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127-宜蘭河軟蟲釣鱧魚日記
天候條件
經過前天下午一個多小時的試驗之後,今天一早我又來到宜蘭河邊驗證我這兩天所思考出來的應對之道。今天早晨的天氣雖然還是陰雨綿綿的濕冷天氣,但是氣溫已經比兩天高了一些,依據中央氣象局的觀測資料,開始釣魚的時候大概是早晨的八點鐘,氣溫是14.5度,此時氣溫開始緩慢上升,到了收竿的中午十二點鐘則有16.3度,整整升高了2度,相對溼度維持在78%左右,氣壓則在1022~1019之間,雨量則是間歇性的綿綿細雨,整體來說今天應該算是氣溫仍偏低的冬季天氣。
漁獲分析與釣組設計
從開始下竿的八點鐘到中午十二點,在永金一號橋上下游各300公尺左右的河段都有陸續來咬餌的情形,雖然吃餌的動作模式還是跟前幾天類似,不過嚴格來說都還算是有釣到魚的機會。我在鴨母寮菜園邊以Tube釣到一尾50多公分,體重大約兩台斤半的鱧魚,緊接著在對岸下游的緩流釣場分別以Tube跟Grub釣到兩尾30公分的小傢伙,其餘來追咬的情形大概還有十多次,不過都沒有能夠釣到任何的漁獲。嚴格來說,我應該還是有至少再釣到3~5尾漁獲的機會,不過自己的技巧及釣組的配合上還是沒能達到理想境界,以至於頻頻脫鉤失手。
今天在釣組上做了一些改變,首先是改用7.6呎的Driver短竿來拋投,這是為了改善前天揚竿不夠迅速確實的問題。其次是改用搭配14磅Fire Line的Abu C102捲線器,以及一開始的時候使用尼龍線當作前導線。這些改變的確在某種程度上改善了前天的問題,不過也暴露出其他的衍生問題,在這裏有必要檢討及紀錄下來。
(下圖:今天在鴨母寮菜園邊以Tube釣到50多公分,體重大約兩台斤半的鱧魚)
釣竿長度的取捨
首先,7.6呎的短竿在拋投上的確比較輕巧與容易操作,此外拋投的距離在搭配Fire Line的條件下似乎有超越9呎軟絲竿的表現,不過短竿在感應魚訊及揚竿的確實度上,並沒有比9呎竿好到哪裡去。精確地來說,7.6呎Driver竿的優勢在於輕巧容易操作,揚竿的動作比較迅速,但是缺點是揚竿的幅度及力道卻不及長度較長的9呎軟絲竿。在感應魚訊上Driver通常必須搭配揚竿的動作才能準確著鉤,9呎軟絲竿則有比較高的機率可以在第一瞬間就準確著鉤。
基本上,要不是因為低水溫造成鱧魚啄餌的動作過分輕巧,9呎軟絲竿的揚竿成功機率應該還是會高於7.6呎的Driver。此外,從軟蟲操作的觀點來看,7.6呎的短竿適合操作抽餌動作輕巧快節奏的Tube,9呎長竿則適合操作Grub及Worm,這一點在今天的實地作釣上有極為深刻的體驗。
(下圖:今天的第二尾漁獲及釣場照片)
Fire Line的適用性與性能表現
Fire Line在拋投性能上似乎不比Spider差,我的看法認為應該是跟風阻效應有關,雖然Spider的材質較為纖細柔軟,但是似乎比Fire Line更容易受到空氣溼度及風力的影響。反之,今天雖然使用了14磅的Fire Line,其拋投的表現似乎不比10磅的Spider差。此外,Fire Line對於水流的影響似乎比Spider還要明顯,因此要增加前導線的使用長度,減少Fire Line浸水的長度,這是今天在釣線上的使用心得。平心而論,Fire Line跟Spider這兩種Super Line應該都有其優缺點及適用場合,關於這方面的心得還是要多試驗比較幾次才能下結論。
尼龍線與碳纖線的差異性
一開始在鴨母寮菜園邊以Tube釣到一尾50多公分的鱧魚,是使用12磅的Trilene XT尼龍線當作前導線使用,在實際的使用心得上發現搭配Tube使用的時候,Tube的泳型活潑及自然的程度明顯優於碳纖線。事實上今天我在大約9點多之後就改用12磅的碳纖前導線來減低水流的影響,然而卻再也沒有以Tube釣上來任何的鱧魚,從岸邊淺水域的試驗觀察也發現到搭配碳纖線的Tube似乎變得比較呆滯不活潑。
