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天公司剛好有休X’mas,因此我趁著這一天的假期回去宜蘭一趟,本來今天是打算去花蓮溪釣何氏棘魞,可是自從上個禮拜六在宜蘭河遇到鱧魚大咬的好釣況之後,整個禮拜我的腦海裡頭都是各種軟蟲操控技巧的想像畫面,因此臨時就決定回來宜蘭釣鱧魚。
天候、氣溫以及釣場環境分析
今天的天氣出乎意料地差,原本以為會是一個晴朗的好天氣,沒想到過了雪隧之後才發現天氣似乎有在變差的跡象。剛下竿的上午還好,中午時分還出了一小段時間的陽光,到了下午過後整個天氣就明顯地惡劣了起來,東北風也開始冷颼颼地刮起來。
今天一路從慶和橋往上游試釣過來,先在慶和橋下方釣了大約一個小時,之後來到靶場又釣了大約一個小時,然後在中午12點左右來到鴨母寮附近釣了大約30分鐘。吃過午飯後又來到山邊的秘密釣點,最後又回到鴨母寮對岸釣了一個小時,天黑前又回到靶場釣到天色開始昏暗,總計換了6處釣點。
今日漁獲分析
今天在慶和橋下方釣到三尾鱧魚,上午在靶場菜園邊釣到一尾,鴨母寮也釣了一尾,最後在黃昏前又在靶場水門邊釣到今天的最後一尾魚獲,總計釣了六尾鱧魚,只有一尾60公分跟50公分,其餘四尾都是2斤以下的傢伙,漁獲分析綜整如下表:
Item | 釣場 | 釣獲時間 | 體長(cm) | 釣餌種類 | 顏色 |
1 | 慶和橋下 | 09:06 | 28 | Kalin Grub 3” | 螢光綠 |
2 | 慶和橋下 | 09:14 | 33 | Kalin Grub 3” | 螢光綠 |
3 | 慶和橋下 | 09:28 | 52 | Gary Yamamoto 3” | 雪白色 |
4 | 靶場菜園 | 11:15 | 43 | ZBC Tube | 西瓜綠 |
5 | 鴨母寮菜園 | 12:42 | 60 | ZBC Curly Tail Grub | 西瓜綠 |
6 | 靶場出水口 | 15:58 | 40 | ZBC Curly Tail Grub | 西瓜綠 |
慶和橋下方釣況分析
今天這裡的鱧魚還是相當的活躍,雖然是沒有上個禮拜那樣激烈,不過剛下竿的時候還是立刻就來追餌。右手側靠近岸邊的水域是鱧魚集中的標點,我ㄧ開始使用3英吋Kalin螢光綠色Grub軟蟲搭配1號G-Lock Worm Hook,一下竿不久就被攻擊了幾次,接著立刻命中一尾不到30公分的小鱧魚。接下來又釣上來第二尾稍大一點的傢伙,不過也只有33公分左右。
(下圖:在慶和橋下方以3英吋Kalin螢光綠色Grub軟蟲釣上來的兩尾小傢伙)
後來我改用了Gary Yamamoto 3”雪白色Grub來試釣,這是第一次使用這款Grub軟蟲,沒想到沒多久就傳來輕微的咬訊,我順勢揚竿作合竟然傳來沉重的遲滯感,一開始我還以為是掛底,沒想到線的那端突然開始往水草底下暴衝,力道之大讓著實大吃一驚,還好這把9尺竿的長度跟腰力都很不錯,我趕緊將大魚拉離容易掛底的水草區,然後小心翼翼地跟這尾沉重的大魚慢慢地僵持與拉拔。由於今天使用10磅的前導線,因此我還不敢太過大意免得意外拉斷釣線,過了一會兒終於把這尾傢伙拉到水面附近,仔細一看原來是被鉤子掛到背部,難怪拉力如此猛烈。
我最後還是直接將這尾50多公分的鱧魚拉到岸上來,雪白色的軟蟲就掛在背部的鱗片上,還好這把竿子的腰身夠柔韌,才沒有拉破魚皮讓魚兒逃逸。接下來的20多分鐘再也沒有任何咬餌的跡象,其間我也換了好幾種軟蟲,包括了上個禮拜釣得不錯的Flappin及Tube,都沒有任何追咬的跡象。
(下圖:雪白色的軟蟲就掛在這尾50多公分鱧魚背部的鱗片上)
靶場菜園釣況分析
靶場菜園附近的釣況已經大不如前,加上颱風過後整個水草區完全面目全非,因此這裡的鱧魚族群數量銳減,就餌意願也不高。我今天大約是在將近11點左右才來到這處釣場,理論上已經是過了鱧魚吃餌的黃金時段,不過還好拜陽光短暫露臉的緣故,因此以Tube軟蟲在水中枯木邊緣釣上來一尾四十多公分的鱧魚。不過這也是今天上午在這處釣場唯一的漁獲,不管是下游的筊白筍田或是上游的水門邊,都沒有任何的咬況出現,我的看法應該是跟今天轉涼的天候有關。
