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5-鮒の野釣
從2012年底以來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來到宜蘭河釣土鯽魚了,今天下午終於拿出了塵封許久的裝備,找了一處出產大土鯽魚的河段開始下竿釣魚。
出門前臨時準備了土鯽魚釣餌,雖然在成份上大致上沿襲了之前的配方比例,但是沒有提前一天讓釣餌適度地發酵,同時也沒添促成釣餌發酵的米酒,因此坦白說我並不是非常的有信心。
因此,今天採用了NFT水影21尺中硬調手竿,搭配10磅尼龍母線,1.2號雙股碳纖子線,9號鯽魚順鉤,採浮標漂流釣的方式針對河槽邊緣的標點來垂釣。
我從下午的3點鐘一直釣到天黑前收竿為止,竟然只釣到幾尾貪吃的泰國鯽魚及一尾不到20公分的土鯽魚,除此之外竟然連往常頻頻來盜餌的小吳郭魚都沒釣到,整個釣點裡釣況始終冷清,漂流的浮標始終靜悄悄的,連一點輕微的晃動都沒有發生,這就是我最擔心的情況。
(在奮戰了整個黃昏之後,竟然只釣到這尾不到巴掌大的土鯽魚)
事實上在不遠處的河心區域不時可以看到魚群在河面上騷動的跡象,偶爾也可以看到小野鯉在水面撿拾食物引起的水花,可是不到幾公尺外的浮標始終是靜悄悄的。
今天除了釣況不佳之外,我出門前忘記攜帶作為水中線的10磅碳纖線,因此只好以10磅尼龍線一線到底,直接連接八字轉環及子線,這樣一來潛入水中的這段尼龍母線很容易受到水流的影響,如此一來會明顯遲滯了土鯽魚纖細、微弱的吃餌訊號,大大影響了整體的釣況。
此外,今天出門前沒有再仔細檢查攜帶的浮標號數,因此浮標盒裡只有最近帶小朋友到溪邊釣石斑魚所用的小號數浮標,整個浮標盒裡只能找到最大37號的浮標,這對於釣土鯽魚來說是稍微嫌小了一些。
土鯽魚所使用的釣組係採用分段式配鉛的設計,我都是使用4號咬鉛以大約15公分左右的間距搭配,在正常4尺左右的釣棚深度下,大約是以45~50號的浮標較為合適,母線的弧度會比較順暢漂亮,傳遞魚汛的效果也會比較鮮明俐落一些。
此外,我忽略了河面反光的問題,特別是在東北風勢明顯的冬季裡,短標在水面上的辨識性的確是不理想,加上魚訊的表現也不夠俐落鮮明,因此讓我始終難以施展得開來。
最終我還是在天黑前放棄了,等明天早上再來繼續奮鬥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