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8日 星期五

溪流浮標釣的石斑魚專用順鉤

溪流浮標釣的石斑魚專用順鉤



生活在台灣本島清澈溪流裡頭的石斑魚,一直是許多溪釣愛好者最喜歡的目標魚種,石斑魚上鉤之後的持續拼勁與掙扎力道,相信釣過這種魚的人應該都會感到印象相當深刻。尤其是在水花四濺、流水奔騰的清澈激流裡頭,以纖細的溪流釣裝備來跟大石斑周旋,總是那樣地讓人感到血脈賁張、興奮不已。



一般來說,本地的釣友大多會採用沉底直感釣及浮標漂流釣兩種方式來釣取石斑魚,其中直感釣的釣組設計與操控的手法與一般溪流釣苦花的方式大同小異,針對的釣場環境也大多是一些手竿浮標釣難以企及的特大急流、本流流心、以及深水的淵潭。浮標漂流釣的釣組設計則大多沿襲自溪哥釣組,只不過在配鉛量及浮標號數上頭針對石班所棲息的激流環境來做一些修正與調整。嚴格說起來,釣石班魚的浮標釣組與溪哥的纖細釣組還是有許多明顯不同之處,包括了前面提到的配鉛量與鉛粒的排列方式,浮標的號數、尺寸甚至外型顏色,操竿的手法以及使用的餌料,還有就是這裡要簡單介紹的魚鉤。



台灣的溪流釣魚活動基本上還是沿襲自日本方面的觀念、技巧與裝備,雖然這20餘年來本地的釣魚前輩先進的確針對台灣的溪流環境及對象魚種,發展並改良出許多適合本地的釣技與方法,不過溪流釣的專門裝備直到今日幾乎都還是日本產品的天下。事實上,除了溪哥魚之外,日本四島並沒有出產本地溪流的石斑、苦花等魚類,日本大廠當然也不太可能專門為台灣這個小市場設計及生產所謂的石斑專用鉤或是苦花魚專用鉤,因此,沿襲使用日本其他魚類的專門魚鉤也成為不得不然的結果。



台灣溪流釣自日本引進的魚鉤大略上可以分成三大類:清流釣(或小物釣)魚鉤、鱒魚溪流釣專用鉤以及日本鯽魚專用鉤。其中清流釣的「袖型鉤」、「秋田狐」、「秋田袖」等等產品,幾乎是目前台灣本土溪流釣的主流魚鉤鉤型。鱒魚溪流釣專用鉤開始流行是最近幾年的事情,使用的人基本上還不算太多。日本鯽魚專用的魚鉤傳入台灣的時間則更早,目前許多喜愛釣本土鯽魚的族群都是使用這方面的鉤子。



(下圖:這款Gamakatsu出品的鯽魚順鉤是我在溪流浮標釣石斑魚用的專門順鉤)





在這些日本鯽魚專用鉤裡頭,有一款藍色的「へラ角ヒネリ」鯽魚專用順鉤,近年來一直是台灣釣泰國蝦的標準專用鉤,而這種色彩與形狀都相當奇特的鯽魚順鉤,就是我自己一直以來溪流浮標釣石班魚的專門魚鉤。



這種魚鉤在Gamakatsu的型錄上一共有2~10號九種尺寸,本地釣具店大概可以買到2~7號的尺寸,不過一般店頭看到的都是3~5號釣泰國蝦最常用的號數。這種魚鉤拿來釣溪流石斑有以下幾個特色及優點,首先,這種鉤子的重量相對較輕,不像其他短炳的溪流鉤大多是粗骨質重的構造,因此釣餌在石塊林列的溪流底部漂流的時候不容易下沉而掛底。



再則,這款鉤子與石斑魚口器構造上的搭配性竟然出人意料之外的好,這一方面是前面提到的輕量鉤身以及容易吞食的短炳構造,一方面這款鉤子作合著鉤的角度很好,浮標一有反應幾乎是揚竿就命中,不太會發生失手脫鉤的情形。第三個優點則是這款鉤子的鉤尖相當鋒利,鉤腹的轉折角度又剛好可以牢牢地掛在石斑的嘴上,因此幾乎不會有上鉤之後意外脫鉤的情形。



這款看起來相當纖細的鯽魚順鉤其實是相當的堅固牢靠,不過還是要建議大家買Gamakatsu原廠出品的日本貨品質比較好,我自己使用這款順鉤釣石班魚的這些年裡頭,只有一次在雙溪的柑腳溪被一尾不明大魚拉直魚鉤逃逸,除了這次之外,這款順鉤從來沒有在鉤身結構上失敗過。此外在河釣鯽魚的時候我也常使用這款順鉤,意外釣到2~3斤級的小野鯉的情形也不計其數,從來不曾因此而被拉直魚鉤,其強度的優異性應該是無庸置疑的。