(下圖:以Tube軟蟲在水中枯木邊緣釣上來一尾四十多公分的鱧魚)
鴨母寮菜園釣況分析
鴨母寮菜園前方的緩流是最近釣況比較穩定的釣點,不過今天下竿的時間點並不理想,除了是食慾比較低落的正中午外,天氣驟變也是不利的因素,果不其然下竿之後都沒有任何比較明顯的咬訊,之前很會咬的Flappin軟蟲今天竟然完全都沒有任何動靜。
我當下做了兩個關鍵性的策略修正,首先,將原本使用的1.5號鉛粒改成比較重的2.0號,一來是可以增加拋投的距離,將軟蟲拋投到更深的河心區域,並且延長軟蟲在水中停留的時間。二來則是以大的自重讓軟蟲下沉到河底,並且在晃餌的時候能夠營造出拖曳泥霧的效果。第二個策略則是改用較為安靜的Grub軟蟲取代活潑的Flappin軟蟲,藉著在河底靜悄悄穿梭的Grub軟蟲吸引因為活動力大減而蟄伏在底部的鱧魚前來咬餌。
沒想到這樣的策略竟然立刻就見效,第一竿才下水沒多久,當釣組緩慢地牽引到接近岸際的時候,突然間釣線一緊,我還以為是鉛粒太重而掛底,沒想到釣線那頭重重地扭動掙扎了幾下,竟然是一尾相當壯碩的大鱧魚上勾了。還好可能是因為天氣寒冷的緣故,這尾六十公分級的鱧魚掙扎的力道沒有夏天高水溫時期那般驚人,加上這把Cuttlefish竿實在是夠柔韌,僅僅靠著纖細的10磅線就將這尾鱧魚拉過了淺灘直接提上岸來。
接下來的大約20多分鐘都沒有任何其他的魚訊,因此我最後決定先去解決午餐問題,下午再找地方繼續奮戰。
(下圖:這尾六十公分級的鱧魚掙扎的力道並沒有夏天高水溫時期那般驚人)
山邊釣場釣況分析
吃完午餐之後我來到上游山邊的這處隱密釣場,這處山邊釣場的鱧魚族群數量相當的驚人,但是我似乎都還沒能夠摸清楚這些鱧魚的脾氣,因此幾次下來的成績都不理想,今天剛下竿的時候就已經看到下游面的草叢邊有進進出出的鱧魚,一開始以3英吋的螢光綠色Grub擬餌,第一竿就被輕輕地啄了一下,不過幾乎沒有揚竿作合的機會。自此以後大約將近一個小時的時間裡頭,這裡的鱧魚就沒有任何咬訊發生,我試了各種型態的軟蟲都徒勞無功,只好決定收竿轉換釣場。
這處釣場裡頭的鱧魚似乎很容易受到驚嚇,此外底下的障礙物非常的多,我在一個小時裡頭就連續損失了四組釣組,掛底機率實在是非常的驚人。下次要找比較理想的時段來這裡試看看運氣。
鴨母寮菜園對岸釣況分析
我緊接著來到鴨母寮菜園下游的對岸,一處水深不到一呎半的緩流淺灘來試運氣,這是第一次來這處釣場釣魚,因此對於底下的狀況及鱧魚標點出沒的標點都還很陌生。我在這裡大概試了一個多小時,在下游面來了三次咬訊,不過都很輕微,因此連揚竿的機會都沒有。不過天氣好的時候這處釣場的狀況應該會很理想,再找時間來這裡試看看。
在這處釣場有來追咬的依舊是Grub軟蟲,其他軟蟲幾乎沒有任何的效用。我所採用的手法是將釣組遠拋到靠近對岸的流心地帶,然後緩慢地收線牽引Grub軟蟲在泥底穿梭,這是今天相當有效用的晃餌策略。另外附帶一提的是我ㄧ開始在這裡使用的鉤子尺寸太大,因此在軟蟲泳型及作合的角度上並不理想,軟蟲鉤尺寸型式與軟蟲種類搭配顯然是相當關鍵的問題。
(下圖:這尾鱧魚在釣組剛落水就馬上一口咬住軟蟲,我連揚竿作合的動作都免了。)
靶場水門釣況分析
我在傍晚四點鐘左右來到靶場水門上方的這處釣場來垂釣,這處釣場之前因為被茂盛的水生植物完全覆蓋住,因此之前每次經過都沒有下竿的機會。我一開始將掛著ZBC 西瓜綠色Curly Tail Grub丟到河中央的淺灘上,竟然釣組剛落水就馬上被一尾大約兩斤左右的鱧魚一口咬住,我還沒會意過來的時候竿先就已經自己凹了下去,就這樣莫名奇妙地釣上來今天最後一尾鱧魚。隨著天色慢慢地昏暗下來,河邊的氣溫也逐漸地降低了,在這之後我就沒有再感受到任何鱧魚咬餌的動靜。
一整天的釣遊下來有下列幾點心得可以討論說明:
1. 9尺竿的優點
