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1日 星期日

20080920-釣魚日記

20080920-釣魚日記



1. 我在清晨六點左右來到還是泥濘不堪的宜蘭河邊,在阿婆的菜園邊開始下竿釣魚,一直釣到將近九點才收竿,只釣上來一尾兩斤級的鱧魚。



2. 天氣是初秋晴朗微風的釣魚天,氣溫大約是27、8度左右,鱧魚吃餌的時間從剛開始下竿到八點左右,過了八點之後不但完全停止吃餌,而且原本在岸邊浮出水面的大小鱧魚群完全消失無蹤。這處河段的鱧魚在清晨的這型行為模式應該跟陽光有關,陽光充足的清晨只咬八點以前的時段,然後要到太陽被山擋住之後的下午四點才會又開始咬餌;陽光少露臉的冬季則剛好相反,會持續咬到中午11點。



3. 儘管經過洪水的摧殘,然而水生植物區的鱧魚還是非常的活躍,剛開始下竿的時候不時可以聽到鱧魚爆水追咬的聲音,顯然這次的洪水並未對鱧魚造成很大的傷害,釣雷蛙的釣友應該也會有不錯的收穫吧。



(下圖:儘管經過洪水的摧殘,然而水生植物區的鱧魚還是非常的活躍)





4. 經過了幾天的時間之後宜蘭河的河水消去了大半,不過河水的顏色還是有點渾濁,儘管如此,在河底附近穿梭的軟蟲還是可以吸引鱧魚來咬餌,顯然河水清澈與否並不會嚴重干擾鱧魚覓食。



5. 今天鱧魚追咬軟蟲的情形並不如預期之中那般踴躍,不過咬餌的動作都非常的乾脆及激烈,儘管只釣上來一尾鱧魚,不過有幾次相當鮮明乾脆的咬餌沒有能夠掌握到。



6. 今天使用了2/0號的軟蟲勾撘配鮮紅色Zoom G-tail Worm來誘釣,效果出乎意料之外的好,反倒是星點白的Tab Tail Grub並沒有釣出好成績。此外,由於1/0號的軟蟲勾已經完全消耗殆盡,因此今天拿大一號的2/0勾將就使用,顯然是miss掉幾次鮮明魚訊的關鍵。幾次的經驗下來顯示1/0號的軟蟲勾似乎是標準的鱧魚軟蟲鉤規格,太大的軟蟲鉤除了會因為重量影響軟蟲泳型的生動性外,其實著鉤的確實性反而不如預期。小一點的軟蟲鉤則必須搭配尺寸小一點的軟蟲,否則也會大大降低著鉤的確實程度及釣獲率。



(下圖:這款鮮紅色Zoom G-tail Worm幾乎竿竿都會來咬)









7. 此外今天還用了3英吋的Kalin Grub以及6英吋的棗紅色Mann泥鰍型軟蟲,結果都沒有獲得鱧魚的青睞,只有這款紅色及西瓜綠的G-tail worm幾乎是竿竿都咬。顯示出這次洪水之後這處河段的鱧魚對於軟蟲種類的偏好似乎又有所改變。



8. 今天一開始使用了搭配1.5錢中通鉛的Carolina釣組,結果只來追咬了一次,後來換上輕量的Split Shot釣組之後竟然連連來咬餌,在同一個標點內竟然有截然不同的釣果,其差異性讓人感到非常的驚訝。我使用的Split Shot釣組其實只是將3~4顆3B咬鉛咬合在離鉤柄大約25公分的導線上,結果竟然大大的提升了釣獲率。我認為是輕量的釣組讓軟蟲的泳型比較從容及緩慢,對於鱧魚比較有吸引力。



(下圖:今天使用的釣組及操作手法說明)





