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9日 星期二

最近想釣魚想瘋了!

最近想釣魚想瘋了!


最近這段日子以來想釣魚想瘋了,滿腦子都是各式各樣怎麼樣把水裡頭的魚給釣上來的新奇點子,只不過真的能夠出門去釣魚的時間可是少之又少,即使如此,我還是趁著這股興頭上趕緊把這些點子給記錄下來,能不能在短時間內付諸實現是一回事,至少留個紀錄等待以後有閒暇時間再一一地加以驗證跟實現吧。


第一個釣魚的idea是以生長在河邊的蘆葦草心來誘釣素食性的吳郭魚群,這個點子其實並不算太新鮮,從前就跟Uncle他們認真地討論過這種釣法的潛在可行性,只不過當時的想法是直接摘折鮮嫩的草心直接掛在鉤子上作釣,不過我最近以來的想法卻是摘折大約2~3葉左右的草心,然後以飛利浦的蔬果榨汁機絞搾成類似藻類般的草絲,然後以藻餌釣法的手法沾搾出來的鮮草汁作釣。我認為這種作法除了在掛餌上較為方便之外,絞搾過後的草心更能釋放出青草的汁液及氣味,應該能夠吸引躲藏在岸邊水草區底下的吳郭魚群的青睞吧。

第二個在腦海裡頭打轉的點子是試驗Bolie餌誘釣野鯉的技巧與觀念,事實上早在2004年我就已經知道歐洲釣鯉魚的這種獨門技巧,這幾年來收集的歐洲與日本方面的相關釣法書籍也相當齊全,對於這種手法的觀念與技巧其實都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只不過幾年下來前後試驗了幾次都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最近實在是很想再認真地鑽研這方面的技巧,好好地拿宜蘭河裡頭那些大野鯉群來較勁看看。

第三個在腦海裡打轉的釣魚點子竟然是以溪流釣直感漂流法來釣住家附近小河裡的泰國鯽魚,其實長久以來自己就很想來研究看看這種日式溪流釣當中的主流釣法,同時看到包括了Danny及Alex等幾位本地飄流釣高手豐碩的戰果,因此才興起了先拿這些貪吃好釣的泰國鯽魚群來練技巧的念頭。事實上我認為這種釣法來誘釣泰國鯽魚的成功機率很高,甚至於還可能意外釣到混棲在同一水域的野鯉群。搭配沾黏香料餌粉的吐司麵包及目印式釣組,應該會有不錯的效果才對。

另外一個跟泰國鯽魚有關的idea,是以傳統釣溪哥的日式毛鉤釣組來誘釣泰國鯽魚及海鰱魚,依照我之前在美福大排觀察的經驗來看,泰國鯽魚跟海鰱魚會在黃昏時分浮到水面附近來撿拾水面上的漂流食物,其中一大部分的水面漂流食物其實是在水面附近飛舞的昆蟲,從河邊的觀察來看泰國鯽魚似乎還會像溪哥一樣跳躍出水面來捕食昆蟲,因此,我認為以這種毛鉤釣組來誘釣泰國鯽魚的可能性很高。至於海鰱魚就更不用說了,這種掠食性魚類基本上都是在水域的上層活動以水面上的漂流物、昆蟲及小魚群為食,西式毛鉤釣組都能夠順利釣到海鰱,我想日式毛鉤釣組應該也有相當程度的可能性吧。在釣組方面可能要找一把調性比較堅韌的15~18呎溪流竿,毛鉤的部分則可以嘗試自己找材料來綁扎,鉤子可以採用之前買的圓鯉鉤或是鯽魚角勢鉤,只不過身邊目前沒有綁札毛鉤的專業器具,是不是要跟Cabelas訂購一組來玩玩,呵呵,我看還是克難一點自己綁看看吧。

第五個釣魚點子是釣宜蘭河下游的草魚,根據之前阿凱透漏的消息,宜蘭河下游的河段似乎棲息了數量不明的草魚,我得找一天去河邊觀察看看水草被啃食的情況,然後採用以蘆葦草心釣吳郭魚的方式來誘釣看看,我認為釣到草魚的機率應該是樂觀的。已經很多年沒有釣過草魚了,還真懷念那種驚人的體型跟拼鬥力。

我自從開始學會釣魚以來,其實幾乎都沒有玩過灘釣這玩意,當然其中最大的因素是我本來就不怎麼喜歡遠投跟直感釣法這一類的釣魚技巧,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完全都是浸淫在浮標釣法的冷愈當中。只是,在我大約四、五歲的時候,我常常跟我已故的二叔叔到宜蘭東港、大福海邊去灘釣,那個時候的灘釣漁獲都很不錯,因此家裡常常可以吃到薑絲魚湯。長大成人以後完全都沒有嘗試過灘釣,雖然偶爾會興起嘗試看看的念頭,不過後來幾乎都不了了之。目前的想法是以9呎路亞竿作釣,捲線器用Okuma MQR系列搭配PE線來拋投,應該拋個50、60公尺都沒有問題吧。目前的難題是要到哪裡去釣魚,釣什麼樣的潮水,用什麼樣的釣餌。我打算到外澳一帶的海邊試看看,那裡的雜魚數目很多,應該不太容易槓龜吧。

