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1日 星期四

1994-0713,0714,0715,0717-溪流釣行的回憶

1994-0713,0714,0715,0717-溪流釣行的回憶

我以數位相機記錄下每趟釣遊的點點滴滴,大概是在2006年的年底左右開始的事,在此之前大約有20年左右的時間裡頭,能夠透過攝影的手段而保留下來的釣遊紀錄,其實是有如鳳毛麟角般的稀少。

在數位式相機還沒問世的那個年代,攝影器材及技巧的取得是要投入可觀的金錢及時間成本,並不是像如今數位攝影相機幾乎是生活必需品那般地普遍。因此,許多年來有太多值得保存下來的精采鏡頭就在缺乏攝影工具的情況下,只能保存在逐漸模糊的記憶當中。


前一陣子在整理一些早年沖洗的照片時,找出了一批從前的釣遊照片,這批陳年照片雖然在影像的品質上實在無法跟現今的數位相機相比擬,但是這些為數不多的珍貴的老照片卻也難能可貴地保存著那段早年釣魚時光的美好記憶。

這幾天我透過數位相機翻拍的手法,把這些珍貴的早年照片以影像檔的方式重新保存下來,同時在整理這些照片的時候,也重新回溯到當年的時光記憶裡,在竭盡所能地從已然遙遠模糊的記憶中拼湊著當時的點滴與片斷,試圖在跨越了20年漫長的時間長河之後,重新寫下這些珍貴的釣遊紀錄。

其中比較完整的一批照片是紀錄著1994年的71314日、15日及17日這四天,我在宜蘭粗坑的阿玉溪溪流釣魚的釣遊。印象中我依稀記得這是發生在一次颱風過境後幾天,在溪流出水稍緩之後去大釣特釣那些被大水沖下來的溪魚。

為此我特別去查了氣象局的歷史颱風紀錄,查出了是當年710號由花蓮秀姑巒溪口登陸的強烈颱風「提姆」,當時這個颱風對東部造成了不小的傷害。而當年的我竟然在颱風才遠離3天的713號就已經殺進了山區溪流釣魚了,而且還連續釣了四趟,看來當年的確是有千山我獨行的豪氣,哈哈。

從照片看起來這幾趟的釣遊都還有不錯的成績,特別是715717兩天,大概釣了有幾斤的漁獲吧。值得一提的是從照片中似乎都沒有看到苦花魚的蹤跡,按理說溪流出水之後的第一目標魚就是那些被大水從山區溪流沖刷下來的苦花魚群,怎麼看來看去都是通體雪白的溪哥魚呢?這條阿玉溪發源於福山植物園附近的阿玉山,向來是以出產苦花魚而聞名,怎麼20年前的漁獲裡頭竟然沒有苦花的蹤跡?

另外一個值得一提的是當年的阿玉溪除了苦花魚之外,就僅出產一種溪哥魚,這種溪哥魚姑且不論是丹式鱲還是粗首鱲小口型的爭議,在當年整個宜蘭溪流裡就只有這種魚,現今的溪流石斑魚及馬口魚都是後來人為放流的結果,從這幾天的漁獲照片裡頭就可以清楚看到這個事實。

717這天我找了高中同學及當年的釣魚夥伴「老師」一起前往,我記得那天的天氣跟水色都非常的理想,兩個人在清澈的溪流畔愉快地釣了一整天的魚,20多年後的現在回想起來那真的是一段快樂的青春歲月。

我依稀記得那時候應該是用白色萬能餌當作釣餌,浮標則是採用照片裡頭有拍到的那盒通草長標,那個時候我還不會製作巴爾沙木浮標,因此還是購買工廠大量製作的這種通草浮標來釣魚,我跟老師都是使用NFT的「魁ハェ」釣竿,我用18尺中硬調,老師用18尺硬調,這兩把釣竿如今都安穩地躺在我的工作室裡頭安養天年。

那個時候我還沒有所謂的「釣後放流」的保育觀念,因此每次釣遊之後就把魚獲全部帶回家,自己吃不完的就送人,那個時候並不認為這樣子做有什麼不好,甚至於曾經有一陣子我還為了賺取零用錢的緣故,專門釣取大量的溪哥賣給夜市的海產攤,現在想起來的確是相當的後悔。

在經過了20年之後再記錄下當年的釣遊點滴,雖然記憶已經模糊且殘缺,但是那畢竟是我真實走過的一段路程,一段青澀且美好的回憶。

(1994年7月13的照片)




(1994年7月14的照片)

(1994年7月15的照片)








(1994年7月17漁獲照片,冰箱旁邊那兩支釣竿就是NFT大名鼎鼎的「魁ハェ」)

(當年的何老師是我的釣魚好夥伴)





(當年的我簡直是勁爆到昏倒,哈哈)

2 則留言:

  1. 真的!以前拍照太麻煩、花錢!

    但是想起某幾次精彩的釣遊,沒有畫面可以懷念,真是可惜~~

    回覆刪除
  2. 真的是爆釣,體形都很好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