9. 此外,我觀察到在這次洪水之後,鱧魚竟然都是躲藏在腐爛的植物根部附近的河底泥砂上,剛開始沒仔細看還以為什麼都沒有,結果當軟蟲通過這些腐爛植物根部附近的時候,意外地驚動了原本靜靜地蟄伏在淺灘底部的鱧魚,我才知道這麼不起眼的淺水處竟然躲藏著這麼多的鱧魚。因此,輕巧的Split Shot釣組,搭配細膩緩慢的牽引晃餌手法,是成功吸引鱧魚追咬的關鍵。



10. 第一個明顯鱧魚追咬是發生在釣組牽引到岸邊即將上岸的時候,第二次的追咬則是以Split Shot釣組沿著岸邊牽引的時候發生的,這次的追咬相當的猛烈,鱧魚在上勾之後竟然爆衝躍出水面,而且拉力還相當的強勁。第三次追咬也是發生在相同的標點內,只不過是在通過腐爛植物堆的時候被攻擊,魚訊相當猛烈但是還是來不及揚竿作合。最後一次比較明顯的一次是沿著筊白筍田根部邊緣穿梭的時候被狠狠地攻擊,不過揚竿之後還是Miss掉,筊白筍田根部是釣鱧魚不可放過的好標點。



(下圖:右前方的缺口及岸際線是今天不斷被攻擊的標點)





11. 除此之外,還有幾次是在通過腐爛植物頂層水面的時候被小鱧魚攻擊,這種Top Water的手法非常容易吸引鱧魚來攻擊,不過要注意到掛底纏線的問題。



12. 今天總共損失了超過10組以上的釣組,雖然洪水過後水生植物覆蓋的區域變少,但是掛底的機率卻出乎意料之外的增加,可能的原因有兩點:第一,洪水之後帶來了大量的沉積垃圾,加上原本熟悉的標點完全改變,以至於大大增加了掛底的機率。第二,颱風之後水生植物僅剩下光禿禿的根莖部位以及腐爛的組織,結果這些植物殘骸反而更容易引起纏線及掛底,原來茂盛的植物區有葉子的支撐,釣組通常都是在葉子上頭穿梭,即使是掛住葉子也比根莖部要要容易扯開,這是今天不斷纏線的第二個原因。



(下圖:看似光禿禿的植物區其實比正常時期茂盛的樣子還要容易纏線)





(下圖:河邊的泥土還是相當的溼滑及鬆軟,一不小心就會深深地陷下去)





13. 從今天實際的經驗來看,輕巧的Split Shot釣組會比搭配1.5號中通鉛的Carolina釣組要來得不容易纏線,泳型的活潑性及釣獲率也會明顯優於後者。



以上是今天的釣魚心得筆記





20080909-瑞芳釣遊日記

20080909-瑞芳釣遊日記



最近一個多月來我手邊的工作實在是多得讓我吃不消,雖然時間跟精力都還勉強應付的過去,但是心裡頭的疲倦跟無力感其實是與日俱增的。昨天一個Project剛好階段性地告一個段落,於是今天早上跟公司請了一天假出門散散心。



在這樣一個臨時起意的散步假期,其實是完全不知道要去哪哩,只不過出門散散心也無須再安排緊湊的行程,反正是絕大多人都要乖乖認命工作的Work Day,去哪哩散心其實都沒有多大的差別。



於是一早收拾好很久都沒出門亮相的溪流釣裝備,然後搭著七點多的火車就來到熟悉的瑞芳基隆河畔,只是萬萬沒想到才出了瑞芳火車站大門,原本晴朗的天空竟然下起了傾盆大雨來了,真的是被詛咒的悲慘人生。



(下圖:集水區欄河堰釣場)









我除了趕緊花80元買了一把雨傘應急之外,就只能找一處早餐店先躲躲雨順便慢條斯理地吃頓豐盛的早餐。我坐在早餐店的騎樓邊看著外頭的雨析漓嘩拉地下個不停,這下子真的是糗大了,竟然變成專程請一天假來瑞芳鎮上吃早餐,真的是糗大啦。



