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聊聊Tilapia吧!
我很少專程出門去釣Tilapia這種魚,這種俗稱吳郭魚、福壽魚、南洋仔、羅非魚的魚類,大概是目前台灣淡水水域最為強勢的魚種吧。在我的認知裡頭這種魚是一種真正的Rough Fish(粗魚),當然我這麼說其實是一種個人的偏見,畢竟除了食用性的目的之外,這種魚其實是有很高的釣遊娛樂價值。
我會想要釣Tilapia這種魚,除了是要應付家人想要食用的目的之外,大概就是享受這種魚上鉤之後狂飆的爆發力跟拼勁,特別是在流動的溪流、河川裡頭所釣獲的Tilapia。其實,我最常釣到Tilapia都是在溪流釣魚的時候,有時候在河邊釣溪哥或是土鯽魚的時候,這些不請自來的Tilapia常常讓我不是措手不及,要不然就是斷線連連。這些體型大多在半斤到十多兩之間的Tilapia,上鉤之後狂奔的力道相當的讓人印象深刻,特別是以纖細的溪流竿或是鯽魚竿來拉拔時特別地刺激過癮。
Mark提到的李嘉亮先生這本書其實我有勒,可是我怎麼沒印象有這段話,大概是我很少會去注意到Tilapia吧。宜蘭河裡頭我所知道的最大釣獲紀錄超過4台斤,不過我並未親眼看到,是一位跟家裡長輩一起釣魚的釣友所釣獲的,一般尋常的體型大多在公斤(1~2斤)上下。勝洋水草那幾尾超大物是我不只一次親眼目賭,不過那已經是十年前左右的事情了,勝洋水草的二當家是我國中的哥兒們,他們家水池的水質超讚,種水草之前有一段時間是養錦鯉出售,有一次清池的時候撈到一尾兩台斤重的鯽魚,注意喔,是土鯽魚,不是日本高身五郎鯽喔。
吳郭魚群不管野生或池裡養的都會有少數幾尾長得又快又大的情況,因此大多會被留下來當作種魚培育,水試所那些超大物是看某個電視節目專訪的時候看到的,攝影機從水面上面拍只看到黑黑的影子,不過我倒是相信這是非常有可能的。歐洲產的鯉魚無論在體型、肥滿度、肉質、生長速度上,都遠遠優於其他地區的鯉魚,這也是因為鯉魚在歐洲當地是非常重要的蛋白質食物來源,因此各國養殖場經過多年的選種及培育,才會有今天這種動不動就是20、30磅體型的歐洲鯉魚。反倒是台灣本地的鯉魚品種混亂,體型大多是在3~5斤之間,食物來源跟生存空間也遠不及地大物博的大陸地區。
嚴格說起來,Tilapia吃餌的動作其實並不是那麼刁鑽,除非是職業池裡頭被釣到成精的魚群,野生的Tilapia吃餌的時間明顯地受到天氣的影響,氣溫低跟天氣惡劣都不會有好的食慾,夏天陽光強烈的時段要找有遮蔽的水草邊緣,或是水溫較低、有流速及高溶氧量的河段。在靜止的湖泊或池塘釣Tilapia就要有找釣點的能力,同時也要多少使用一些誘餌來誘集魚群。Tilapia會有聚集在污水管涵出水口覓食的現象,這種標點雖然魚群真的很多,但是釣到的魚恐怕也沒人敢拿回家去食用吧。有些釣友宣稱這些棲息在骯髒水域的魚群拿回家之後養在水池裡幾天,然後加一點明礬去除雜質之後就可以食用,我聽了之後當下真的是啞口無言。就算是土味完全消失,但是經年累月下來累積在體內的毒素恐怕也不是這麼簡單就可以消除的吧。
(下圖:棲息在湧泉湖泊裡頭的Tilapia,體型通常比較圓短一些的,這是以「弄窟仔」的方式所釣獲的斤級Tilapia)
以宜蘭附近幾個主要出產Tilapia水域來說,棲息在像是龍潭湖、大湖、福園等等湧泉湖泊裡頭的Tilapia,體型通常比較圓短一些的,出產在河川裡頭的體型則比較修長一點。湖泊所出產的Tilapia肉層通常比較肥厚,但是肉質及口感則比較粉一點,咬勁跟質感沒有流動水域的Tilapia那樣緊緻、結實。釣上來的大魚如果要帶回家的話一定要當場放血,否則會有難以避免的腥味。真正好吃的Tilapia根本無須紅燒料理,簡單抹個鹽巴乾煎就非常的好吃,完全不輸給尋常的海水魚類。