第七個釣魚的點子是到外澳、大溪海邊以手竿來釣岸邊的小物,以纖細的溪流手竿搭配細膩的浮標釣組來釣取像是厚殼仔、甘仔魚、小烏格、豆仔魚之類的海邊小魚,純粹是悠閒好玩而已。

第八個釣魚的點子是以軟蟲釣組釣取棲息在河口的烏格、沙格、紅槽及石班一類的魚群,我認為以軟蟲來作釣成功的可能性很高,事實上從我所訂閱的Florida Sportsman雜誌裡頭的訊息來看,美國釣魚人在加勒比海沿岸的河口汽水域釣魚的餌料當中,人工的塑膠軟蟲佔了相當高的比例,包括了紅沙、紅姑、甘仔魚一類的海魚,都可以用軟蟲來誘釣。根據我的觀察,宜蘭河、蘭陽溪及冬山河河口區域應該是發展這種釣法的理想場所。此外,頭城的竹安河口水系也是可以開發的釣場。另外就是挑戰像是金斗公、外澳、大溪之類的磯岩或是礁沙混合釣場,甚至於淡水河口的咕咾石釣場,都是非常有潛力的軟蟲釣修練道場。目前的想法是以Grub跟Tube兩大類軟蟲為初步的誘釣釣餌,這兩類釣餌的成功機率應該比較高,畢竟之前已經有過釣到大型黑鯛的實戰紀錄。

第九個Fishing Idea是到花蓮溪以本流溪流竿來誘釣當地出產的溪流大物-何氏棘魞,這是因為受到日本人以本流竿釣取溪流鳟鮭魚類的經驗所啟發,在不出產鳟鮭魚類的台灣溪流當中,只有野鯉跟何氏棘魞兩種原生魚類的體型跟拼勁可堪比擬。在野鯉的部份除了基隆河之外,像是東北角的雙溪流域跟宜蘭三星的安農溪都是不錯的釣場,只不過安農溪一年當中清澈的時間不多,因此很難以溯溪釣遊的方式來進行。花蓮溪的何氏棘魞則是一個更好的對象魚種,在釣餌方面除了動物性的餌料之外,Spoon是另外一種頗具創意的釣餌。以直感式釣組搭配自由墬落旋轉的Spoon,可以營造出不同於路亞竿的誘釣效果,上鉤時候的拼勁與力道也絕對不會在日本的大型鳟鮭魚類之下。此外,花蓮溪裡頭還出產大型竹竿頭跟由河口溯游的海鰱魚兩種潛在對象魚種,其發展的潛力頗讓人期待。另外,相同的釣組亦可拿到宜蘭的河口地帶誘釣海鰱魚,其效果應該也不會太差。

最後一個釣魚的點子是到宜蘭河邊以小鯽魚、溪哥一類的小魚為對象魚,拿出12尺短竿搭配纖細的釣組來釣取這些棲息在岸邊水草底下的淡水小魚。這是受到日本釣魚人雜誌積極推廣鄉間小河流小物釣的影響。雖然宜蘭當地水域因為污染及外來魚種入侵的影響,許多原生淡水小魚都已經大量消失,不過河岸邊還是可以看到不少小魚群聚集的水草區域,從水面上往下看去都還可以看到成群的小溪哥、小鯽魚一類的小魚往來穿梭,因此,我常常在心裡頭興起來釣釣這些小魚的念頭,那種回憶年少時候在鄉間小河流釣魚的樂趣。

記錄完了上面十個釣魚的Idea之後,順便來說說手工製作釣具方面的念頭吧,首先呢,要先把之前半完工的一堆溪流及磯釣浮標完工,一來是應付即將來臨的秋冬磯釣季節,無論是手竿小物釣或是浮游磯釣都需要新的浮標,二來則是這批浮標當中有一些是之前比較少製作的長標,同時,也向趁這個機會嘗試一些新的塗裝色系,一改之前單調的全塗裝螢光色系。

另外則是要製作一些淡水小物釣的巴爾莎木長浮標,這些浮標基本上是仿照我十多年前在大學時代所製作的小鯽魚浮標,材料依然使用容易加工的巴爾莎木,浮力設計控制20~50號之間,目標魚種以小溪哥跟小土鯽魚為主,同時還難兼顧流水域的使用需求。塗裝的部份以簡單復古為主,外面的塗裝改用日本生漆,取代目前常用的AB漆,以獲得比較好的價質感。

最重要的就是製作各式各樣的Top water及Minnow路亞擬餌,不過這件工作由於是第一次認真嘗試,因此沒有辦法在短期間內獲得明顯的進展,目前來看還是以容易製作的Top water系列擬餌為主,等下半年以後再找時間認真製作細膩複雜的Minnow系列擬餌。

最後一件工作就是綁製日式毛鉤擬餌,包括了羽毛材料的取得、鉤型的選擇、金色圓珠的購買及安裝等等細節,都要仔細的研究與規劃,初期還是拿到小河邊去釣泰國鯽魚,等到更成熟一點再往其他河口的海水魚類來發展。

以上就是目前自己終日在腦海裡醞釀的Fishing Ideas,花了一點時間記錄下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