這頓早餐大概吃了半個多小時,然後外頭的雨竟然不可思議地慢慢地歇緩了下來,於是我還是硬著頭皮撐著半路買來的雨傘慢慢地沿著河堤往上游走去。沿著溪畔看去,整條基隆河竟然乾枯得快要見底了,許多之前溪水洶湧的潭區及急流如今只剩下娟娟細流,雖然還是看得到溪底成群的魚兒在翻滾啄食青苔,但是這麼少的流量真的不知道如何下竿釣魚才好。



我沿著溪邊走了大概20分鐘左右,最後來到了上游的攔河堰附近,從橋邊往底下觀察了半晌,又抬頭看看天空似乎有放晴的跡象,於是決定下到溪床開始釣起魚來。我這幾年釣溪流釣都是拿21呎Shimano銀溪溪流竿,搭配著0.3號碳纖子線,30號以上的手工巴爾莎木浮標釣魚。今天準備了路上買的7-11吐司麵包,以及冰箱裡頭冰到快變質的伊摩加夫拉庫當做釣餌。



(下圖:我溪流釣的標準配備,拿21呎硬調Shimano銀溪溪流竿來釣浮標釣)





標點選的是攔河堰下方的流頭緩流,找溪流底部有石塊分布的邊緣開始誘釣,一下竿沒多久就開始接二連三釣起小溪哥跟石斑魚。坦白說拿這麼笨重的溪流竿釣這種體型的小魚,只能勉強說是訓練自己掌握揚竿的Timming,還有就是順便也練練臂力吧。



隨著釣餌不斷地消散在溪底,我開始有預感會釣到大傢伙,只是我卻很擔心0.3號線應該撐不了幾秒鐘吧,何況剛才已經被一尾石班拉斷過一次了,就在想著想著間浮標突然快速地往下頓了一下,才一揚竿竟然竿頭重重地被凹了下去,我才要順勢往下游放低身體讓竿,竿先馬上鬆弛反彈回來,只剩下一段子線在空中飛舞。



(下圖:突然來襲的小野鯉)





於是只好綁上0.5號的碳纖線繼續釣魚,在食慾不佳的枯水期,拿21呎的溪流竿,用30多號的大浮標,搭配著0.5號的超粗子線,在水深不到2 呎的區域釣魚,坦白說,很可能會引來別人的側目與嗤之以鼻吧。反正這種情形也不是第一次了,我還是繼續在同一個標點誘釣著溪流頭的大傢伙。換上粗線之後小溪哥上鉤的機率果然一如預期大幅的減少,不過石班的釣獲率還是差強人意,後來還把早上拉斷我0.3號子線的石斑魚釣上來,半截線頭及4號紅色秋田狐還牢牢地掛在這尾石班魚的下顎上頭。



過沒多久,預期中的小野鯉果然來襲,雖然只有半斤多的體型仍然將溪流竿拉得斯斯作響,在基隆河流域釣魚最怕釣到野鯉跟阿嬤魚,尋常的溪流釣組遇到這兩種力道驚人的魚種,幾乎都是完全沒有招架之力,竿竿都在瞬間秒殺。在瑞芳以下一直到汐止附近的基隆河段有數量驚人的小野鯉群棲息,許多玩擬餌或毛鉤的釣友都喜歡來這裡拿這些淺水野鯉當練習對象,有些上鉤的鯉魚有數斤以上的體型,以溪流釣的裝備拉起來相當的過癮。



(下圖:一個上午差強人意的收穫)





每次來基隆河或雙溪河釣溪釣總是會遭遇到野鯉來襲,有時候連21尺溪流竿搭配0.6號的子線都不堪一擊,不過也有幾次遇到野鯉成群來訪,拉了一小群斤級野鯉之後隔天手痠疼得哀哀叫。這種體型的野鯉坦白說並不值得專程來釣,畢竟比起那些能在瞬間將21呎超硬調鯉竿拉到竿先插水,2.5號子線硬生生崩斷的超大物來說,這些1、2斤的小朋友只能說是溪流釣魚的意外驚奇而已。



