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04-Snakehead Fishing-(2/2)
我在九點鐘左右結束清晨的釣行,然後一整個上午都在忙著新家廚房料理台的事情,在經過充分的事前準備及訪價功課之後,我硬是把原本高達三萬八千元的價錢殺到剩下兩萬兩千元,這一來一回高達一萬六千元的價差讓人不得不驚嘆資訊不對稱所能產生的巨大利潤。
到了下午一點鐘左右我又回到早上的河邊繼續嘗試著尋找出此地鱧魚吃餌的習性與模式,河水在上午的十一點鐘達到干潮底之後開始返漲,下竿的時候已經感覺得到流速受到返漲潮水的影響,而有顯著變得緩和的跡象。
儘管如此,一開始下竿的頭一個小時還是完全沒有任何的魚訊,這段緩流河段的源頭部分依然是毫無任何鱧魚的魚訊,海鰱及沙格魚群更是完全地消失無蹤,看來滿潮前後才是這些海口魚類出沒在此河段的時機。
後來我沿著河岸開始往下游前進,然後一直到菜園邊的取水口處決定就再多試看看吧,如果再不來吃餌的話就要收竿回家,提早趕回台北跟寶貝女兒相聚。這個時候,我先暫時停止拋投釣魚的動作,然後仔細地觀察靠近對岸水面上的動靜,我發現到在正前方的對岸邊是一處水流比較和緩的區域,在河中障礙物的周邊似乎有鱧魚浮出水面的跡象,因此,我開始以對岸邊的淺灘作為狙擊的區域。
(下圖:對岸邊的淺灘為主要狙擊的區域)
我以3錢的配重搭配Texas Rig順利地將釣組丟到對岸的草堆上,然後讓釣組滑入水中,再輕巧地穿越淺灘的障礙物區域,果不期然一下子就有來追咬的跡象,過了一會兒突然間看到鬆弛的釣線快速地往側面移動,是鱧魚咬住軟蟲轉身逃竄的標準動作,我當下立刻揚竿作合,一尾40公分的小鱧魚幾秒鐘之後被我拉上岸來。
(下圖:第一尾鱧魚就是在障礙物的周邊上鉤的)
接著我重複同樣的策略繼續以對岸的淺灘邊下竿,過沒幾分鐘一尾50多公分的鱧魚在軟蟲落水的瞬間衝出來一口咬住,我花了好一番功夫才將這尾鱧魚拉過了20多公尺寬的河面。在拉上這尾鱧魚過沒多久,原本晴空萬里的天氣突然間下起傾盆大雨來,於是我只得匆促地結束今天的釣魚行程。
從下午這短短兩個小時的釣行來看,退潮底返漲的時段似乎是鱧魚吃餌意願比較高的時間,我的看法認為應該是消退的河水讓原本躲藏在岸邊草叢下方的鱧魚聚集在河岸邊的淺灘上,讓尋找標點的難度大大地降低。
此外,開始返漲的河水流速會變慢,因此比較適合喜歡在緩流域棲息的鱧魚進出覓食,這一點可以從這兩天滿潮到退潮時段鱧魚都不吃餌的現象得到合理的解釋。
(下圖:這尾50多公分的鱧魚在軟蟲落水的瞬間衝出來一口咬住)
Texas Rig搭配4英吋的ZBC Tab Tail Grub,西瓜綠色或是南瓜色都是很好的選擇,配鉛量以2~3錢為宜,拋投的時候要盡可能抵達河的對岸,讓軟蟲從草叢堆上滑入水中是最標準的手法。軟蟲在滑入水中之後,先製造幾個可能引起附近鱧魚注意的騷動,然後一跳一跳地穿越淺淺的河灘地,只要鱧魚有咬餌的興趣就會尾隨軟蟲。咬餌的情況都發生在軟蟲抵達河心邊緣之前,一般來說鱧魚通常不會跟隨軟蟲進入水流顯著的流心。
今天下午我的右手在拋投的時候不小心拉傷了,應該是過度使用所造成的結果,後來我不得已只好改用雙手拋投,打從開始玩擬餌以來我就很少採用雙手拋竿,沒想到意外的拉傷讓我不得已改採雙手拋投。沒想到我才發現原來雙手拋投比較省力,而且不容易傷害手臂及肌肉,拋投的流暢性及速度也不比單手遜色,最顯著的優點是拋投的距離顯然是比單手要來得遠一些,看來我開始要練習雙手拋投的竿法技巧。
以上是今天下午在宜蘭河邊下竿的心得,這段時間的不斷嘗試讓我對感潮河段的技巧與觀念有更深一層的掌握與認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