(下圖:我溪流釣的哥兒們老孫也是該款順鉤的愛好者,照片中的這些石斑魚都是臣服在這款順鉤的威力之下)





不過這款順鉤的確是有一些缺點要說明,首先,短炳的鉤身不適合使用活餌來作釣,一方面是短柄鉤身掛活餌的難度較高,一方面沒有倒刺的順鉤設計很容易讓活餌脫落,特別是以溪蟲來釣石班魚的時候特別的嚴重。



第二個缺點是溪哥魚或是馬口魚脫鉤逃逸的機率非常的高,特別是體型在10公分以下的小魚,幾乎都會在半空中抖動而脫落,大溪哥的話就比較沒有這方面的問題。此外,苦花魚、竹竿頭以及其他的溪流雜魚都可以有效的作合取魚,不用擔心順鉤會造成半路脫鉤的情形。因此,如果頻頻上鉤的溪哥或是馬口魚真的讓你難以割捨的話,那就真的不建議你使用這款順鉤來釣魚。



基本上,這款鯽魚順鉤是以練餌或是吐司麵包來釣溪流石斑的專用鉤,而且僅僅適用於浮標漂流釣的釣法場合,在沉底直感釣使用的時候脫鉤的比率相當地顯著,因此並不建議搭配沉底直感釣組使用。體型在15公分以下的石斑魚可以採用4號鉤,15公分以上則建議採用5號鉤,這是我目前溪流釣石班標準的搭配方式。在有阿媽魚或是野鯉群出沒的溪流,則可以採用6號鉤來搭配,不過4號及5號的該款順鉤應該是必要的尺寸配備。



這是我溪流浮標釣石班魚的個人經驗,提供給大家參考看看。







2008年3月26日 星期三

49元的軟蟲鉤收纳盒

49元的軟蟲鉤收纳盒



我平日收藏各種軟蟲鉤的專用盒子,既不是日本大廠出產的專門用品,也不是美國網路商店上頭琳瑯滿目的美系產品,而是台灣隨處可見的十元量販商店的便宜產品,這個自己動手花不到十分鐘就可以製作完成的軟蟲鉤收纳盒,不但可以用來收藏各式各類銳利異常的軟蟲專用鉤,也可以拿來收纳其他專門魚鉤使用,最吸引人的地方是,這個相當方便好用的軟蟲鉤收納盒只需花費49元新台幣。



(下圖:這種十元商店裏頭買到的盒子其實是日常藥品的收納備忘盒,定價只有區區的新台幣49元)





(下圖:材料及工具包括下圖:盒子一個、鋒利的美工刀、雙面膠帶、直尺、簽字筆及一片包裝用的泡棉)





(下圖:將盒子裏頭的小收納盒取出來,可以拿來收納其他的釣魚小道具。)





(下圖:這種白色的泡棉電子產品使用最多,花點功夫就不難找到,也可以用水族箱過濾器的泡棉來代替,如果要收納毛鉤的話倒是建議使用過濾器泡棉比較合適一些。)





(下圖:先拿直尺量一下盒子的內部空間尺寸)









(下圖:然後在泡棉上以簽字筆劃好切割線。)









(下圖:以鋒利的美工刀小心地沿著切割線裁剪。)









(下圖:接著由泡棉的橫剖面中心以美工刀均分切割,這是因為泡棉的厚度太厚的緣故。)









(下圖:然後試看看切割的尺寸是不是可以剛好放入盒中。)









(下圖:接著在泡棉平的那面貼附雙面膠帶,然後邊緣也要貼以免使用一段時間之後泡棉裂開。)













(下圖:接下來撕開貼好的雙面膠帶,然後小心地放置到盒內緊密貼附。)









(下圖:完成後的軟蟲鉤收纳盒。)





(下圖:然後在泡棉上以美工刀切割出幾條鉤尖槽,方便鉤子的掛附及取卸,最後完成一個簡單的手工自製軟蟲鉤收纳盒。)





















(下圖:這種收纳盒使用起來非常的方便,各種千奇百怪的軟蟲鉤都可以一目了然,無須到處翻找一包包的鉤子,可以迅速地挑選合適的鉤型與尺寸。)





(下圖:一般的釣魚背心外側口袋可以剛好一次同時收放兩個軟蟲鉤收纳盒,真的是配合得天衣無縫。)







這是我自己長期以來使用的DIY心得,分享給各位朋友參考看看。











2008年3月19日 星期三

20080308-釣魚日記

20080308-釣魚日記



我家寶貝女兒小妞妞打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就成為我跟Ally兩家人最鍾愛不過的心肝寶貝,尤其是我那居住在淡水魚人碼頭附近的岳父母,簡直是把小妞妞這娃兒當成了寶一般地抱在心頭上細心呵護著。可是自從過年後Ally坐完月子結束,小妞妞就只得帶回宜蘭家裡拜託我老媽照顧,而我岳父母雖有千百個難以割捨,可是卻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為了體恤兩老人家思孫心切的心情,我跟Ally決定只要有空就帶妞妞回去淡水小住個兩三天,好讓兩位老人家能夠稍為享受著含飴弄孫的天倫之樂。