我在宜蘭幾條主要水域裡頭釣野鯉或軟蟲的時候,經常看到一些很可觀的Tilapia巨物,體型都在公斤上下,釣Tilapia的時候要先找吃草的痕跡,越是多Tilapia出沒的地方,岸邊的蘆葦越是被吃得整整齊齊的,體型超過半斤以上的成魚就是完全的草食性,棲息的區域跟泰國鱧魚藏身的區域很類似。
每年清明之後,Tilapia會開始築巢產卵,許多平時都看不到的超級大魚會來到淺灘邊求偶築巢,這個時候要用「弄窟仔」的方式來釣,技術好的一個下午弄個10、20尾斤級的大魚不是什麼多難的事。等到梅雨降臨,這些Tilapia才會又回到原來棲息的地方,一年之中其他時間要釣到大魚的話,就多少要靠點努力跟運氣了。
釣Tilapia的釣餌會因為棲息的水域不同而有所差異,止水域的湖泊、野塘、營業池或水庫,大多還是以各種粉餌、冷凍餌效果較佳。棲息在流動的溪流、河川的Tilapia則以淡水性的水草效果較佳。宜蘭地區釣Tilapia的專業釣友大多是用水草作為釣餌,水草的種類、採集的地點、使用的手法等等細節技巧,雖然稱不上是多麼天大的秘密,但是也沒有幾個人願意拿出來跟別人分享。基本上,釣水草的技巧跟藻餌磯釣的手法類似,關鍵就在於找什麼樣種類的菜、鉤餌的技巧、誘釣的標點、施打誘餌的手法等等。
(下圖:我常常在釣溪哥的時候意外釣到棲息在溪流裡頭的Tilapia,棲息在流動水域裡頭的Tilapia無論是肉質及拼勁都是一流的)
釣水草所使用的釣竿大多是極硬調的21~24長節手竿,這種長度的竿子在搏魚跟誘釣的時候有很多優點。多數釣友都採雙鉤釣組,子線長度大約在20~30公分之間,號數則由2.5~5.0號之間,魚鉤則採用粗骨關東鉤或是歪嘴的磯奴鉤。大型Tilapia的嘴部非常的堅硬,裡頭長滿了細細的牙齒,跟磯釣的黑毛有點類似,這種細齒可是銳利得很,河岸邊的蘆葦草水面以下被咬得整整齊齊的,有時候連釣線都會被咬斷,因此粗線硬鉤是最起碼的要求。浮標則用最廉價的十元塑膠浮標就可以了,釣Tilapia時浮標的折損率超高的,除了掛底或是纏到水草的耗損之外,大魚斷線或脫鉤放槍的拋甩力道常常會讓浮標受損,昂貴的池釣浮標千萬不要拿來這裡玩,兩三下纖細的Top就折斷了。買來的廉價浮標要自己以膠水及纏繞細線補強下方的插座,才不會沒多久就甩飛了。
棲息在水草下方的大型Tilapia根本不怕粗線,反倒是一旦上鉤之後猛力往水草深處硬鑽的力道常常會磨耗釣線,因此除了耐磨的碳纖線之外,有些人甚至直接使用布線當做子線來使用。我自己都是使用單鉤來釣魚,這是因為另外一個鉤子非常容易在搏魚的過程中鉤到其他的障礙物,造成脫鉤或是斷線的窘境。中魚之後第一瞬間非常的刺激,母線常常在空氣中嘶嘶作響,打個比方來說,上鉤的野鯉拼勁像大型卡車,沉穩且持久;大型的Tilapia則像是Turbo跑車,爆發力及蠻勁非常地讓人印象深刻。
最近幾年台灣的Tilapia都外銷到日本,通常稱為「台灣鯛」或是「潮鯛」,大家平常小火鍋吃的粉紅色魚片其實就是這種Tilapia的肉。作魚片的Tilapia通常養殖在半鹹水的池子裡,因此體型跟肉質也跟尋常淡水所產的有所不同。我自己的感覺是魚片鍋的肉質比較細,脂肪的含量似乎比較高一些,這大概是人工刻意養殖的結果。野生的Tilapia肉質比較有彈性跟咬勁,以筷子撕下來往往都是結結實實的一大片,肉質也比較甜美許多,我自己比較偏愛這類野生的Tilapia。
在料理的細節上,還是以一斤上下的比較美味,料理起來也比較容易,公斤級以上的大魚大多是切成兩半分次來食用,不過傳統的台式料理都是全魚煎炸,大型魚的肉層太厚往往不易煎熟透,總是會造成表皮過分酥脆,但是內層的肉卻未全熟的狀況。我倒是建議採取西式料理取肉切片(Fillet)的方式來處理大型的Tilapia,取下來的肉片不但容易煎熟,調理上也比較容易入味。清蒸的話我倒是沒試過,大概要水質非常清澈所出產的才可以這樣料理吧。
在不能出門釣魚的晚上,就來聊聊Tilapia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