今天全程使用這把9呎長Cuttlefish軟絲竿釣軟蟲,實際的表現證明了這把竿的彈性、配重、竿先細膩度、操作性等,都是目前為止最理想的一把竿子,過一陣子或許可以考慮多買一把起來備用。
(下圖:這把9呎長Cuttlefish軟絲竿是目前為止綜合性能最理想的一把竿子)
2. 10磅碳纖線的表現
今天全程都使用纖細的10磅Vanish碳纖線來釣魚,有以下幾點優點可以歸納說明:
第一, 這種磅數的釣線似乎是最平衡的選擇,強度、纖細度、敏銳性以及操作性都是相當理想。
第二, 冬季低水溫時期的鱧魚暴衝能力並不強,因此面對體型在60公分以下的鱧魚似乎還游刃有餘。
第三, 這個季節宜蘭河邊沒有茂盛的水生植物,枯水期的水量也比夏天少了一大半,因此使用這種磅數的釣線似乎不必過分擔心摩耗的問題。
第四, 9呎長竿的腰身調性可以提供更好的緩衝能力,因此可以使用比其他短竿更細的釣線。就這把竿與7.6呎Driver相比,至少可以少掉一個以上釣線磅數。
(下圖:在低水溫時期,泳型自然、緩慢游動的Grub軟蟲就會有比較高的就餌意願)
3. 低水溫時期軟蟲的選擇
今天在軟蟲的選擇上得到了相當寶貴的經驗與感想,簡單地來說,在鱧魚活動力旺盛的高水溫時期,應該多採用泳型活潑、誘惑力強的擬餌,像是Flappin及Tube軟蟲。相反地,當鱧魚的活動力大幅減低,就餌意願不強的時候,則泳型自然、緩慢游動的Grub軟蟲就會有比較高的就餌意願。
4. 低水溫時期晃餌策略及釣組設計
在低水溫時期的晃餌策略上,應該配合Grub軟蟲採取緩慢、輕巧的手法,適度延長Grub軟蟲貼近池底的時間,吸引活動力大減的鱧魚有充裕的時間靠近試探。在釣組的設計上,採用Carolina Rig應該還是正確的作法,鉛粒的重量可以適度地增加0.5~1個號數,以增加遠投的距離及在池底穿梭逗留的時間,又可以減少重覆拋投的次數,這似乎是一個相當有建設性的建議作法。
另外,鉛粒下方的子線長度也要延長一些,可以讓Grub的泳型更加自然生動一些,鱧魚咬餌時候的遲滯感也會大幅地降低,這對提高著鉤率很有幫助,這幾次的實際試驗發現到30~50公分的長度效果不錯。
同時鉛粒自由滑動的空間也要大幅增加,最近我都使用多達60公分以上的自由滑動距離,同樣也有降低就餌時候戒心的效果。事實上,今天在鴨母寮所釣到的那尾兩公斤級大鱧魚就是採用這樣的思維來設計及操控釣組,證明是正確有效的作法。
(下圖:第一竿釣獲鱧魚的機率很高,在選擇擬餌種類及搭配的鉤子尺寸時,要非常謹慎地思考與斟酌)
5. 第一竿的重要性
釣鱧魚的前三竿中魚的機率出奇地高,因此一開始在選擇擬餌種類及搭配的鉤子尺寸時,要非常謹慎地思考與斟酌。以今天在慶和橋下方下竿的實際情況來看,三尾鱧魚都是在下竿的前面20分鐘內所釣到的。而我使用的小尺寸Grub及搭配的釣組也的確是相當正確的作法,以下是幾個必須留意到的細節:
第一, 一開始可以考慮使用尺吋稍微小一號的軟蟲,3英吋的Grub是不錯的選擇
第二, 搭配的鉤子種類及尺寸要特別留意,掛餌的方式也要慎重一些,在比較沒有掛底顧慮的釣場,可以考慮讓鉤尖完全穿透出來,增加第一竿順利命中的機率
第三, 一開始下竿的釣組可以輕量一些,避免重複拋竿驚嚇到還沒有產生戒心的魚群
第四, 第一竿通常是試驗新型軟蟲的好時機
6. 東北風及低溫的影響
這兩年的經驗發現到宜蘭河的鱧魚即使是在低溫寒流時期,也不會完全停止咬餌的行為。不過通常在氣溫轉變的頭一天,鱧魚停止吃餌的現象會非常的明顯,特別是剛刮起強盛的東北季風時,幾乎可以確定鱧魚的釣況會非常的冷清。
經過連續幾天寒流之後乍然出現陽光的天氣,通常會讓鱧魚的活力起死回生,這些時期鱧魚群似乎有集中落棲的情況,因此釣點跟咬餌的時機都非常地集中,不會出現到處都有魚群或是整天都咬餌的情況。一個釣點釣上個1~2尾魚之後就可以轉移到下一個標點內,通常不會有連續咬餌的情況發生,因此掌握到第一次咬餌的時機來作合很重要。
以上今天在宜蘭河釣鱧魚的心得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