(下圖:我們家可愛的小妞妞是大家的心肝寶貝)

















因此這個周末特地回到淡水的岳父母家中暫住兩天,也就沒辦法一如往常地到宜蘭河邊來釣魚,我在幾天前特地上網去找尋了一下淡海及三芝一帶可能棲息著鱧魚的野塘與池沼的資料,想要趁著這趟回去淡水的機會好好地探勘一下附近的釣場。雖然說淡水附近是有幾處還算不錯的海釣釣點,不過一來是這些熱門釣點平常都是相當地擁擠熱鬧,再則,我也不想因為跑去海釣而把自己弄得一身腥羶味又回到岳父母家中,因此,才會決定就輕裝簡便地去釣釣假餌吧。



一大早我開著車沿著淡海新市鎮附近的小路往三芝的方向沿路探勘路邊的大小水塘及湖沼,原本想說這些廢棄許久的野塘應該可以釣釣魚吧,結果幾乎每個野塘旁邊都有警告外人不得擅自釣魚的警告標語,有些警告的語句還是非常的強烈刺耳,像是「釣魚的人你家XXX」、「….移送法辦」一類的強烈措辭,坦白說池塘的主人大可不必如此,只不過是釣魚吧,不然就公開收取釣魚費用不是皆大歡喜嗎?更何況我在池畔看來看去個大半天,其實也看不到什麼比較像話一點的魚群出沒,真的要跟我收錢的話我還真的得好好地考慮一下。



(下圖:這些淡海周邊的野塘都有禁止釣魚的標示)









除了警告釣魚的告示之外,更令人氣餒的是有一些航照圖上原本有標示的池塘,到了現場竟然是怎麼找都找不著,後來詢問了當地釣具店的老闆才知道一些野塘已經被人填平,當地的開發建商準備破土興建集合住宅,說起來台灣的釣魚人真的是很悲哀,過不了多久恐怕連一處可以釣魚的地方都不容易找得到。



這下子我就沒辦法了,於是只得繼續開著車往三芝的方向前進,沿途每個釣具店都停下車來逛逛,一方面打探一下附近的釣魚情報,作為下次再來造訪時候的參考,一方面也順便看看能不能買到一些便宜又實惠的釣具。後來得到的消息是富基漁港最近黑毛的釣況不錯,十八王公附近的路亞海釣也有不錯的咬況,此外又順利地買到1斤半重的一錢半中通圓鉛,總算解決最近中通鉛面臨缺貨的窘境。



我接著就到三芝漁港去逛了一下,雖然沒有帶任何海釣的裝備,不過既然來了還是拿出軟蟲釣組出來試釣看看,或許能夠順利釣到幾尾藏身於防波堤下的海釣底物。下竿時候的潮水剛好是漲潮時分,岸邊有幾位手竿釣烏魚的釣客,遠方的防波堤上則有一位黑鯛的前打玩家,而我則是站在內堤上毫無目的地隨意到處探釣。



(下圖:三芝漁港的遠眺景色)









在接下來的一個多小時裡頭,我沿著港區的堤防四處探釣,原本以為多少都能夠釣到幾尾在堤岸邊穿梭覓食的幓科魚類,結果卻是連一尾小雜魚都沒有釣到,身旁的烏魚釣客也是釣況冷清,一把一把的烏魚誘餌不斷地施打到海中,可是海面上卻連一點烏魚搶食誘餌的現象都沒有看到,前打玩家的白蝦也是毫無任何被啄食的動靜,整個港區竟然都沒有明顯魚群靠岸吃餌的情形。



於是今天一早的釣魚活動最後就成了揮竿運動時間,然後在九點左右就打道回岳父母家繼續扮演著乖女婿、好爸爸的角色,至於釣魚呢?那就等下一趟再來的時候再說吧。







2008年3月18日 星期二

20080302-釣魚日記

20080302-釣魚日記



天才剛亮,我就來到昨天早上成群鱧魚聚集的這處釣場,只是想要來試看看今天的鱧魚是不是還是成群地聚集在這處小溪流的匯流處,雖然說昨天早上的釣況是出乎意料之外的熱烈,但是我始終怎麼也想不透到底是什麼原因使然,會讓這麼一大群的鱧魚群聚在這個小小的會流口處。



雖然說台灣是地處炎熱的亞熱帶地區,但是宜蘭地區3月初的氣溫其實還是普遍地涼爽了一點,更何況今年冬天的低溫現象已經是宜蘭地區過去十年來少見的情形。此外昨天早晨的氣溫其實還是稍微涼爽了一些,河水的溫度也算是冰冷了一點,可是昨天早上河裡頭的鱧魚似乎沒有因為這樣而降低活力,相反地上鉤之後掙扎力道之猛烈還真的讓我大吃了一驚,因此,我今天一早還是想要來看看究竟是怎麼的一回事。