(下圖:大拉拉地就在瑞芳街旁基隆河畔灑網捕魚的中年男子)





接近中午的時候天空果然變晴朗起來,不過這個時候魚訊也完全停止,然後我提著裝備往下游一處平瀨移動,接著又試探了20多分鐘也沒有熱絡的魚訊,於是就收拾裝備回頭往車站的方向走回去。



我在回程的溪邊竟然看到一位中年男子大拉拉的就在瑞芳街上的基隆河畔灑網捕魚,我在路邊堤岸上頭觀察了幾分鐘的時間,竟然就看到兩次的收網都是滿滿的溪哥、石班以及盈尺的竹竿頭,顯然這些非法捕魚客才是枯水期溪流魚類真正的殺手。



(下圖:夏末午後的月台)





(下圖:奔馳而過的電車)





(下圖:藍色的天空)





我在等火車的空檔坐在月台上享用一個60元的瑞芳礦工月台便當,我邊享用著美味的月台便當,邊欣賞著遠處山際線上的藍色天空,緩緩飄過的雲朵,熟悉的遠方山景,呼嘯而過的通勤電車,心裡想著:「今年的秋季已經來臨了,而這一季的溪流釣也合該接近尾聲了吧!」。



在過去的十年時間裡頭,我常常搭著這一線的火車在沿途的溪流邊及海岸釣魚,那真的是一段非常美好、值得細細回味再三的時光。在封溪之前的雙溪流域,基隆河畔的大華、三貂嶺以及侯硐車站,還有秋冬的東北角海岸,石城沿海、大里路橋下、大溪港,都有自己許多難忘回憶及釣遊的足跡。



隨著年紀慢慢的增長,突然間自己會停下腳步來抬頭去看看走過的路途,然後再回過頭來看看前方不可知的未來,這個時候你會驀然驚覺到原來自己已經失去了很多很多。



我一直到2006年底才開始認真地以數位相機記錄自己每一次的出門釣魚及旅行,然後隔年開始在這個部落格空間留下許多的照片與記錄文字,只不過是想要在歲月無情的流轉當中,竭力地挽留住些片斷插曲,在再平凡不過的人生中留下一些屬於自己的色彩與痕跡。





20080830-外雙溪探勘日記

20080830-外雙溪探勘日記



我每次搭淡水捷運經過士林到芝山之間的路段的時候,總是會仔細地觀察窗外的外雙溪,心裡頭老是盤算著找一天來這裡試釣看看,雖然外雙溪在故宮以上的溪段我還算熟悉,不過東吳大學以下的這段流域我就真的從來都沒有造訪過。剛好上個月山野釣遊雜誌以一篇專文介紹了這處流域的現況,於是更加深了我親自一探究竟的念頭。碰巧今天上午我的行程空了下來,我於是在中午進公司加班之前的這段時間先來到這裡探勘看看。



我大約六點多就來到士林橋上方的河岸邊,然後沿著河岸邊觀察邊拍照,一直走到仰德大道下方的復興橋為止,接著回頭開始沿著溪邊邊散步邊試釣。今天只帶釣鱧魚的軟蟲裝備出門,原先的用意也是打算來看看這裡鱧魚的生態及釣況,在3個多小時的探勘期間算是把這一公里半的河段大致上看了一次,簡單的心得紀錄如下:



1. 復興橋到雨農橋之間的河段基本上是平地溪流的景觀,清澈的溪水及石礫質的河底棲息著相當多的溪哥、石斑等溪流魚類。此外,從旁邊溪釣朋友的漁獲裡頭還看到了土鯽魚、小鲤魚及竹竿頭。尤其是竹竿頭,從溪邊的觀察可以看到一些都是超過40公分以上的大傢伙。這裡的確看得到一些泰國鱧魚在岸邊緩流處棲息,大約都是1斤上下的尺寸,可是今天都不吃我的軟蟲。