基本的結論是若搭配Grub釣深水域或水流明顯區域的話,比重大容易下沉的碳纖線比較能夠保持正確的泳層及路徑。若是在淺水域搭配泳型活潑的Tube、Flappin Worm、或是Jerl Bait的話,則似乎尼龍線的表現會比較理想一些。此外,使用纖細的碳纖線也是改善軟蟲活潑性的可行策略,不過前提是要能夠以長竿子的優異彈性提供適當的緩衝效果,在鱧魚活力減低的低水溫時期,應該可以使用8磅左右的碳纖線來釣魚,事實上,我認為今天多次的失手應該也跟12磅碳纖釣線堅硬不自然的材質表現有相當程度的關係,因此在低水溫時期可以考慮採用尼龍線或是細線徑的碳纖線來改善,這是今天在釣線方面的心得結論。
(下圖:以Grub在這種有水流的釣點內釣鱧魚絕對是在技術上可行)
軟蟲種類及效用分析
在軟蟲種類方面,今天還是證明了Tube軟蟲在低水溫條件下的吸引力,這款軟蟲的效用與潛力的確讓人非常的期待。今天也使用了Flappin軟蟲,不過似乎鱧魚的興趣並沒有相當的濃厚,目前看起來這款軟蟲似乎還是比較適合高水溫時期使用。
今天幾乎全程都使用了Grub來釣魚,軟蟲盒裡頭的多款Grub軟蟲都有出來亮相,就顏色來說,白色系還是沒有顯著的吸引力,還是以Watermelon Seed及Pumpkin的效果最好。不過我身邊的ZBC及Kalin的Grub軟蟲已經所剩無幾,許多都是傷痕累累的舊品,的確是非常糟糕的情況。
在尺寸上還是以4~5吋的大型Grub效果比較理想,3吋的Grub表現似乎都不如前者,這的確是非常有趣的事,我認為應該是魚鉤及配重搭配上的問題,應該還是有改進的空間。
魚鉤的搭配問題
今天早上的釣魚還是暴露出魚鉤搭配性的問題,我到目前為止,在Grub搭配的軟蟲鉤上頭,還是找不到合適的產品,雖然XPS的Super Lock表現還算不錯,不過在鉤尖堅硬度及角度上似乎還是沒有達到滿意的程度,特別是該款魚鉤重量太重,會影響Grub的泳型表現,此外鉤身的轉折角度太大,材質比較柔韌的Grub通常不易透出鉤尖,以至於常常造成著鉤不確實的情形。就目前來看,在鱧魚咬餌意願不佳的時候應該採用細鉤身,寬幅鉤身的EWG軟蟲鉤,此外鉤子的材質及工藝品質應該也要達到銳利耐用的要求,否則實在是不容易穿透鱧魚間硬的嘴部。
今天我使用了台灣購買的Owner B52軟蟲鉤來釣Tube,結果意外釣獲那尾50公分級的鱧魚,的確是拜這款細身輕量的EWG鉤讓Tube泳型更加活潑所賜,在下個階段購買軟蟲鉤的時候要思考這些基本的需求。
(下圖:這尾鱧魚能夠順利上鉤,跟使用這款細身輕量的Owner B52軟蟲鉤有相當程度的關係。)
釣場特性分析
我今天除了在鴨母寮菜園及對岸緩流的河心邊緣釣到兩尾魚之外,又在岸邊草叢區域下方以Kalin 5英吋Grub釣到一尾30公分的小傢伙,這個情況說明了即使是在水草完全消失殆盡的時候,岸邊草叢下方及障礙物邊緣還是不可放過的好標點,在這種標點仍然是以Grub較為合適,一方面可以探測未知水域的水底地形地物,另一方面也比較不會掛底及打草驚蛇。
在永金一號橋到水門之間的水域都是開闊平坦的釣場,水底的障礙物極少,不過在接近水門的時候水深有1公尺以上,這裡的鱧魚都躲在岸邊到河心之間的緩流區域內,拋投的時候必須先抵達對岸的案際,然後再輕巧地牽引軟蟲通過緩流及河心。這些釣場應該有相當的鱧魚族群棲身其間,是值得繼續探勘試釣的釣場。
(下圖:鴨母寮菜園前方的這處出水口有相當數量的大鱧魚棲息)
以上是今天上午在宜蘭河釣鱧魚的心得筆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