今天清晨的氣溫雖然還是依舊感覺涼爽了一點,但是由於是陽光露臉的晴天的緣故,因此,大概過了八點左右很快地就感覺到溫暖了起來,甚至於到了十點多收竿的時候,還會讓人感覺到稍微的悶熱起來,無論如何今天看起來似乎都是一個鱧魚會恢復活力而咬餌的釣魚天。



可是稍後的發展竟然完全地與我的預期背道而馳,我除了在這處釣場毫不死心、不屈不撓接連釣了兩個小時之外,並且還到下游另一處匯流口附近去試看看鱧魚是不是跑到了不同源頭的支流處聚集,然後又回到宜蘭河流域多試釣了一個多小時,位的就是想要證明看看是不是不同的流域裡頭的鱧魚也會有相異的行為與習性。



然而最後的結果是三處釣場的鱧魚竟然完全都不來吃餌,雖然天空是如此的陽光燦爛,河岸邊的氣溫也回升到了大約20度左右的溫暖狀態,可是三個完全獨立的水系裡頭的泰國鱧魚竟然都完全失去追咬軟蟲的興趣,這真的是讓我百思不得其解的結果。



在第一處會流口釣場的河岸邊,已經完全看不到昨天異常聚集的那一大群鱧魚的蹤跡,我不但沿著河岸邊看邊找了大約一百多公尺的河段,並且在岸邊的高地上仔細地觀察淺灘邊的水底狀況,結果除了大群的吳郭魚及鯁仔之外,完全看不到任何泰國鱧魚的蹤跡。這處河岸是我觀察泰國鱧魚生態習性常來的地方,兩個禮拜前我帶著望遠鏡趴在岸邊的高地上,整整觀察了一尾鱧魚與鯁魚群之間的互動行為長達30分鐘之久,我的奇怪的舉止還引來附近老農夫的關切,可是今天一早這裡竟然連一尾懶洋洋地趴在河底的鱧魚都見不到,更別說是昨天那一大群兩三斤體型的鱧魚。



(下圖:今天這一整盒的軟蟲竟然完全得不到鱧魚大哥們的青睞)





接著在第二處釣場我大概又釣了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這裡是一段水深在一尺左右水流和緩的的淺河灘,雖然底下的鱧魚似乎有來尾隨軟蟲的跡象,但是卻也是連一個輕微的追咬現象都沒有發生,這的確是非常奇怪的情形,後來我在大約九點鐘左右回到宜蘭河流域來試看看其他水系的咬況,原本的用意是想要看看到底是因為水系流域本身的問題,還是說是整個大環境區域的鱧魚群都有相當類似的行為反應,結果是宜蘭河的鱧魚一樣完全地消失無蹤。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坦白說從過年前開始宜蘭河地區的鱧魚咬況就沒有相當的穩定,根據一些老釣手的說法應該是河裏頭的鱧魚開始進入求偶繁殖的季節的緣故,可是我最近沿著河岸仔細地到處觀察,不管是水草區域,淺灘邊或者是障礙物週邊,這些鱧魚習慣躲藏出沒的地點裡頭,其實完全看不到兩兩成群的求偶鱧魚,更別說是色彩鮮豔的小鱧魚群,所以應該不是求偶季節來臨的緣故。



根據日本釣鱧魚書籍的說法,一年之中鱧魚會有兩個時段吃餌的意願明顯低落,一個是低水溫時期的冬季,一個則是春天的求偶季節,雖然日本本土出產的是早年從中國大陸移植過去的朝鮮鱧魚,與本地原產於熱帶東南亞的泰國鱧魚品種有所不同,不過根據本地老釣手的說法宜蘭河的鱧魚的確也會有求偶季節短暫停止進食的現象,至於冬季的低水溫效應坦白說並不如想像中那樣的明顯。



儘管今年冬天的低溫讓人印象深刻,但是宜蘭河裡頭鱧魚的活動其實並沒有進入完全停止的冬眠狀態,這跟發生在冬季嚴寒的日本本土的現象的確是有所不同,即便是寒流來襲氣溫降低到七、八度左右,宜蘭河裡頭活動力大減的鱧魚還是多多少少都會前來試探性地追咬我的軟蟲,雖然的確發生過幾次完全釣不到魚的窘境,但是也不會說長時間裡頭完全都釣不到魚,因此,低水溫的影響其實是很難說得準的事情。



我實在是猜不透為什麼鱧魚會有這種異常集結群聚的現象,我也想不透才一天的功夫原本聚集的鱧魚群竟然會完全消失無蹤,更想不透的是為何在氣溫明顯回升晴空萬里的早晨,河裏頭的鱧魚群完全沒有進食及追咬軟蟲的意願。