(下圖:復興橋下方的河段基本上是清澈的平地溪流)









(下圖:這裡的淺河灘有非常多的溪哥及石斑棲息,是可以練習溪釣技巧的釣場)





(下圖:再下游一點的緩流有很多小野鯉及大竹竿頭)





(下圖:今天出門釣魚所帶的軟蟲裝備)





(下圖:旁邊釣魚的朋友)





2. 從雨農橋到福林橋之間的河段,則是介乎溪流與河川之間的型態,這個河段有相當數目的淡水豆仔魚群棲息,有一些體型還超過30公分,成群在淺瀨區域活動看起來很壯觀。接近福林橋附近有一處水門,水門底下汙濁的淺灘棲息著數量頗多的鱧魚,體型都在2~3斤之間,在這裡下竿的釣座位置相當的有限,兩側都是茂盛的樹木及草叢,因此只能從路邊的欄杆邊拋投。



我在這裡釣魚的情形相當的滑稽可笑,首先要先將釣組以過頭法拋過大約1個人高的不鏽鋼欄杆,接著我要依靠在欄杆邊,把上半身伸出欄杆外,然後才能夠開始晃餌收線,等到釣組捲回來之後再把身體收進欄杆內側來,再繼續剛剛拋投的動作,我重複這樣的動作釣了大約一個小時的時間,引來過往散步及騎腳踏車路人的側目相視。在這段期間總共釣到兩次魚,第一次拉到靠近自己下方的水門邊,可是在將這尾接近3斤的鱧魚徒手拉上十多呎高的路面時半途脫鉤而去。第二次則是在收線的半途就脫鉤而去,這是因為上半身已經僵硬得難以確實揚竿作合的緣故。



(下圖:雨農橋下方的河段還是平地溪流的景觀)





(下圖:河底長滿了豐富的底藻,這裡有很多的淡水豆仔魚族群)





(下圖:接近福林橋的外雙溪已經是河川的型態)





(下圖:水門前方的這處潭區有相當數量的大鱧魚)









(下圖:福林橋下方的河道景觀)









3. 從福林橋到士林橋的這段河段實在是髒得非常的要命,我連下竿釣魚的胃口都沒有,我只釣到福林橋下方就收拾裝備不釣了。旁邊一位玩Spoon的朋友誘了大半天也沒釣到什麼傢伙,於是我也收竿不釣了。



4. 從今天實地的觀察來看,從雨農橋到福林橋之間比較接近福林橋這邊的河段,是這附近最符合鱧魚棲息的河段,事實上不僅僅是水門附近會有鱧魚,在河岸邊應該也都可以釣到魚才對,只不過我來的時間是開始進水漲潮的時段,一般來說這不是釣鱧魚的好時間,應該選滿潮之後開始退潮的時間比較適合,這是參考從冬山河所累積的經驗。



5. 我今天還在水門上游一點的淺灘看到一尾水族館賣的銀龍,真是夠了!台灣人到處丟棄寵物的習慣實在讓人搖頭嘆氣。我用軟蟲誘了大半天,這尾銀龍只是好奇地湊過來看看,完全沒有咬餌的意願,只是萬一真的給我釣上來該如何處理恐怕也是非常傷腦筋的事情。



6. 坦白說,在這裡釣魚並不是件非常愉快的事情,除了河水實在是相當骯髒之外,面對著到處林立的混亂建築物,以及人聲鼎沸、喧囂吵雜的環境,這對已經在這個都市裡頭工作了大半週的我而言,其實也是難以承受的沉重。釣魚就是要到人煙稀少的山巔海際,面對著青翠自然的山景,以及開闊蔚藍的天空及海洋,才是能夠放鬆與紓壓的環境。







