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4日 星期五

擬餌釣法的反思-(3)

擬餌釣法的反思-(3)


我自己釣鱧魚的時候釣力閥總是鎖到一定的緊度,這是因為鱧魚的嘴部構造相當的堅硬,在揚竿作合的時候才不會因為釣線受力鬆脫而著鉤不確實,即使是釣軟蟲許多時候還是得像釣雷蛙一樣補上幾記確實的揚竿動作,才能夠確保魚鉤牢牢地穿透鱧魚的嘴部。假使上鉤的鱧魚體型巨大,我就得在第一時間放低姿勢,然後在讓竿不讓線的同時稍為放鬆一下釣力閥,以降低釣竿承受的力道及斷竿斷線的風險。

當大魚暴衝的力道超過出線閥的緩衝力道之後,線軸開始會持續的出線,出線的程度會明顯加快的原因包括了動摩擦效應以及摩擦熱的影響,這並不是什麼出線慣性的問題,也不能因為這樣而去否定各家廠牌捲線器的性能表現。事實上比泰國鱧魚體型巨大、爆衝力道更是驚人的釣遊魚種比比皆是,難道那些專釣大魚的Penn、Accurate知名廠牌的高品質捲線器都是唬人的?

我在面對持續出線問題的時候,都是採用最簡單而且直覺的作法,就是再稍微地將釣力閥鎖緊一點,我想這應該也是一般人都會採用的作法吧,而不會在刻意將捲線器釣力閥鎖緊的同時,還得用徒手將釣線用力抽出幾圈來維持出線,這的確是有違一般常理的作法。真的要敏銳地應對大魚暴衝的力道的話,倒不如採用浮游磯釣附有逆轉機LB把手的捲線器,似乎還比較合理可行一些。

若採用磯釣竿以手竿的方式來釣路亞,同時捲線器只是幫助拉拔大魚的時候使用,基本上這種手法是可行的,只是,該採用哪一種路亞擬餌來配合這種手法釣魚,真的著實讓我傷透腦筋,由於採用固定長度的手竿式釣法,因此擬餌只能在水面上來回地晃餌,若是採用雷蛙或是Popper,或許會有鱧魚受不了誘惑而從藏身的區域衝出來咬餌。若是採用軟蟲的話呢,或許跳跳蟲是不錯的選擇,上下跳躍式的晃餌或許也能吸引到鱧魚來追咬。只是,這樣子是所謂擬餌釣魚嗎?感覺上這不過是把活餌改成擬餌的釣魚方式,更貼切地來說,應該就是類似綁上活青蛙或是泥鰍的打水式釣法,在思維上應該還是傳統釣法的觀念。

擬餌釣運動雖然已經在國外風行了有一、兩百年的歷史,但是直到今日各種擬餌釣法的觀念、技巧以及用品都還在不斷地進步發展當中,以鄰國日本為例,雖然擬餌釣法最早是由北美地區引進到日本來的,但是近年來日本本地釣Bass的觀念與技巧已經慢慢地跟北美地區有所差異,連美國當地的釣魚專家都不得不承認日本的Bass Fishing已經有其獨到之處與特色。因此,是不是歐美各國的路亞文章、書籍已經寫了100多年,別人就沒有可以發展與討論的空間?

台灣是個很小的海島國家,我們的自然環境與資源比起很多釣魚運動蓬勃發展的國家,真的是匱乏得可憐,各種釣魚活動的發展原本就不應該自我侷限在這個狹小的海島上,誰說台灣將來不會有好手像日本選手一樣出現在美國各大釣魚錦標賽當中?10年前絕對不會有人想像得到台灣的好手會登上大聯盟的舞台,10年後的今天王建民、郭泓志、曹錦輝等等的台灣好手已經在當地闖出一番天空。

還是看遠一點比較好吧,不是沒有釣路亞的環境就不值得推展路亞釣法,現在這些喜愛路亞釣法的年輕人都是一群開朗、熱情的釣魚族群。沒有人會在乎能不能當上什麼釣魚前輩、大師,大家只是想快快樂樂、輕輕鬆鬆的享受釣魚的樂趣,這群年輕的路亞族群是台灣明日釣魚運動的生力軍,應該多給這些年輕朋友一些鼓勵跟提攜,也不必要因為有不同的見解與看法而執意要去斷人後路云云。

或許就像在其他釣魚長輩的眼中一般,我只是天真地去玩這種騙小孩子的玩意,然而在牽引、晃動擬餌的過程中,我卻感受到截然不同的釣魚原味與樂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