比較可惜的是今天下午我沒有再回去河邊試看看下午的咬況,這是因為我觀察到最近宜蘭河的鱧魚群如果早晨沒有明顯的咬況的話,通常當天黃昏的狀況反而會異常的熱烈,許多3~4斤的大鱧魚都是在黃昏前的兩個小時內上鉤的,或許這是因為經過一個上午的陽光照射之後,回溫的河水讓底下的泰國鱧魚恢復活性的緣故吧。



只是不管如何,我對河裡頭這些頭鱧魚群的了解還是太少,雖然在這處水域觀察及垂釣這些鱧魚有段不短的時間,但是似乎越是深入地探究這些魚群的習性及行為,就越是讓我感到迷惑與不解,看來我還有很多的功課要下工夫才行。







2008年3月12日 星期三

這一年來我的部落格……

這一年來我的部落格……



一開始會寫自己的部落格,最初只是抱持著新鮮好玩的心態,偶然間Ally說:「既然有那麼多的釣魚照片跟筆記,為什麼不自己弄個部落格什麼的來跟別人分享?」,起初我是真的當這是玩笑話而一笑置之,雖然我接觸到部落格的時間比起許多人或許都要早上很多,很早開始我就從外國的媒體及網站上面瀏覽過別人的Blog,只是從來都沒認真地想過有一天自己也會有屬於自己的部落格空間。



2007年春天,我開始在網路上到處瀏覽Yahoo的釣魚部落格社群,對於許多釣魚同好精采的部落格文章及照片感到非常的新鮮有趣,於是就這麼開始在心裡頭醞釀著建立自己部落格這件事。



只是我這個人做起事情來總是有著鮮明的工程師性格,凡事必須要講求程序及步驟,因此還花了一點時間來研究一下跟Blog相關的資訊,前前後後地花了幾天的時間看來看去,最後還是覺得無名小站的部落格空間及版面比較有鮮明的設計風格,而且在使用上似乎更Friendly一些。



於是,在去年的這一天的傍晚,我在下班之後人去樓空的Office裡頭,開始一步一步地從註冊、選擇版面、建立基本資料等等,慢慢地建構了現在這個屬於自己的部落格天空。



會選擇Tarpon123作為自己部落格的專屬名稱,其實一開始是沒有任何特殊的意義及道理的,坦白說我並沒有花很多時間去思考該為自己的部落格取什麼樣的名稱,當時只是很任性地堅持著絕不取任何有像是「釣魚」、「釣遊」等等一類的專屬性關鍵字,畢竟一開始的想法只是希望把這個部落格定位為自己的「網路釣魚筆記書」,因此,到底會不會有很多人循跡前來這裡瀏覽與拜訪,基本上對我自己而言並不那麼重要。



那天傍晚手邊剛好有一本「Florida Sportsman」英文釣魚雜誌,封面上是一幕巨大的加勒比海海鰱躍出水面掙扎的照片,於是我信手就在註冊名稱空欄上,鍵入了海鰱的英文名稱「Tarpon」,但是由於已經被人家搶先註冊的緣故,因此只得在後面多加了三個數字,最後成為現在這個「Tarpon123」的部落格名稱。



這一年來,我不知不覺之間竟然已經Post上去了139篇的文章,總共81本的相簿裡頭有多達1000餘張的釣魚照片,坦白說,這真的是我最初始料未及的結果。直到最近,由於上傳的照片數量已經超過網站提供的免費空間容量,於是我決定花點年費成為無名部落格的VIP會員,也好讓我的釣魚筆記書能夠繼續地撰寫下去。







我開始認真釣魚的時間很早,大概在國小五、六年級開始就已經無可救藥地迷上釣魚這個活動,從那時候開始一直到入伍服役的十多年之間,因為有學生專屬的寒暑假的緣故,因此一年之中出門釣魚的天數大多會超過100天以上。退伍之後出來工作的這十年間,每年釣魚的天數也始終維持在60~80天之間;畢竟祇要哪裡有魚可以釣,管他有沒有假期可以放,也不管外頭是風吹雨打的惡劣天氣,怎麼也抵擋不了釣魚人的狂熱與勇往直前的決心,這種歷程相信很多喜愛釣魚的朋友應該都會「於我心有戚戚焉」吧!