2008年9月8日 星期一

2008-0823-釣魚日記

2008-0823-釣魚日記


從今年入夏以來,我常去的幾處宜蘭河邊鱧魚釣場的釣況,其實並不算是那麼地令人感到滿意的,尤其是清晨時段的釣況竟然出乎意料之外的冷清,反倒是黃昏時分多少都能有著還算差強人意的釣況。這樣的情況到底是跟河岸邊頻頻出沒的沉底釣客有關,抑或是受到今年河岸邊水生植物的生長狀況良好、兩棲蛙類的族群密度繁盛的影響,著實讓我百思不得其解。

2008年9月1日 星期一

20080814-釣魚日記

20080814-釣魚日記



今天下午又抽空回去了一趟宜蘭,原本是要跟師傅討論一下整修工程的進展,可是沒想到回到新家工地之後才知道今天師傅臨時回台北去了,因此就這麼白白地請了一個下午的假。我只能無奈地在新家的工地看了幾圈,然後開著車打算來到河邊釣魚。卻沒想到這個時候天空突然之間下起了大雷雨來了,這下子似乎連釣魚的機會都沒有了。



儘管如此我還是繼續開著車在河堤邊東繞西繞地,最後來到慶和橋下方這處勉強可以躲雨的釣場來下竿。只是此刻天空中的閃電還是到處飛舞閃耀個不停,幾次巨大的閃電幾乎都是在不遠處的樹梢上頭略過,我根本連拿起釣竿的勇氣都沒有,於是只得又匆匆地收拾釣具回到車上躲雨。



趁著下大雨的空檔我又回去新家查看一下窗戶是否有關好,沒想到就在這個時候天空中的烏雲開始慢慢地散開了,原本聲勢驚人的大雷雨也終於停歇了下來。我於是又回頭來到靶場附近的河邊打算繼續來釣鱧魚,反正今天下午的每件事都是出乎自己意料之外的,或許也能釣到出乎意料之外的大傢伙吧。



剛下過與的空氣還是相當的悶熱潮濕,我先從靶場菜園邊的釣點開始下竿,大約是試了半個小時之後並沒有明顯來咬餌的跡象,看起來這附近的鱧魚應該已經被那批沉底釣客釣得差不多了。我只得沿著河岸邊來到上游出水口下方的筊白筍田外側下竿,幾分鐘之後終於在河心邊緣的草叢底下釣到今天第一尾的漁獲,是一尾大約斤級左右的小鱧魚。



(下圖:今天第一尾小鱧魚)





(下圖:利用流動的河水將軟蟲帶入草叢底層的技巧示意圖)



釣上這尾魚獲所使用的技巧相當的有啟發性,原來今天的河水因為下過雨的緣故因此比平常高出大約1台尺左右,河水的流速因此也加快了不少,因此我利用了河水的作用將軟蟲帶入平常很難穿越到達的水生植物區底層,標準的手法是先將軟蟲拋投到上游的河心邊緣,然後在軟蟲入水之後稍微含住釣線,接著順勢感應水流沖刷的力道將軟蟲帶到河心邊緣的水生植物區邊緣底層,這個時候就要開始收回釣線,同時讓軟蟲貼著植物底層的邊緣慢慢地游回到岸邊的淺灘區。



這樣的手法技巧可以讓軟蟲深入水生植物的根部區域,讓蟄伏在底下的鱧魚探出頭來追咬。這個策略的確非常的有效,接連來追咬了好幾次,最後終於被我釣上來這尾小鱧魚。



接著我又來到兩個禮拜前釣得很不錯的水門下方的出水口釣場,由於之前使用的Gambler軟蟲已經完全使用殆盡,因此拿出了鱧魚最會咬的4英吋ZBC Tab Tail Grub出來撐場面,不過今天由於水位比較高的緣故,因此河岸邊的水生植物幾乎都被淹沒在水面下,因此也不用採用水草頂層的攻略手法,反倒是直接使用Carolina Rig的穿梭式誘釣策略。



(下圖:利用Carolina Rig在水草區邊緣的穿梭式誘釣策略釣上來的鱧魚)









