細地將釣組用剪刀剪得粉碎,不過並不是也抱持著怕被別人偷學而去的心態,而是不管是匆促間當場拋棄或是帶回家丟棄,刻意將釣組剪碎之後也不會因此產生廢棄纏線影響環境的情形。坦白說我現在使用的線結實在是平常的不得了,都是一些大家耳熟能詳的常用線結,不過在無數次綁紥使用各種釣魚線結的過程之中,我領悟到了不少的心得與觀念。因此,最近我花了一些時間開始著手整理手邊這方面的資料,詳細地敘述了這些釣魚線結的觀念及使用心得,希望能夠對於一些有心改進釣魚線結觀念與手法的朋友有一些幫助。
魚鉤線結的基本原理
一般而言,釣魚的線結可以分為綁紥魚鉤的線結、綁紥釣組道具的線結以及釣線搭接的線結等三大類。在綁紥魚鉤的線結之中,又可依照魚鉤鉤柄的形式再細分成扁平的日式鉤柄跟附有孔環美式鉤柄兩類。
所謂的日式鉤柄就是一般台灣常見的尾部鉤柄壓扁的魚鉤,目前絕大多數的本地釣友習慣使用的都是這類日式魚鉤。至於美式鉤柄則通常在尾部附有一孔環,英文稱為Eye,日文則以「管付」來標示。這個孔環不但具有容易綁紥釣線的優點,線結的殘留強度通常也優於鉤尾扁平的日式魚鉤,釣線也不易與鉤柄產生意外的摩損。此外,孔環的作用還有容易綁紥粗線徑釣線的優點,因此特別適用於歐美習慣釣大魚的釣魚環境,目前常見的軟蟲鉤都是這類的美式釣鉤。
這兩類釣鉤的線結綁紥方式基本上是完全不同的,在這裡先以大家常用的日式釣鉤來說明。傳統日式釣鉤的線結強度基本上由三種方式來提供,分別是線結產生的錨碇效果(Anchorage)、環繞線圈與鉤身之間的握裹摩擦(Friction and Bondage),以及收線端受力產生的收縮束制效果(Confinement)。
(下圖:魚鉤線結的三種強度來源示意圖)
線結的錨碇效果(Anchorage)
釣鉤線結第一個強度的來源來自於鉤柄抵擋線結滑動的能力,當釣組受到大魚拉扯的時候,基本上線結多少都會有受力滑動的情形產生,此時扁平式的鉤尾設計會產生阻止線結繼續滑動而鬆脫的效果,因此最靠近鉤柄線擋的幾環線結會與鉤柄線擋產生擠壓,而這種壓擠的效應則提供了線結類似錨碇(Anchorage)的效果。
理論上鉤檔的尺寸越大,這種錨碇效果越好,但是隨著力量不斷增加,最靠近線擋的幾環釣線會受到嚴重擠壓而變形,加上壓迫到線擋產生的剪切效果(Shear Effect),最後與線擋接觸的釣線終究還是會受到嚴重擠壓而產生斷裂。
環繞線圈與鉤身之間的握裹摩擦(Friction and Bondage)
釣鉤線結第二個強度的來源來自於線結與鉤身表面的摩擦效果,基本上這個摩擦的效應提供了線結很大比例的強度。由物理學的基本原理來說明,物體表面的摩擦效果是跟表面的正向壓力與接觸面積成正比,正向壓力與接觸面積越大,則釣線抵抗滑動的效果越大,因此也能提供更好的線結強度。因此理論上線結線圈的數目越多,線圈的排列越緊密規律,則越能提供良好的握裹摩擦效果,線結的強度也會越好。
線端的收縮束制(Confinement)
不管是哪一種綁紥鉤子的方式基本上都必須透過好幾個規律的線圈(Loop)將鉤柄牢牢圈住,然後線結的線頭再以適當的方式固定在線結端部。當釣組開始受到拉力的同時,最後收頭的幾個線圈會因為受到力量而產生縮束鉤身的力量效果,這種效果一方面會增加線圈本身跟鉤柄的接觸面積,以及兩者接觸面的壓迫力量,一方面可能產生線圈往鉤柄尾端線擋擠壓的滑動,轉移一部分力量給鉤柄的錨碇效應,因此提供了第三個線結強度的來源。
你好,我也很愛釣魚哦!歡迎來參觀我的魚
回覆刪除http://www.wretch.cc/blog/a006034a
你好!
回覆刪除你在Friction and bondage部分提到「物體表面的摩擦效果是跟表面的正向壓力與接觸面積成正比,
正向壓力與接觸面積越大,則釣線抗滑動的效果越大」。請問所謂的「摩擦效果」是指「摩擦力」嗎?
如果是的話,記得在國中高中物理裡頭告訴我們,摩擦力與[正向力及兩材質間的摩擦係數有關],與接觸
面積是無關的,不是嗎?我的意思是,「多圈緊密」提供了「更大」的正向力,大面積接觸則不相關。
[版主回覆 01/13/2013 12:13:23]摩擦力是正向力N跟摩擦係數u的乘積
f=Nxu
摩擦力是單位面積的力量
摩擦力所提供的整體力量是跟面積大小有關
汽車的輪胎就是一個例子
輪胎的材質差異不大
除了胎紋之外
輪胎的大小是決定車輛煞車效果與行車性能的因素
如果跟面積無關的話
車子的輪胎就不用分大小了
參考看看
你好!感謝你的告知,是否可提供一個數學式說明摩擦力與接觸面積之間的關係?
回覆刪除特別是你以汽車輪胎的舉例,這是我一直覺得非常困惑的地方。
PS:之所以會覺得困惑是因為當初物理課本裡有個例子,「將一個長方體以不同立向擺放,將其推動所需
施予的力是相同的。」不同立向代表「接觸面積」的不同。
[版主回覆 01/16/2013 12:04:18]哈哈
饒了我吧
我都已經離開學校快20年了
都已經記不得了
還是你看看有沒有什麼比較詳細的說明
幫我補充一下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