雖然從很早開始我就已經或多或少地在作釣魚的筆記,但是從前並沒有像現在如此便利的數位相機技術,因此許多當時候的精采釣遊經歷及魚獲紀錄幾乎都沒有保留下來,如今只能保存在自己的記憶或是幾個釣魚朋友的言談回憶當中。這兩年來,我拿著手頭上這款老古董的310萬畫素Sony Cybershot數位相機,開始仔細地記錄收藏每一次的釣遊照片,雖然照片的品質跟解析度並不理想,然而從2006年夏天開始到現在大約兩年的時間裡頭,我竟然也為自己留下了數千幅精彩的紀錄照片。



寫部落格的這一年來,其實對我自己而言也是難以想像的奇妙經驗,每一篇看起來似乎長篇大論的心得文章及釣魚日記,其實是由無數個日常生活閒暇片段所累積出來的;在一邊喝著咖啡一邊收聽CNN新聞的早起清晨裡,在提心吊膽偷偷打字的上班時間的Office,在夜裡歡笑言談聲此起彼落的西雅圖咖啡及Starbucks的玻璃窗台前,在地底下飛速奔馳著的MRT電車上,甚至於在睡眼惺忪哄著寶寶安睡的午夜時分,這一篇又一篇的部落格文字就是這樣一字一句地浮現在電腦螢幕上。



這一年來,透過這個部落格平台認識了一些素未謀面的同好朋友,像是Danny、Bruce、Carp、基河YY、Nicola、iamTmac1以及一面之緣的KuRaG等,這對我來說,其實也是難以想像的收穫。這就像是一場豐盛的人生饗宴,而你們這些朋友就是這場宴會的貴客,還有其他許多靜靜地在我這部落格饗宴裡頭來來去去的不知名朋友們,謝謝你們的翩然蒞臨讓我的這場盛宴能夠如此地豐盛與熱鬧。









2008年3月3日 星期一

20080301-釣魚日記

20080301-釣魚日記



夜裡,我們家可愛的女兒不知道什麼緣故竟然開心著不肯乖乖睡覺,於是我這個愛家的巨蟹爸爸只得半哄半騙地陪著她呵呵地開懷玩耍著,在這天色還未光亮的寒冷清晨裡,我就這麼盡責地陪著我這才兩個半月大的寶貝女兒。



終於在天亮時分,我們家的寶寶還是乖乖地睡熟了,我小心翼翼地將她安置好之後,接著就開著車出門釣魚了,雖然從大半夜醒過來之後就再也沒闔過眼了,不過再怎麼疲憊也沒辦法抵擋得了我這無可救藥的釣魚狂熱吧。



我來到靠近山邊一處小溪流入主流的匯流口處,拿出昨天晚上才剛拿到手的Okuma Aquios AQ2000MS捲線器出來試釣看看,撘配著10磅的粉紅色火線以及大約6尺長的12磅碳纖導線,然後就在這處水深不到1呎半的淺河灘釣起魚來了。



最近由於宜蘭河的鱧魚好像完全消失一般的難以捉摸,因此我開始在這平原上到處尋找可以下竿釣鱧魚的其他釣場,前幾天花了大約一整天的時間,幾乎把整個蘭陽溪北岸的大小河流、野塘給巡視過一圈,因此今天一早就來到這處之前已經挑選好的釣場繼續以軟蟲來釣鱧魚。



幾天前我在這處釣場岸邊以望遠鏡仔細地觀察了一尾鱧魚尾隨其他魚群的有趣動態,因此我知道這裡不但有成群的泰國鱧魚存在,而且似乎還有相當不錯的活力。果不其然,才一下竿沒多久,我就隱隱約約感覺到水底有一些不尋常的騷動,剛開始的時候還搞不太懂怎麼回事,雖然水裡頭的軟蟲似乎好像有被啄咬的跡象,但是我ㄧ開始的注意力其實還是放在如何熟悉及操控這款高轉速的捲線器上頭,因此也沒有多麼去留意到水底的狀況。



過沒幾分鐘,我突然間瞄到左手邊的水面上似乎有不尋常的陰影出現,原本我以為是浮出水面換氣的吳郭魚群,只是當下覺得這些吳郭魚為何沒有在水面上一開一合地呼吸換氣,相反的,這些陰影似乎並未完全地浮出水面上來,而且每尾魚的方向跟姿態似乎都不相同,這跟吳郭魚群大多會往同一個方向呼吸的習慣不太相同。



於是我小心地往後退了幾步,然侯低著身子站上地勢較高的岸邊仔細一看,這一大群的陰影竟然並不是吳郭魚,而是一整群體型大約在2斤上下的泰國鱧魚,我以目視來估計的話大概有20~30尾左右,不過這僅僅是從水面上看得到的,在看不到的河底下或許數目更多也說不一定。



這群鱧魚的行為的確有點出乎我的想像之外,看起來既不像是在覓食,也不太像是求偶期間的頻繁互動,就只是一大群鱧魚在緩緩流動的溪水中聚集在一起。坦白說,我從來沒有看過這種現象,雖然我知道生活在湖泊及野塘的鱧魚群會成群出現在岸邊的雜草區域,但是在河水會流動的水域似乎還是第一次看到這種情形。況且今天清晨的氣溫其實還是有點涼爽,照道理說這些鱧魚應該像宜蘭河的鱧魚一樣完全消失在淺水區域才對,更何況這條山區小溪流所帶下來的溪水應該比宜蘭河的河水還要冰冷才對,為什麼這邊的鱧魚會全部聚集在這個小小的河灘上呢?