於是我將中通鉛底下的釣線長度設定在大約40公分左右,然後將釣組使勁地拋投到下游面的岸邊水草區域,接著以緩慢的收線速度牽引著軟蟲輕輕巧巧地巡遊過水草邊緣。這個手法果然立刻奏效,不到幾分鐘就釣上來一尾兩斤左右的鱧魚,看來Carolina釣組還是非常的Powerful。這個時候已經超過6點20分了,天空開始慢慢地暗了起來,儘管如此,我還是非常地期待能夠在收竿前再釣上一尾鱧魚,於是繼續耐心地以相同的手法在昏暗的河邊繼續釣魚。



就在天幾乎要完全昏暗的時候,我的釣竿突然間重重地卡住了什麼東西似的,我下意識地用力揚竿作合,結果一陣強大的力道立刻將釣竿狠狠地往下凹了下去,接著捲線器不停地唧唧出線,好久沒有聽到這種狂奔出線的聲音了,還好我原先就已經將捲線器調整到適當的緊度,因此還能跟這尾大魚奮力一拼。只不過這尾魚的力道真的是不錯,我硬是被拉倒了幾次釣竿,只得邊出線邊讓竿,過了好一會才將這尾鱧魚拉出水面。



在昏暗的幕色下仔細一看,應該是超過兩呎的大傢伙,我趕緊拿出磯釣撈網小心翼翼地打算撈魚,結果這尾卡在水草堆裡頭的鱧魚硬是又往下狂奔了幾次,我只得又讓了幾次竿,終於好不容易將整坨水草連魚給撈入撈網,很久沒有這種非常沉重的重量感了。



(下圖:體長67公分,重量超過4斤的大傢伙,真是費了一番手腳才順利釣上來)









拿到岸邊草地上仔細一量,體長的確是超過兩呎的67公分,重量應該在4台斤以上,只可惜今天沒到手秤來因此無法知道確切的重量。而我使用的那尾軟蟲連鉤子完全被吞入口中,我連拔鉤的空間都找不到,弄了大半天竟然將鉤子給折斷了,於是只得將還吞著半根鉤子的大鱧魚給放回水中,因為也沒帶撐嘴器實在是很沒辦法的事情。



今天在下過大雷雨的黃昏前兩小時釣上來三尾鱧魚,也算是差強人意的結果,不過今天倒是又發現了幾個心得值得記錄與討論。



1. 今天拿的是從台北專程帶回來的7.6呎Driver路亞竿,這把硬調性的萬用路亞竿果然一如預期地比軟調性的V3要來得強悍許多,坦白說要不是使用這把Driver竿,今天的三尾鱧魚恐怕只能釣上來最小的那一尾。除了著鉤的確實性之外,強韌的腰身讓我能夠與4斤級的大鱧魚在水草茂生區域一拼高下,要是換成V3的話根本連拉出水面都會有問題,因此,這把Driver應該是目前手頭上的標準配備吧。



2. Carolina Rig的確非常適合釣鱧魚,特別是使用Grub軟蟲的場合,今天在使用這種釣組的時候發現到長子線(30~40公分)撘配緩慢的收線速度,沿著水生植物區域的底層邊緣緩慢游動,的確會吸引鱧魚前來追咬。



3. 利用水流的幫助將軟蟲帶到河心邊緣的底層,是今天偶然間發現到的技巧,這跟在花蓮溪釣何氏棘魞所使用的放流手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可以吸引躲藏在水草底層深處的鱧魚出來咬餌。



(下圖:這尾鱧魚還真的是不小)





4. 從今天黃昏的咬況來看,下過陣雨之後鱧魚的活性的確會增加,這是炎熱夏天釣鱧魚的好時機。



5. 黃昏天黑時分大鱧魚洄游出躲藏的區域,來到淺灘區來覓食,因此可以利用波浪尾的Grub軟蟲來誘釣,有沒有加夜光棒好像都無所謂,看來鱧魚的確具有某種程度的夜行習性。



以上是今天黃昏的釣魚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