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宜蘭河的鱧魚似乎都有活力下降的趨勢,出門能夠順利釣得到魚的機會明顯地下降,我雖然觀察到魚群有明顯落棲的現象,但是魚群數量的銳減似乎也是不爭的事實。為了證明自己心中一些難解的疑惑及猜想,我今天特別選定了永金一號橋到二號橋之間這段釣場來試驗。
我從菜園邊的釣場開始下竿,然後大概持續釣了四十分鐘左右,只有在草叢邊來咬一次餌,其他的時間完全沒有吃餌的跡象,天氣雖然非常的溫暖,可是釣場週邊完全看不到鱧魚出沒的跡象,各個標點內也都沒有來咬餌的動作。
這處釣場秋天之後的釣況一落千丈,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今天試驗了各種的軟蟲也都沒有效果。
(這處河段今天的狀況真的不錯,可是水裡頭的魚群就是不會來吃餌)
接著我開始沿著河岸往下游試釣,幾個看起來非常漂亮的標點內也都沒有任何魚群咬餌及出沒的跡象,後來我來到緩流釣場的前方,然後在河岸的這邊以遠投的方式來誘釣對岸邊的鱧魚。結果試了大半天的也都沒有任何的魚訊。
(這處釣場的鱧魚大概已經被生餌客修理光了吧)
(河岸邊的這處草叢下方曾經棲息著瞬間拉斷12磅線的夢幻巨物,如今完全沒有任何的魚訊)
遇到這種無可奈何的狀況後,我只得繼續往更下游的河段前進,我最後選定了永金一號橋上方100公尺處的河段來鍛鍊自己的技巧。這處河段的寬度比較窄,是典型河道轉彎之後產生的切割式深槽區,因此河道的深度很深,水流的速度比較緩慢。
對岸邊是濃密的蘆葦區,蘆葦叢的下方則是非常典型鱧魚藏匿的標點,因此在都釣不到魚的情況下,乾脆就來這裡練習技巧吧。
我ㄧ開始使用2.0號的中通鉛,結果因為拋投的出口速度太快,因此很容易過度深入草叢內部,常常產生了難以避免的纏掛問題。後來我拿出很少用的彈頭鉛,想說這樣子應該會減少纏掛的機率吧,沒想到實際的結果剛好相反,彈頭鉛尖銳的頭部反而更容易讓釣組穿越草叢的深處,以至於造成更為嚴重的問題,這樣的結果的確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經過不斷的試驗與嘗試錯誤之後,我大約已能掌握了幾個在這種區域操作軟蟲的技巧。
1. 要使用中度調性的竿子,其用意在能夠順暢地拋投輕量釣組。
2. 釣組的整體重量要儘可能的減少,在草叢區操作軟蟲的技巧要引進雷蛙的觀念,就是讓釣組先拋掛在草叢的上層部位,儘量避免過度拋投而讓釣組深入到草叢深處,這樣子非常容易造成纏掛的窘境。
3. 因此在搭配中度調性竿子及輕量釣組的觀念下,配鉛的重量就要儘可能的輕巧,以目前的情況來看似乎是以一個6B或1號中通圓鉛為基準。基本上鉛粒的重量越輕越好,如果無鉛釣組能夠順利拋投的話也很好。
4. 為了達成輕量釣組順利拋投的要求,捲線器跟拋投母線都必須仔細考慮。以我目前手頭上的捲線器來說,大概就是Okuma Mistique最合適吧。母線則是以Spider比較理想,,,10或14磅都是適用的號數。
5. 前導線應該都是必須的,不過其材質的考量可以從兩個角度上來思考,若是著眼在拋投性能及穿越障礙物的能力上,則以比重大、風阻係數小的碳纖線比較理想。反之若是以柔順自然、不易纏繞蘆葦叢為考量的話,則是以輕比重的尼龍線比較合適。
6. 軟蟲的種類並沒有太大的差別,Grub的比重較大容易拋投,但是比較容易產生纏掛的問題:Tube有優異的穿越障礙物能力,是在這類標點內最佳的軟蟲選擇。
7. 最重要的觀念在於突破心理的障礙,不需擔心層出不窮的纏掛問題,要持續的練習才能掌握到訣竅跟技巧。
附帶一提的是在這處標點內也有來咬一次餌,在軟蟲從草叢邊落水之後,沿著河底附近緩緩移動,在通過河心附近時候被輕咬一次,這是唯一的一次咬餌,不過也未能確實地掌握到揚竿時機。
以上是今天的練習心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