(下圖:今天第一尾上鉤的鱧魚)









雖然心中充滿了許多的疑惑與不解,不過我還是把握時間繼續來釣魚,於是我試著將軟蟲小心地牽引通過這些鱧魚群,果不其然底下的鱧魚真的就來追咬游動中的軟蟲,才沒幾分鐘第一尾鱧魚就一口咬住白色的Grub軟蟲,而且更令我吃驚的是這尾鱧魚在上鉤之後,竟然連續兩次使出夏天才容易看到的招牌洗鰓動作,拉力跟拼勁完全不比夏季的鱧魚遜色。



接著隔沒多久,底下的鱧魚又來追咬另一尾也是白色的Jerk Bait,這尾鱧魚上鉤之後的拼勁同樣讓我感到吃驚,這兩尾大約2斤左右的鱧魚所表現出來的活力跟拼勁完全是發生在夏天的模式。我把手伸入水中稍微試探一下河水的溫度,感覺上的確還是非常的冰冷,難道說這些鱧魚完全不會畏懼冰冷的環境,可是這似乎又沒什麼道理啊,這次的寒害的的確確是凍斃了不少的大鱧魚,照理說眼前的這些鱧魚此刻似乎應該躲在水草深處過冬才是啊,這真的讓我一時之間百思不得其解。



(下圖:今天第二尾上鉤的鱧魚)









雖然,在接連釣上兩尾鱧魚之後,原本在水面附近休息的鱧魚群因為受到驚嚇而潛入河心深處,但是還是不斷地來追逐游動中的軟蟲,只不過從這個時候開始,鱧魚群的咬餌動作就變得小心謹慎許多,展現出了與宜蘭河的鱧魚群相類似的輕微啄餌動作,雖然其間有幾次還算不錯的揚竿時機,只不過終究還是都沒能釣上來任何的鱧魚。儘管如此,淺淺的河灘上不時可以看到鱧魚追逐軟蟲的同時在河底所揚起的泥霧及陣陣氣泡,顯然今天這群鱧魚的確是有來追咬軟蟲的意圖。



(下圖:今天所使用的多款軟蟲)





在兩個小時的釣魚時間當中,我雖然僅僅釣上來兩尾不到50公分的鱧魚,但是水底下的這群鱧魚似乎展現了入冬以來難得一見的熱烈咬況及活力,我除了把握機會測試新款的捲線器之外,也同時使用了多款軟蟲,藉此來測試這處水域裡頭鱧魚的喜好,我簡單地把結果說明如下:



上圖第一排左側兩款是今天順利釣到鱧魚的白色軟蟲,由左而右的第三、四款都沒有來追咬,第五、六是之前釣得不錯的兩款Power Shad,不過今天也沒有明顯的咬況。第七款是Ecogear的Grass Minnow,這款軟蟲也沒有釣到魚。最右側螢光綠這款軟蟲跟釣到魚的第二尾軟蟲是同一系列產品,多次的實際經驗顯示鱧魚似乎比較青睞白色的軟蟲。



第二排左側第一尾是效果不錯的Ringed Grub,不過今天也沒有明顯的咬況,這尾軟蟲對付宜蘭河2斤以下的鱧魚很有效,可是這裡的鱧魚好像並不太喜歡。下排左側第二、三款是所謂的Tube軟蟲,今天這兩款軟蟲有被追咬過幾次,不過我都沒有掌握到揚竿時機,我認為這種軟蟲是遲早會釣到鱧魚的。



接下來的三尾是Double Tail Grub,一般本地釣友稱為「雙尾蠕蟲」,這種軟蟲對付夏天淺河灘的鱧魚很有效,游動的姿態頗類似游動中的青蛙,不過入冬以後連一尾鱧魚都沒有釣到過。右側第二尾是類似泥鰍的Worm軟蟲,這款軟蟲鱧魚也愛得很,不過由於6英吋的體長實在是太長,因此不容易釣到冬天咬餌動作異常輕微的鱧魚,不過倒是夏季裡頭很好用的一款軟蟲,今天水底下的鱧魚也有來追咬,只不過就是沒辦法有效地掛住魚嘴。最右邊的是4英吋的Mr. Twister Grub,這款泳型非常類似小泥鰍的軟蟲也是夏季淺灘的必殺產品,只不過入冬之後的效果亦遠遠低於其他魚形的軟蟲。



以上將今天軟蟲的使用狀況大略地說明一下,不過今天的情形並不能就此便對各種軟蟲的效用下定論,畢竟還有使用先後順序的問題,通常先使用的軟蟲的確會有比較高的中魚機率,這是因為水裡頭的魚大多還沒有對軟蟲產生戒心的緣故,因此一開始來追咬軟蟲的意願通常會比較明顯。嚴格說起來必須以不同的順序來做交叉的比對,才能夠比較公平客觀地評價一款軟蟲對於鱧魚的效用。



以上是今天簡單的釣魚心得回顧。







2008年3月1日 星期六

20080228-釣魚日記

20080228-釣魚日記



今天原本是沒有任何釣魚的計畫的,畢竟最近一個月來宜蘭河悽慘無比的釣況讓我連出門都會覺得打不起勁來,因此幾天前就開始計畫趁著今天短短一天的假期,不如就到處巡視一下各地的釣場現況,反正釣竿裝備帶在車上,想釣魚的話隨時都可以下竿吧。



我大概花了兩個多小時的時間把礁溪及頭城附近大大小小的河流及野塘巡視過了一趟,河岸邊到處都有的凍死魚屍體實在是令人怵目驚心,看來過年前後那一波的寒流的確凍斃了不少的魚群,我觀察了各地的漂浮魚屍發現到,凍死的魚群主要還是以吳郭魚為最大宗,其次是體型在兩斤上下的泰國鳢魚,一些直通河口的水域也有許多豆仔魚的屍體,鯽魚跟鯉魚的屍體倒是幾乎看不到,應該是這兩種原生魚類本來就比較耐寒吧。



(下圖:得子口溪到處都可以看得到凍斃的吳郭魚及泰國鳢魚屍體)













大約九點鐘左右太陽突然間露出臉來了,於是我趁著在頭城北門溪畔休息的空檔,拿出裝備就在鐵路橋下方釣起魚來了,在大約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裡頭,這條寬度不過5、6公尺的小溪野是沒有什麼咬況,僅僅在靠近岸邊的區域來了一個還算明顯的咬況,而且還接連地追咬了兩次,只不過我都沒有及時揚竿作合,因此又錯過了一次難得的機會,這次來追咬的是4英吋的西瓜綠色環狀軟蟲,這是我最近用得還算不錯的假餌。



下午我開車帶著Ally到三星鄉的柯林湧泉生態園區去散步,順道到附近的安農溪去巡視了一下溪流的狀況,這條發電廠下方的排水溪流平日的水量相當的豐富,只不過有時候電廠停止洩水發電就會讓捕魚客有機可趁,因此嚴格說起來這條溪流沒有多大的釣遊價值,唯有下游的萬長春水門附近還有相當數量的魚群。



離開柯林湧泉之後又繞到梅花湖去看了半晌,這個美麗的湖泊應該藏有不少的大魚吧,再找時間來試釣看看。今天唯一的收穫應該是拍了四百多張的各地釣場檔案照片,僅剩下冬山河流域及五結鄉的隆恩水鳥保護區還沒時間去走一遭,等過兩天再專程去巡視一下吧。



(下圖:北門溪鐵路橋下方的釣點)





(下圖:安農溪寬闊的溪面)





(下圖:梅花湖應該是不錯的釣場)





在黃昏前的一個多小時我獨自一個人來到宜蘭河邊來解一下釣魚的癮,我在常去的釣場試釣了好幾個藏有鳢魚的標點,雖然從二月初以來就已經沒有什麼咬況,不過我知道底下的大鳢魚都還在這裡,我眼前的問題只是該用什麼樣的策略吸引食慾低落的鳢魚前來咬餌。



根據我這一個月來的經驗顯示,最近鳢魚似乎對於魚形的軟蟲比較有追咬的興趣,因此一開始我就直接使用了包括Power Shad等幾款魚型的假餌。果不其然這樣的策略的確是收到效果的,在接近河心附近的淺灘來了幾個明顯的咬況,但是水裡頭的鳢魚幾乎都是有志一同地一啄到餌就馬上吐掉,因此幾乎連一點揚竿作合的機會都沒有。



儘管如此,我還是非常專注地等待揚竿的時機,終於在一個輕微的抖動發生的同時,我總算揚竿中魚了,水裡頭這尾大概兩斤左右的泰國鳢魚拼勁出乎我意料之外,我竟然沒有辦法在第一時間就把奔竄中的魚頭給掉轉回來,結果硬是被這尾鳢魚鑽回剛剛藏身的雜物堆底下,結果沒兩下就給他掙脫了,於是今天傍晚的釣魚活動就在扼腕不已中結束。



今天雖然早上出過太陽以至於氣溫回升到將近20度左右,河裡頭鳢魚吃餌的意願的確是明顯提高了許多,但是咬餌的模式及警戒心與之前低水溫期間的情況並無二致,不過只要鳢魚願意來追咬軟蟲,就有機會能夠順利地誘釣上岸,問題只在於我的策略成不成功以及技巧是否純熟而已。